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第1章 > 第130部分(第1页)

第130部分(第1页)

陈林笑了,无知书生,董卓是什么人,董卓现在的部下大部分又是什么人,严惩不贷?你王允有那个能耐吗。李儒在长安没能及时逃走,已经死了不说,却说董卓部下的巨头,郭汜、李傕两人,这两个人乃是董卓几十年的部下,在西凉军中地位极高,别的如同徐荣等人不说,单说这两人,把这两个人*急了,有你王允好看的。陈林嘲讽道:“王司徒一介书生,必祸害朝廷,要是*急了这些人,数十万西凉兵必令三辅之地生灵涂炭。”陈林又问:“还有其他特别的事情吗?”

贾诩犹豫了一下,说道:“主公,据说王子师将蔡伯喈蔡大人也囚禁起来了。”陈林大惊又怒,蔡邕啊,高喝道:“蔡大师?为何啊?”容不得陈林不急,蔡邕名义上虽然跟陈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要知道当年刚刚出道的陈林可是在蔡邕被流放之时都甘愿不远千里亲自护送,而且那时候在洛阳也好在去并州路上也好,蔡邕都对陈林做了许多指导,陈林学到了许多东西,可算是陈林半个师傅。要不是杨赐下手早,只怕蔡邕就是陈林的老师了,当年还玩笑说要将蔡小姐嫁给陈林呢,可惜那时候蔡小姐不过小小婴儿,一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

贾诩也被陈林面目的狰狞给吓到了,急忙说道:“据说董仲颖身死之后,蔡大家在街头为董仲颖哀哭,王司徒以此认定蔡大人乃是董贼的余孽。”陈林一拍案头,大喝道:“余个大头孽,蔡大家身怀古今博学,却不得朝廷重用,董仲颖虽然作恶朝廷,祸乱民生,却招辟蔡大人入朝为官,主修朝廷书籍,蔡大人怀才得遇。今董仲颖死,蔡大人怎么就不能哭,此乃是忠义之举,对事不对人而已,怎么就成了罪恶不赦之人了。文和拿笔墨来,某要亲自给朝廷上书,蔡大家无罪。”

没有人敢劝,也没有人会劝,蔡邕之名天下皆知,这样的人才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王允有点过分,据说只是在董卓还在之时,蔡邕受到的重用比王允还大,以至于本为好友的王允对蔡邕开始不满,这一次不排除有点公报私仇的意思。

陈林义愤填膺的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卷文字,一面陈述郭汜李傕等人不可*急,一面为蔡邕说情说理,据理而有道,说情而动人,贾诩再一次见识陈林的文才。?

第二章 :长安事

汉初平四年四月,董卓已死多时。这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喜事。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三子,王美人所生,但是因为遭到何氏的暗害,刘协自小无母,为董氏所养。刘协聪明伶俐,现年十二岁,即位的这几年是刘协最恐惧的几年,刘协之前深深的恐惧何氏,后来来了董卓之后刘协才发现,何氏虽然可怕,可是何氏不敢明目张胆的害自己,而且何氏不见得有董卓这么吓人的面貌,就要是要吃人的恶鬼一样。不管是在洛阳那时,还是在长安之后,刘协没有发表过一句话,唯一能做的就是回答:“相国所言极是,准奏。”就连董卓要杀昨夜还秘密与刘协相见,想为刘协恢复正统的大臣,刘协也不得不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一批批忠臣被董卓铲除,刘协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活着。他做到了,活得比董卓长,十二岁的刘协对于给了他这些的王允无所不应封侯封官,但是王允坚持不受,仍然是司徒。但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又怎么能明白世间的凶险,尤其是在他以为这世上唯一的坏人就是董卓之后。

