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田谷“名胜”——上吊宅院的出入者》
——政治家身影时隐时现,隐身物之巧令人叫绝,是何秘密隐藏其间?
——《xx周刊》
12月21日号
12月7日号已有过介绍,世田谷幽静的住宅地段有一座被私下称为“上吊宅院”的住宅。其中住过的人们最终无不不约而同地遭遇不幸自绝身亡,且大多数选用自缢方式。
(中略——上次报道梗概从略)
迄今为止的调查已澄清了这样一个棗只此一个棗事实:即每当即将探明“上吊宅院”新主人真相之际,必然迎头碰上铜墙铁壁,无论通过任何途径。找到承担宅院施工的建筑公司却被一口拒绝采访,而购置地皮的挂名公司在法律上绝对无懈可击,全无文章可做。一切都被处理得巧妙至极无机可乘,个中奥秘只能推测而已。
另一点引人注意的,是在购买该地皮的挂名公司成立时助以一臂之力的会计事务所。此事务所实际上是作为一家政界闻名的会计事务所的“承包”机构于五年前成立的。也就是说,其作用在于发挥主管事务所的阴面功能。那家“会计事务所”拥有几个这样的“承包”机构,分别根据不同目的的各尽其用,一旦风吹草动,即如蜥蜴尾巴似地被一刀两断。此“会计事务所”虽然尚未受到过检查厅的直接盘查,“但不止一次涉嫌起政治收受贿案件,自然受到当局注意“(某报社政治记者语)。这样一来,难免有人从此会计事务所插手这条线索猜测“上吊宅院”的新入居者同权威政治家之间可能有某种关系。以此观之,那高高的围墙,那利用最新电子设备的严密警备,那租借的黑色“奔驰”,那巧为呼应的挂名公司……凡此种种不同凡响的表现无不实实在在地向我们暗示其中有政治家的介入。
令人惊叹的彻底保密
对已经查明的几项事实怀有兴趣的采访小组调查了出入在“上吊宅院”的“奔驰”情况。记录表明,十天时间里“奔驰”总出入次数为二十一次,等于每天约两次从大门出来进去。有若干规律性:早上九点钟进门去,十点半开出。司机极为准时,两次误差不出五秒。但较之早上的出入,此外时间则没有规律。其中多数集中在下午一时到三时之间,车来时间和离开时间各所不一。有时开进不到二十分钟便离开,有时则滞留一小时之久。
据以上事实不妨做以下推测:
早上规律性出入棗这意味有人来此“上班”。由于车体四面均为隐形玻璃,无法窥看里面,不知晓“上班者”真相。
午后非规律性出入棗这大约意味有来客。往来时间的不统一恐怕是“客人”情况所使然。至于客人是单数还是复数则不得而知。
晚间似乎没有活动。宅院有没有人不清楚,灯光的有无也无法从墙外看见。
另外一点得以明白的是:十天调查时间里出入院门的,仅仅是同一辆涂着黑漆的“奔驰”,别无另一辆车、另一个人通过院门。就一般常识而言这是相当不自然的。住在院内的“某人”既不外出购物,又不外出散步。人们只乘坐落在晕色玻璃的大型“奔驰“来到这里,离去时亦是如此。换言之,他们因某种缘故而决定决不对外亮相。其缘故是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如此不厌其烦不惜开销地把事情弄到这般彻底保密的地步呢?
补充一点,宅院的出入口只正大门一个。宅院后面有条狭窄的胡同,但是条死胡同——除非翻过某户住宅的院墙,否则既进不来又出不得。问附近居民,也说无人走此胡同。大概由此之故,此宅院亦无通此胡同的后门,唯见围墙高耸,坚似城墙。
十天时间里有报纸导读员或推销员模样的人按了几次门上的呼应器,然而完全没有回音,门当然也未打开过。纵使里面有人,想必也在通过监视摄影枪观察来访者,没必要便不予理睬。没有邮件送交,没有速递公司送货上门。
这样,唯一剩下的调查手段便只有跟踪“奔驰“以弄清其去向。“奔驰”闪闪发光且车速徐缓,跟踪并不难办,但这也只是跟至一家一流宾馆地下停车场时为止。停车场入口站有穿制服的保安员,无专用通行卡无法入内,我们的车至此再前进不得。这家宾馆常有国际会议召开,因而多有要人下榻。访日明星亦常住此处。作为一项所需安全措施和隐私保护措施,另设了VIP专用停车位以区别于一般住宿客人用的停车场,所用数台电梯亦为独立专用,运行状态外人无从得知。就是说,在这里办理住宿手续和退房手续可以完全避人耳目。而这辆“奔驰”确保和利用的便是这样的VIP专用车位。对于本刊的询问,宾馆方面小心而简单地解释说:此类车位是在“平时”严格的身份调查的基础上以特别租金专门租给具有相应资格的法人的。关于使用条件及使用者等情况则不知其详。
这个宾馆里既有购物廊又有数间酒吧和餐厅,另有婚礼厅四个会议厅三个。这就是说,若非有特殊权限,在如此众多的非特定男女昼夜络绎不绝的场所调查乘坐“奔驰”之人的身份是不可能的。车上下来的人钻入眼前专用电梯,在适当楼层下来直接融入人群之中,不难明白其采用的是滴水不漏万无一失的保密系统,从中窥知的是金钱与权利的过度介入。据宾馆说明也可以想见VIP专用车位的租借里哟内实非轻而易举之制。所谓“严格的身份调查”想必有担负外国要人警卫人物的保安当局参加与意见,需要政治门路,并不是说有钱即可,而同时又需大额租金自然无须赘述。
(后略——利用宅院的当是以权威政治家位后台的宗教组织的猜测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