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幽深,天空犹如墨染,一抹幽蓝夹杂着几分昏暗。
亥时到了,即便是考虑到明早还有一题未答,林川也失眠了。
既然睡不着,不如趁着精神犹兴奋,起来答题!
想着就做。
林川翻身而起,就着对面仁兄号房内的烛光摸索到蜡烛、火石。
点燃蜡烛,凭着刚才的记忆,思考成熟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边研墨,脑内犹在审查复盘。这么写,似乎大胆了一些。
行不行呢?
思忖了几秒,林川当即决定就如此了。
人不大胆枉少年,而且看考官的出题,他和上面的皇帝大概也是希望学子们畅所欲言吧!?
墨,浓淡适宜了,林川取笔蘸墨,洋洋洒洒,顺畅地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优秀文章。
《准南子氾论训》中有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今行为上。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未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末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为官者,利民当节约。《管子八观》有言,“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而民贫,则生乱。
治国乃为治民,《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荀子有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国家欲长治久安,开国之主应立万世法之总纲,后世再于细节处修正完善。
《易经革彖传》有言,“天地革而四时成。”
“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唐宋以前治理国家讲究“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即所谓“轻刑”思想,属于“仁术”。
宋元以后,执政者奉行“为政以德、正己修身”,但不轻刑律,晋人葛洪有“非峻刑不能止”的观点。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当辨忠奸善恶,量刑而定。
纵观历史,为官皆未能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林川从鼓励农桑,开荒垦田,改善农具,改良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种子,以及,国家量力建设基础设施,以银钱流动而带动经济增长。
如:建水库、修马路、搭桥梁等等,让民众闲时可以劳动力换伙食工钱…阐述了几条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
答完了,又誊抄好。
林川松一口气,正准备晾干答卷后收拾好放在考篮里,这时已到零晨三点左右,听到大风呼呼的刮了起来。
他吹熄火焰摇曳的蜡烛,无意间看到对面仁兄的状态时,被吓了一跳。
只见他脸黑黑的,眼睛似乎直定定的盯着自己,又似乎越过自己看向了不知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