长安城,张辽府邸,张辽与前来拜访的皇甫嵩正在喝酒叙话,只见皇甫嵩丝毫没有铲除董卓之后的那股兴奋,相反有一丝丝忧虑藏于眉间。这时张辽说道:“老将军,王司徒此举恐怕不妥啊,如今董仲颖旧部十几万精兵强将环视长安,这时候不给他们一条活路,将其*上绝路,只怕这些人会铤而走险,转攻长安,那时。”张辽说不下去,与皇甫嵩一样的忧虑不住爬上眉头。

皇甫嵩在帮助王允铲除董卓之后被封了个将军的头衔,可是现在无兵无将的,要这个有什么用,倒是王允因为是除董第一功,加上王允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将吕布紧紧的拉拢在身边,八千并州铁骑助阵,王允不管是文是武都是如日中天。皇甫嵩等少数几个能看透樊稠郭汜等人危害的人苦劝王允不从,在朝上怎么说都比不过王允的声音,眼见一道铲除董卓余孽的诏书就要下达,皇甫嵩等人故而忧心。就在这时,皇甫嵩刚要说话,却听到张辽府上的家丁来说道:“老爷,据说洛阳令刘玄德刘大人派人送来五车粮食,上供朝廷,如今城内都议论纷纷。”

皇甫嵩大喜,五车粮食算个屁,够谁吃,可是这却是董卓死后第一个上供的地方官吏,这样做足矣让长安的朝廷从新诏令天下。刘备,皇甫嵩大喜得站起来不由的念叨,刘备刘玄德,似乎听说过,有点印象,想不到这个人如此忠君,大大的忠诚啊。坐在席上的张辽也为此一愣,对这个小小的洛阳令不由刮目相看。

“迁都,回洛阳。”皇甫嵩不由大喜的惊叫而出,董卓十几万旧部围在长安旁边,着实不能让人放心,军事眼光独到的皇甫嵩首先就想到迁都,让献帝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再说别的。张辽一惊,摇摇头,说道:“老将军,只怕没那么容易,董仲颖迁都死伤百万,百姓和百官都对此恐惧不已;其二华阴那是段忠明驻军之处,若是王司徒执意铲除董仲颖旧部,那么这段忠明也在其列,其能让我们顺利通过华阴过潼关?其三,只怕有些人不舍得现在的富贵,洛阳刘玄德就算忠心为国,某些人能相信?这些人必定惧怕去到洛阳后威风不再。老将军迁都之举乃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想,老将军却没有想到朝中的众位大臣。”

皇甫嵩大义凛然道:“哼,为国家岂惧这些阻挠,文远明日可愿与老夫在朝上上奏?”张辽现在虽然只有千余兵马,可是对于长安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将领,显得珍贵,同时张辽也是堂堂中郎将、侯爷,在朝廷上也不是毫无影响力。张辽心中暗叹,但是张辽乃是忠义之人,深感皇甫嵩的大义,深受感染,说道:“老将军,辽定不负老将军所望,但求问心无愧。”皇甫嵩见张辽答应,心情略好,但是想起长安的局势,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容不得不担忧啊。

同是长安城,王司徒王府,王允独自一人在想事情,最近王允相当的得意,但是王允自己永远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变化。王允开始对别人大声的指喝,开始自命不凡,开始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功臣,别人想的永远比不上自己想的。王允现在面对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竹简,刘备上表的竹简,里面还有刘备上供的五车粮食。另一个却是一块蜀中特有的蜀锦布,长长的全是文字,陈林的上奏。

按理说这些东西都应该在皇宫之内才对啊,可是这时候却出现在王允私人的府邸之内。不是王允逾越,这是献帝特令的,这点却是真的。王允轻蔑的笑了笑,将刘备的竹简丢到一边。小小洛阳令,不值一提,不过王允也能看出刘备上供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威严,说明汉室威严的地方。王允真正不痛快的却是想着你刘备居然只送来这么点粮食,能解决长安的什么问题啊。王允不知道的是,这还是一个叫司马防的人出的主意,刘备才勉强从口粮中抽出五车来,要不然连这五车都没有。

