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苏鲁的随从被杀之后,峭王苏仆延竟然下令随地掩埋在荒野之中,这无疑令乌桓的兵将们暗自生怨。战死或被杀都无法回归故里,沦为草原上的孤魂野鬼,下场过于悲惨,甚而连带家族中人也将受到几代的诅咒。
于是,后队被高旭突袭打乱的乌桓突骑们,在以小队规模集结之后,零零散散隔着到处跑散的牛羊,只稀稀拉拉封堵住这汉人与乌兰少女的退路,此时皆不敢、也不愿轻举妄动。
后队死伤枕藉,却围而不攻、偃旗息鼓,这片战场的喧嚣随着夕阳的西沉,反而渐次安静下来,诡异的战场之上,只有些伤者及伤马在哀嚎与嘶鸣。
而蹄声隆隆中,乌桓突骑的前队正在心急火燎得往回赶来。数里之遥片刻即到,前方借着落日最后的一抹余晖,已然可以看清后队散乱的阵容,带队将领不禁大怒,这是一番怎样的迎敌架势?
将领却并不知后队遭遇了怎样的突袭,心中狐疑万分也不敢妄自发起攻击。
由于敌情不明,前队将领唤过亲卫,命其加速向前去探询实情,随即喝令放慢马速压住了疾驰的势头。这也是为了稳重起见,以免在混乱和黑暗中与后队人马自相残杀。
亲卫快马加鞭离开了大队,而在此同一时刻,大队的后部人马却被一只不起眼的小队在后方紧紧咬住。
燕大在早些时候发现了乌桓突骑之后便警觉地提前率队远遁。
依照高旭的安排,这队转变为汉军轻骑的五十余昔日马匪,乃是目前身边不可多得的生力军,贵在机动,重在灵活。五十余骑军如若驻扎乌兰部落以堂堂阵列对敌,很难发挥出其不意的战力,反会被骑军对阵的血肉磨坊碾的支离破碎。
燕大对此部署深以为然,小队骑军轻捷快速的优势便在于飘忽不定。在外围逡巡刺探,遇强则远遁,遇弱便突袭,但凡寻着战机,便可如狼群般迅捷扑上撕咬几口,一击则退,灵活机动地与敌周旋。
昔日燕大见到高旭单刀匹马鏖战胡大麻子的大群马匪之时,便知高旭深谙游骑作战之法,不会平白浪费燕大麾下这帮久经战阵的精锐。
而放手任由燕大领军在外,见机行事,也是投效之初双方建立彼此信任的必由之路。
因此燕大率队整日间远远缀在乌桓突骑的外围,在对方候骑相继撤回本队之后,逐渐靠近寻找战机。
在黄昏时刻斥候将乌桓突骑后队惊变的讯息传给燕大之后,燕大便知乌兰部落已经动手了,此时却不知道竟是高旭独自一人前来面对千军万马。
在天色将暗之时,燕大果断地领着五十余汉骑悄然靠近向后掉头的前队,后队既已陷入混乱,燕大的目标便是牵制杀伤驰援的前队。
虽对方人数数十倍于自己,又有何妨?游骑的突袭便是要面对强敌也要咬得对方鲜血淋漓,他欲要仿效当初高旭尾随马匪身后狠狠扑杀的那记绝招。
战马开始加速,疾步改作袭步,燕大向两侧无声地看了看,轻轻抽出腰间长刀。
长刀出鞘之声随即在身后响起,燕大转首望着侧后紧随却默不作声的燕小七,带着一丝歉意嘱咐道:“小七,紧跟在我身后,无论怎样都别散了。”
燕双披巾之上杏眼圆睁,眼神坚定明亮,闻言颔首重重“嗯”了一声,左手持圆形骑盾护身,右手细长如月的弯刀寒光闪闪,只凭那修长的双腿控马如飞驰骋。
在乌桓突骑前队接近了前方战场的一刻,队后的一些骑卒感觉身后情形不对,开始时以为是自家的候骑从周边返回,遂不以为意。
在身后马蹄声急突然加速之时,再回首看去,惊讶地发现昏暗之中,不知何时涌出了一队速度奇快如风般席卷而来的汉装骑军,张牙舞爪如同猛兽自黑暗中扑出。
“汉军!”惊叫着示警的同时,最后一线的乌桓人急忙取出弓箭欲回身放箭阻敌,却已是来不及。
背后的汉军骑兵在乌桓突骑发声惊叫的同时,如同得到军令一般,齐齐射出了一波箭矢,数十步的距离几乎来不及做任何躲避动作,最后一排十余乌桓人便倒栽下马来,随即被卷入汉骑的马蹄之下,撕心裂肺的惨叫在乌桓突骑大队人马的背后响起。
近千人马乌压压一片正快速前行,不知身后发生何事,一声“汉军”的惊呼示警,令带队的千夫长将领闻声后犹疑不定。
此时哪里来的汉军?!然而却阻止不住大队乌桓人的惊慌失措。
而此时守在原地的后军更是人心惶惶起来,眼见返身来援应的前军大队突遭背后袭击,且不知来敌有多少,一时间于黑暗之中军心动摇,士气全无。
有些小队已经下意识策动马匹往外围掉头,俨然生出在黑暗的混乱之中先行撤离战场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