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逆清1845免费 > 第144章 满汉之别(第2页)

第144章 满汉之别(第2页)

一听到这里,赵源顿时欣喜无比,起身拜道:“等得先生之助,犹鱼之有水也。”

左宗棠连忙扶起赵源,深深弯腰拜倒在地,道:“大都督着实谬赞了,今亮着实有些愧不敢当。只是有一点还请大都督谅解,左某一族老小尚在湘阴老家,不便以真名露面辅大都督,还请大都督谅解。”

“左先生放心,学生绝不会为难先生。”

赵源与左宗棠重新落座,道:“不知先生下篇文章何在?”

“今亮的下篇文章只有八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左宗棠摸了摸下巴上胡须,实际上这一想法也是他从赵源的文章以及后续行为中得出,他轻声笑道:“实际上,无论是大都督还是清廷,接下来行事怕是都避不开这一条。”

赵源轻轻点了点头,左宗棠不愧是左宗棠,对于时事的嗅觉堪称敏锐。

在后世历史上,人们提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句话时,通常都持着批判态度,因为大清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诸多改革最终实际上是以失败告终,甚至还输给了维新变法的日本,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一原则是否真的有用。

但是话说回来,回到这个时代以后,赵源却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已经是当下最优选的办法——必须要明确一点,任何改革的基础都是建立在绝大部分力量支持的环境下,否则根本不可能成功。

无论是对于历史上的大清朝,还是对于目前的赵源而言,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广大的士绅。

没有成功收买士绅的太平天国,最终被士绅一手训练出来的地方团练给彻底堆死,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同理,如果赵源不能争取士绅的支持,那么他面对的就不是区区八九万绿营,而是至少数十万地方团练。

因此,改革需要照顾到士绅的利益,至少不能将他们变成绝对的敌人,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逻辑,就是暂时不触动士绅大族利益基本盘的情况下,利用西方相对先进的技术以及军事力量,从而实现战胜清廷。

左宗棠同样也是看出了赵源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从而献出了这一计策。

赵源犹豫道:“‘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似乎对清廷也有用处。”

“不一样,若是清廷仿照大都督进行改革,那么它反而会死得更快,因为这一招属于正中满清的要害。”

左宗棠的脸上露出了几分难以掩饰的笑容,他娘的,大清既然不给他左某人一顶官帽子戴,那就别怪他现如今去挖大清的根了。

赵源仔细思考了片刻,历史上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虽然不怎么成功,但是好像并没有对清廷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不对,他忽然想明白,清廷之所以最终被逼退位,恐怕跟这件事的关系还真不浅。

“先生果真是大才,清廷所谓的‘本’,并非中学。”

“没错,大都督果真早已经想明白了。”

左宗棠赞赏道:“对于咱们汉人士绅而言,圣人名教是根本,士林学子是根本。可是对于清廷而言,它的根本永远只能是八旗,如此一来,二者自然就会冲突,届时满汉之间的裂缝迟早就会暴露出来——”

赵源一边听着,一边同自己熟知的历史挂上了钩——在很多人看来,清廷的退位仿佛波澜不惊,袁大头一逼宫他们就老老实实退了下去,但实际上围绕清廷的退位之间进行了极为激烈的博弈,尤其是满洲八旗跟汉人实权派之间几乎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袁大头就差一点被清室宗亲重臣给做掉。

可以说,自有清以来,满汉之间的矛盾贯穿始终,无论中间清朝皇帝做出何种尝试,都改变不了这一点的本质,也正因为如此,也让清廷死于满汉斗争的最高峰时期。

左宗棠冷哼道:“天下人早已看得分明,这大清的江山终究是八旗所有,朝廷以天下亿万百姓为奴,奉养二百万八旗贵胄,又以名教科举为利,分化瓦解天下汉人英雄,使得无数人皓首白发而不可得,偏偏士林对清廷望之如父母,清廷对士林却视之如仇寇,这就为大都督争取了几分机会,到时候便可以从中做些文章来,只要能以此动摇道光的心,那么大清朝也就真的悬了。”

赵源赞同地点头道:“实际上,大英帝国统治印度的方式,便多有相似之处,而这一方式则被英人称呼为‘殖民’。”

“大都督明鉴,正是这一番道理。”

左宗棠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赵源沉吟了一番,低声道:“可即便如此,士林也依然会选择清廷,此处又该何解?”

所谓的士林,并非指那些考科举的穷酸读书人,实际上它代表的是士大夫阶层和知识界,这帮人掌握着释经权,拥有舆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绝不是赵源一个小小的反贼能碰瓷的存在,指望他们投靠赵源,还不如指望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

左宗棠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轻轻捋须,笑道:“大都督,士林读圣贤书,立志考取功名做官,讲究三纲五常,他们如今自然不会投靠大都督,大都督没有夺下半壁江山之前,怕是都没有多少读书人投奔。。。。。。不过大都督不妨静观其变,以目前清廷的做法,迟早会将士林彻底推到大都督面前,关键只在一点,满汉之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