王允顺手又拿起陈林的上书,再次看了一遍,只见王允叹了一口气,放下锦布,缓缓走到窗前。嘴中念叨嘀咕着一句话:“蔡伯喈啊蔡伯喈,某真的不如你吗,为何人人都眷顾于你敬仰你,我才是大汉的功臣,好,既然益州牧将你说成这样,那你就去益州吧,我倒要看看在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你还能干什么。”王允出自太原王家,乃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对象,可是自从王允遇到同龄的蔡邕之后,王允发现只要王允与蔡邕站在一起,别人就不会多看自己两眼,周围都是对蔡邕的赞扬。这让年轻时候的王允十分的向往,王允暗中希望能真心想蔡邕学习,不停的接触蔡邕,说实话通过与蔡邕的交往,王允还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可是渐渐地,到了董卓这里,一大反贼都对蔡邕如此看中,这让每日卖命装着顺从董卓的王允十分不爽,心想我自己那么卖力的出卖自己,都没有你整天摆着一副臭脸来得实惠,凭什么。王允开始将几十年慢慢积下来的妒忌瞬间爆发,转化为无限的怨恨,他巴不得蔡邕死,可是陈林这一封上山,却让王允不得不重视,陈林说得太毒了。治罪蔡邕就是失了天下人的心,这是王允绝对不能失去的,现在的王允必须要靠着大汉刘氏这一面旗帜,才能让自己站在天下人的头顶,蔡邕的头顶。王允心想,蔡邕你得活着,你就等着在益州那偏远的地方看我如何名留青史吧。

第二日,朝廷上,一样的场面,一样的争吵,所不同的是人们发现皇甫嵩一党竟然跟张辽不知道为什么走到了一起。皇甫嵩与张辽两人为首的提出所谓的迁都果然是一场笑话,至少其他人是当成笑话来听的。只是在其他人大声反对批驳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大殿上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皇帝微微的看了一眼一个叫董承的人。

不管司隶校尉黄婉怎么反对,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最后蔡邕还是再次被流放,流放到益州,陈林治下。没有来过益州或者说汉中郡的人,开始为蔡邕可惜,黄婉是最激烈的一个,但是王允的话几乎就是圣旨,反对又怎么样。在狱中的蔡邕听到这个消息却高兴得大叫一声,狱中的小吏十分尊敬蔡邕,这些日子对蔡邕也非常好,这时候疑惑的问道:“蔡大人,都被流放了,蔡大人为何反而这般高兴,莫不是悲愤过头了,害了病了?”

蔡邕呵呵笑道:“你有所不知,据闻相国迁都之时只带回了洛阳七十车的书籍,其余都放火烧了,可是当时为关东联军之一的伯至,哦就是益州牧,当时却足足救出了三百余车宫中重要的书籍,此必在益州,我去益州,岂不是可以正和心意。唉,试想当时关东联军个个争着抢夺其他的财物,伯至却有此心,伯献的好弟子啊,哈哈哈哈,去益州好啊,哈哈哈。”

蔡邕发自内心的话和笑声不由感染了小吏,也不再为蔡邕可惜,只是不由对这个陈林有了好奇,问道:“蔡大人可是认识这个益州牧?”蔡邕想起当年流放并州的那一年,这个刚刚出仕的小少年不远前来舍命护送自己,那个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来问蔡邕问题的少年,蔡邕嘴上笑了笑,坐下来对众小吏说起:“那一年……”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人物可惜自己没见过啊。

刘备五车粮食换来一个河南伊,陈林一封洋洋洒洒的文字让蔡邕流放益州,却让汉中的陈林喜从心生,那可是蔡邕啊,大汉的名士,现在还剩几个,孔融,远在北海,蔡邕当之无愧乃是大汉第一。蔡邕未到,甚至没出长安,南郑的蔡府就开始兴建了。陈林开心不到一会,就被一个绝对的坏消息搞得大骂不止,什么坏消息呢?只见贾诩传上来的信息上有几句话:“董贼余孽,罪不可赦。”?

