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不灭的村庄电视剧 > 第146部分(第1页)

第146部分(第1页)

风起云涌的日子【八】(2)

“天野”厂收购鲜果的数量,尽管比预想的要好,但也仅仅占了往年收购总量的三分之二。而且,因为都是现钱交易,厂内流动资金便吃紧,已经有点儿捉襟见肘了。因为收购价格的被迫上涨,今年厂子的效益肯定不如上年。这已是板上钉钉儿的事了。

木琴出于无奈,依然派京儿、洋行、茂林等人四处寻找果源,把收购的区域扩大到了邻省邻市。因为“天然”厂提前退出了资源市场的竞争,果子的价格已经平稳地控制在了去年的水准上,且鲜果的质量也提升了上去。这样的市场状况,堪堪让木琴们长长地喘了口粗气。但资金紧缺的问题,依然得不到很好地解决。而且,资金的紧缺,又影响了厂内员工的工资发放。

自鲜果大战以来,已有三个多月不能及时支付员工的工资了。于是,厂内员工情绪渐渐不稳,谣言四起。有说厂子不能长久的,有说南京方面要取消合作的,有说银行要查封厂子还贷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十几个老早就心思活动了的人,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了果脯厂,死乞白赖地求茂响高抬贵手,进了石子场里卖命挣钱。同时,还有部分人在等待观望之中。一旦厂子的效益不好,他们就立马脚底抹油溜之乎也。因而,厂内人手也渐呈紧缺之势。这让木琴们深感焦虑,又束手无策。

凤儿曾建议,再搞一次集资入股,以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木琴没敢动作。她心里十分清楚,人手的紧缺,是因为人心的不稳。而人心的不稳,正是因为资金的临时短缺造成的。这个时候,再搞集资入股,等于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逆向的链条反应愈发催促厂内人员的大量流失。最终的结局是,有活没人干,有钱没人挣。只能像茂响建场初期那样,外出招揽民工这一条路可走了。

人民和公章提出,茂响的场子效益极好。每天进出的资金,最多时可达上万元。是不是找茂响商量商量,预先借点儿使用,就按银行利率支付息金。

木琴没说同意还是不同意,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苦笑。凤儿不死心,就私下里让人民和公章先去探探茂响的底儿,看他有没有借钱的意思。人民和公章不敢怠慢,便伙着现今儿正脚踩两只船的夏至,直接去找杏仔探底。

风起云涌的日子【八】(3)

茂响的石子厂从一开始,便显示出生意火爆效益蒸蒸日上的势头来。

九十年代初,正是各地大兴土木上项目办厂子的初始期,建筑材料的供应颇显紧张。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业又处于起步价段,很多精明商人尚未来得及涉入这一行业,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便尤显稀缺。石子场的成功,与其说是杏仔的严格管理和合理调度保证了石子场开采加工的顺利运营,不如说是茂响的超前意识和超人胆略为石子场的扎根发展奠定了牢固地基础。自年初正月十六正午时分的那一阵鞭炮炸响,至今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内,石子场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和超常的胃口,张开了血盆大口,贪婪地吞咽着大得不敢对外声张的高额利润。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了六位数之多,并正向着更多的数字迈进着。

应该说,此时,茂响父子已不是土财主了,而是响当当的大款老板身架了。茂响和杏仔却不张扬,铆足了劲儿地大干快上,力争把手内的赢利朝着新的目标推进。他俩的衣着光艳了不少,但也没有到了十分扎眼出格的地步。家中的样子也是一如从前,没有像桃子家那样添置一些什么时尚高档的家具。满月早已经不在果脯厂里干了,被茂响安排在场内财务科里。虽然她大字不识几个,有时就连简单的加减乘除也弄不明白。但监工的作用十分明显,能够让茂响安心地去跑市场联系客户。

茂响为人处事有些张扬,说话的腔调也傲慢了不少。满月和杏仔却始终克勤克俭,不事张扬,很是低调地为人处事。因而,村人有了啥样的难处,都是先找满月和杏仔讨好巴结,再求她俩跟茂响求情说话的。

夏至深谙石子场内的潜规则。他说,要想跟石子场借款,只能先找杏仔打探。若是他同意了,这事就成功了一半。若是连他都不情愿,这事便提说不得呢。

按照他的提议,夏至先到冬至的饭馆里定了桌,再去约杏仔夜里来喝酒,好寻机商议此事。人民和公章同意了,说,你想咋样安排合适,就咋样安排。我俩只管吃饭喝酒。费用由我俩出,跑腿的事全是你的。

四方再次到镇子上去与银行合伙开办饭店后,他就把手里的饭馆转手让给了大哥四季。四季正眼红这个红火的小饭馆,便喜不迭地接了过来。他舍不得自己和兰香在果脯厂里的那份工资差事,便把饭馆全权交给了小儿子冬至经营。冬至简直乐疯了,连东西南北姓氏名谁都搞不清摸不准了。

风起云涌的日子【八】(3)

