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二郎,你父亲可不妙啊,我在量,郓州那边又河决。”宋九道。
王审钧与王审锐愁眉苦脸,正是因为这个,父亲包括王仁赡他们都感到担心害怕。宋九又说道:“你们父亲行为,我十分不屑,不过河决与你们父亲无关。”
说完向皇宫方向奔去。
王家兄弟莫明其妙,站在哪里动都不动。
宋九进了皇宫,不但他人,还带来许多泥土,各地取来的泥土样本。赵匡胤在政事堂接见了他,好几十个重臣都在,大多数宋九认识,但叫不上名字。
宋九开始捏泥巴,先将地图摆在地上,对着地图捏泥,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泥土,捏出黄河两边的地形。弄了好久,才让太监取来水,从上面倒,流于下面。这才说:“陛下,黄河多泥沙,微臣曾测量过,一平方皇尺河水最高能淀出一石泥沙。”
害怕大臣不知道一平方米的概念,还用尺测了一个木架,搭出一平方米的体积,也不是很大,就这点体积河水里含有一百斤的泥沙,是什么样的概念?但大家还是不大明白,宋九又说道:“河水越抬越高,百姓只好人为的加高河堤。”
说完,往模型的河床里撒沙子,然后将堤岸加高。它只是一个小模型,当高到一定地步,这种直观,还是让大家目驰神眩。宋九又说道:“于是河堤越高越危险,往往河堤稍薄弱的地区,河汛大。便会崩堤。这是这些年河水多次出事的原因。想要不出事,只有在冬闲时派官吏测量。将薄弱地段加厚加高。但这是鲧的堵策,最后会有更严重的事。”
宋九又开始于河堤两侧加高地势。道:“每一次出事,河水深达三四皇尺,也就是一皇尺的地区能淀下来两三百斤泥土。这有一门好处,那就是灾后能改善薄弱的土壤,能冲刷许多盐碱地的盐碱含量,每次灾后,洪区次年都会有好收成,甚至能延续几十年。这是暂时性的好处,然而中间暗藏着一个严重危机。陛下请看。从郓州往东黄河两边多山岭,不易崩溃。只有郓州到孟州这里是平原地区,故成了多灾区。无论怎么台,就是将河堤无限加高,河水不得泄,还会强行将一些薄弱地段的河堤冲垮,每冲垮一次两边地形都会抬高。若是将所有地形都抬高数皇尺,又不要紧,关健淹没的地区。或者淹没次数越多抬得越高,没有淹没的地区,或者河水迅得泄的地区地势仍然很低。最后这些高处后而掣肘了河水泄畅,于是它会自地向更低处寻找入海口。何为最低处?”
用木杆做箭头标向河北。在尖端入写下几字,幽州南,拒马河入海口。
没有一个傻子。赵匡胤脸色急变,说:“当真?”
“不会有一百年。但还不是可怕的,微臣曾策马狂奔。去了太行山麓,看了太行诸水,同样含沙量重,只是不及黄河罢了,一旦黄河改道,注入河北微弱的水系里,再加上黄河之水,河北将会迎来一场灾难。然后迅抬高。黄河又不能畅行,接着它会自己寻找道路,向南……”宋九又用木杆向东南方向摆下,写下一字,黄河入淮,由江淮入海。
“淮河两岸多平原,地势更低,黄河一去,那就两十石巨石砸在一个小娘子的头上……当然到了淮河没有事了,大不了两淮十年九灾,然而另一个问题随着而来。无论黄河由京东入海或者由河北入海,由于不缺少河水灌溉,或者河水缺口的冲刷,盐碱地上还能带来一些淤泥,也能种庄稼。但是黄河入淮,不仅淮河平原多灾害,河北与京东水系缺少灌溉水,另一个缺点随之而来,泥土渐渐风化,而且它本身含沙量重,那么从京城开始,一直到入海处,到处都是盐碱地,北方几万里方圆一半会成为不毛之地。”
赵普道:“宋九,这不是说着玩的。”
“赵相公,这件事谁敢说着玩?不相信,你将我的数据,以及这个说法带下去,让各个官吏仔细察看,看河水含沙量,看两岸土壤构成,测量高度,再认真细想。”
“王全斌……”
“陛下,王全斌在巴蜀做的一切,死一千遍也不足惜,按律当斩,就当斩,勿用黄河来找借口,那与汉太子巫蛊案没有区别。律法讲究实事求是,要有证据才能判决。治国更是如此,最重要的就是求实二字。若不求实,言臣会胡乱弹劾,混淆视听,权臣会胡作非为,还能找借口为自己辨解。国家乱矣。”
大家默默不语,宋九说得很清楚,想杀死王全斌,凭借他的罪行就足够了,不要用天灾来引。实际这很重要,以后司马光就是用天灾干掉王安石的。
赵匡胤满足了,也知道如何处理王全斌,不过新的问题出来,他迟疑地看着这个模型问:“宋卿,可有治河之策。”
将宋九改成了宋卿。
“有一策,但也不是策,关中退耕还林,还要让党项人与吐蕃人退牧还林,使黄河水清,黄河就不会成为危害。”
“说了也是未说,”赵匡义道。不要党项与吐蕃人,关中现在还是宋朝的大仓库,如何退耕还林?国家能受得起吗?
“二大王,所以它不是策。而且最困难的还是这个,”宋九撒下了许多泥沙,开始急冲与慢冲,又说道:“大家也看到了,若是水大冲得急,会有部分泥沙冲入大海,若是水慢,河水反而将许多泥沙沉淀下去,也就是不能分水,一旦分水使河水变慢,泥沙沉淀度更快,更大的灾害便会降临,那是黄河改道……然而束水冲沙,河决的可能性更加加大。”
大家半信半疑。可是黄河改道四个字让所有人听得脸色沉重,那非是人为的改道。若是河水自己改道,这一淹。将是多少地区,多少百姓会被淹死?
宋九说道:“陛下,微臣的任务完成了,微臣要回家。”
让我看了,我也看了,河水时常出事原因也找到了,如何治河与我无关。
赵匡胤哭笑不得地挥挥手,让他回去。
大家伙一起看着这个模型呆,赵匡胤问:“宋九此言能否成真?”
那个敢接话?
赵匡胤揉脑袋。说道:“先下诏以后河汛到来时,时常巡逻,再派官吏巡察河堤薄弱之处,冬闲时加高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