“汉中张鲁乃天师道(五斗米教)系师,教祖张道陵之孙。坊间盛传汉中人人信丰天师道,就连蜀中信众亦很庞大。今张鲁割据汉中,自称“师君”,阻断蜀中北上雍州路径,自此蜀中与京师无往来矣!亦是益州存在、发展之阻力,此为二也!”
汉中张鲁历史上就是刘璋的宿敌。因其母为天师教的治头,又精通命理,擅长图谶,且驻颜有术,与刘焉往来密切。因此刘焉善待张鲁,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渐渐有自立的倾向,甚为刘璋所恨。
刘焉病逝后刘璋杀其母,张鲁遂自立,与蜀中为仇。刘璋几次派兵讨伐张鲁,都没有成功,张鲁就在汉中称王称霸起来。
刘璋穿越前就知道张鲁的名字,以及刘焉和其母的关系。现在来到汉末,刘璋还没有时间来调查这个事情,没想到徐庶只过来几天就发现了这个事,看来传言不虚。
刘璋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张鲁之事非目前紧要所在。不过元直能细心查问,为璋查缺补漏吾心甚慰!“
徐庶看到刘璋不想过于说起此事,就知道刘璋心中已经知道此事的来龙去脉。只是因为其中牵涉到刘焉,子不言父,不想详谈而已。
徐庶心中也是一惊,自己有些唐突了。刚刚被主公信重,自己就有些飘了,竟敢妄言老主公之是非。好在刘璋随后肯定了自己的说法,只是现在时机还不到罢了。因此徐庶欠身说道:“庶妄言!请主公恕罪!”
刘璋摆了摆手说道:“无碍!元直不必懊恼!此事吾已知矣!然此刻时机未到,张鲁之事待来日再来计较,元直且安心!”
徐庶欣然应允,复坐。刘璋又问道:“元直还有何事言于吾?”
”益州南部多为蛮人聚居,其部族众多,生性野蛮,不服王化。表面顺从朝廷,实则各据辖地。朝廷安稳则其顺服,朝廷纷乱则聚众而起,祸乱益州内地,肆意烧杀抢掠。且其部众多负蛮力,使狠斗勇,难以驯服。一旦主公欲讨伐中原之时,南疆不稳如其奈何?此其三也!”徐庶娓娓道来,说出了益州的南疆之祸。
刘璋十分佩服徐庶的精准的眼光,名士出手就是不凡,短短几天时间观察加上他自身的阅历就能把益州的时局分析的如此精准。真是“名士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刘璋给徐庶到了一杯茶,之后说道:“元直之言鞭辟入里,精准到位。然事有轻重缓急,以元直看来此三件事如何处之?”
徐庶谢过,然后说道:“益州本地豪族之祸为先,成都为最。南蛮乱族次之,汉中再次之。”
这就给刘璋道出了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先把本地豪族大家的势力解决掉,特别是成都的本地豪强。成都是州治所在,州牧府的政令必须通达,最起码成都的号令只能是州牧府来下,蜀中上下只能听到一个声音。然后再逐渐向成都周边扩散,最后达到整个益州都能政令通达的目的。
在把本地豪强们收拾服之后,第二个收服的就是这些南蛮。只有收服南蛮之后才能放心的北伐中原,不然一切都免谈(这个刘璋非常赞同。诸葛亮不就是收服孟获之后才北伐中原的么,徐庶的战略与诸葛亮惊人的相似)。
第三步就是收复汉中。汉中乃蜀中北进中原之要道,而且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长期被外人占据,特别是这个”外人”还不服管教,那就只有收拾服帖才行。只要收复汉中,那么出陈仓或是出斜谷都能兵略雍州,不必经荆州进兵中原。
“元直之言大善!”刘璋抚掌赞叹,对于徐庶的才华不吝夸奖。
“主公谬赞!庶愧不敢当!”徐庶谦虚的说道:“以庶观之,此三事为益州最为紧要之事,往主公详查。”洋洋洒洒一篇话道尽徐庶当前的眼光、战略、谋划。
刘璋起身谢曰:“元直大才!璋得元直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璋必谨奉之!”
二人谈的投机,不知不觉间已三更过半,刘璋歉意的说道:“辛苦元直与茂陵了!不觉间天到这般时候,今日且到这里,其他事日后再言。元直与茂陵且去休息,明日还要面见益州众位官吏,吾等要好好表现一二,不能为一众官吏小觑!”
二人告辞离去,刘璋却辗转反侧,回想徐庶之前的话,思考具体的办法,不知不觉便睡了过去。
红日初升,霞光万道。在霞光掩映之下,刘焉带着刘璋来到州府衙门大堂,见一众官吏均已到达。随着门口衙役一声高呼“使君到!”,各位官吏按官职大小排好位置站好,静等州牧见礼。
刘焉龙行虎步,气势夺人的走到大堂最里面,中间位置摆放的长案之后坐好,然后指了指身侧的一张较小的几案示意刘璋坐下,然后才扫视了一下众人说道:“诸位请坐!”
众人纷纷跪坐与面前的案几之后,看向刘焉,等待州牧训话。
刘焉抖了抖袍袖,然后说道:“诸位贤达,今日宣诸位来此,有一事告知。”
“请州牧示下!”众人拱手说道。
刘焉指了指身边的刘璋说道:“此乃焉之犬子,名璋,字季玉,尝在都中读书,今随宣旨使抵蜀中。虽其顽劣粗陋、不堪雕琢,然焉老迈,整日为庶务缠身,不胜其烦。故欲使其在诸位身前帮办事务,聆听诸位教诲,亦使其有所增益,诸位贤达以为然否?”
在座的各位官吏都是职场上拼搏许久的精英,哪里还能听不出刘焉的意思,这是要把公子推到台前办事了。说是帮助在座的各位,那个不知这位公子是代表州牧处理州中事务,那个敢让他帮忙。人家是来替刘焉做主的,这个事情要搞搞清楚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