自打下学回家后,冬至就一直盼着去当兵。跟二哥秋分一样,穿上绿军装,吃上皇家粮,扛上冲锋枪,要多美有多美了,却偏偏就没能如自己的愿。振书一家从来就跟官家搭不上边。当年,要不是酸杏弄来了多余的当兵指标,秋分就甭想穿上军装。到了冬至,一家人更是没了法子可想。想再去求求酸杏或是凤儿,又磨不开口。这送子当兵之说,便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冬至却不干了,时常在家里使性子,跟四季和兰香较劲使横。是活儿不愿干,整天吊儿郎当地胡混度日。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盘子,而且还是饭馆老板,真是天上掉下了肉包子,恰恰就砸到了自家脑门儿上。他便攒足了吃奶的劲儿,发誓要搞好饭馆生意。跟杏仔似的,耍出个样子来给村人瞧瞧。

他本就是个耍货儿。厨艺没学成不说,还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又静不下心钻不得研。饭菜质量不高也就罢了,价格还出奇地贵,都赶上镇子上四方和银行饭店里的价格了。饭馆的生意就大不如从前。一些人宁可在自家里手忙脚乱地做饭,或是到场子的伙房里勉强凑合着吃,也不大到他的饭馆来了。多亏有杏仔时常照顾他一下。不管客人愿吃不吃,隔三岔五地好歹来那么一次两次的,才没有叫他沦落到关门歇业的地步。

杏仔曾提醒他说,你就不能动动脑子,想想法子么。总这么半死不活的,今后可咋办吔。

冬至还真就听信了杏仔的话。他抓耳挠腮地想疼了脑仁儿,终是想出了一条歪门邪道来。他受茂林家的棒娃点拨,买来了录放机,又偷偷地弄来了几盘黄带子,干起了招揽人气的卑劣勾当。棒娃曾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这一招准灵,就怕你发起来了,倒把我这个师爷给忘了呢。冬至拍着胸脯道,要是真像你讲得那样灵验,一旦挣了大钱,我就分给你一些,算是你拿主意作资入股了。于是,棒娃就利用外出跑市场的便利条件,时常倒腾来一些毛带子,以供冬至招揽人气用。

这一招果然灵验。刚刚使用了几个晚上,饭馆里便人气骤增,有时还爆满。之所以有这样的火爆生意,全赖棒娃的“金点子”帮了大忙。

冬至把录放机架起来后,就规定了一条,凡是想看黄带毛片子的人,必须是在饭馆里吃饭的人。而且,是在酒足饭饱之后,才能观赏的。否则,别说黄带毛片了,就连那台彩电也捞不着看。于是,那些从山外来石子场里打工的饥饿汉子们,便如吸食大烟一般上了瘾。每晚必来,来必吃饭,吃罢便心急火燎地等着看那些令**开眼界又神魂颠倒的**影像。渐渐地,不仅那些外来打工汉子见天儿迷三倒四的,就连村子里的人也偷偷摸摸地聚过来,半遮半掩地偷看上一段叫人心惊肉跳的画面。

风起云涌的日子【八】(4)

据说,曾有一天晚上,石子场因白天停电不能开工,杏仔便放了一天的假,让外来打工汉们回家去看看。打工汉们走了后,冬至的饭馆也清闲了下来。谁知,天黑后,有村里人偷偷摸摸地溜进饭馆里,讹着冬至放个黄带子看看。冬至搁不住本村人的磨叽,便破例放了起来。初时,人们还面红耳赤地硬盯着看。渐渐地,就有人把持不住了,偷偷溜回家去。一个走了,另一个也跟着开溜儿。没一会儿的工夫,竟然走了个精光。冬至见人们都回家休息去了,也便关了机器准备睡觉。还没等合眼呐,门外又传来畏畏缩缩地敲门声。冬至以为有了食客上门,便一咕噜爬起来去开门。见刚刚回转的人们陆陆续续又来了,带着一脸的倦意和贪婪的眼神。冬至便明白了,这些人受到了影像画面的刺激,终于打熬不住了,便统统跑回家去开闸放水。有道是“肚子饱了眼睛还不饱”,泄了冲动后,又心有不甘地返回来,继续死皮赖脸地饱眼福。

这一传说流传了许久,但事情的真相无人能知。试想,谁人做了这样拿不到台面上的丑事,还敢四处败坏自己呐。也就是冬至在不经意间说露了嘴,无意中捅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其录像的厉害之处。就是饭馆的茅厕里,经常丢落着一个个有着擦抹痕迹的肮脏纸团。茅厕的墙壁上,也时常涂抹着几道令人恶心的脏迹。让人瞥上一眼,就能猜出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从哪儿弄出来的。必是那些个外来打工汉们看了录像,忍不住就跑进去,慌慌张张地捣鼓出来后,又匆匆离开的铁证。

人民和公章来到饭馆,冬至惊疑不定地迎出来。冬至知道,自打自己盘过饭馆后,他俩人就从没进过饭馆,更别说吃饭喝酒了。

冬至傻傻地问道,姐夫,公章哥,你俩咋有闲空来了呢。是吃饭呀,还是想来看电视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