第三章 :董承之谋

话说长安之内,董卓死后,王允得势自不必说,董卓的死却让一个人自感暗天云开,好日子即将到来,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刘协。当所有人包括王允在内都以为刘协不过只是区区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的时候,即位以来的恐怖生涯却活生生的将刘协*炼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智。刘协无限的渴望自由,同时也变得无限隐忍和小心翼翼,可以说是谨慎也可以说是疑心特重。刘协在王允联合朝中大臣除董之时,刘协一度以为王允是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可是每当王允在朝堂上肆无忌惮的对着别的大臣咆哮的时候,刘协就想起了董卓那副狰狞的面容。王允虽然不是董卓,王允对于刘协还是毕恭毕敬,尽现臣子之道的,可是刘协心中总有一股忍不住的害怕。现在在刘协看来,唯一能信任的就是董承,这个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又将成为自己岳父的人。

董承,陇西人也,表字文继,原本董承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后来徐荣北上河东与牛辅一同镇守河东之后,董承趁机以病上表回长安。也正是这样,董承不在王允所要除掉的董卓旧部之列,同时又因为董承与刘协的关系,董承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眼见就要封侯了。董承文不成武不就属于中间类型的人物,非常时期也有急智。

董承最近心事极重,深夜入宫的权力自从董卓死后,就只有董承有这个权力和待遇了。连续几次入宫之后,董承深深的发觉汉帝并不像他以及所有人想象的那样,董承一面是高兴,汉帝有如此成长,身为臣子的岂能不开心,更何况这还是自己未来的女婿。但是董承一方面又是无限的忧虑面对当前的局势,即便刘协有通天之能也是困难重重啊。

这一夜,董承又要进宫面圣,只见刘协小小的身影一动不动的立在池塘边上,月影黑暗,刘协的肩头有一丝丝冰冷的月白。这仿佛是一个历经磨难万千的坚毅汉子,又仿佛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可怜孩子。夏虫鸣叫,宫女和宦官远远的站着,这些都是新进的奴婢,之前董卓安排统统被王允杀光,无一例外。寂静而显得孤寂的夜色中,董承缓缓走来,百步之外,董承就看到了刘协,董承心中一痛,挥手示意宦官停下,自己慢慢向刘协走去。

“爱卿来了。”没有丝毫人间的气息一般,刘协的声音传来,却不见刘协动一下,依旧直立凝视着水中的红色鲤鱼。董承急忙上前跪拜:“臣,董——”“爱卿,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你是朕唯一的亲人了。”刘协没有让董承拜完就打断说道。

董承心中再次一痛,既为臣子,又为亲人,这双重的身份让董承受着双倍的痛苦和着急。刘协微微转过头,却见董承面带悲色,刘协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一点点温情的红润。指着水中的鲤鱼说道:“爱卿,你看这水中的鱼,显得多畅快,朕常想,要是朕也是一条小小的鲤鱼多好啊。”董承哭腔不禁的响起:“陛下,臣——无能——让陛下受苦了。”

刘协反而笑了笑,说道:“都习惯了,也就好了,如今却比董贼在时好了不知多少。”后半句刘协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口的,可见董卓虽死,却难消刘协心中的恨意。顿了一顿,刘协恢复神情说道:“爱卿,朕要你去寻一人。”

董承急忙从地上爬过来,急道:“谁,陛下要找谁?”刘协眼视前方,似乎想起了什么场景,一段快乐的场景,说道:“剑师。”董承一惊,是他,顿时董承心中了然,刘协要找这个人,合情合理。董承:“遵旨,陛下,时隔数年,这几年间此人毫无踪迹,不知还在人间否,只望陛下不要抱太大希望。”

刘协眯了一下眼,黑暗中看不出表情,一会又说道:“可是,如今朕除了爱卿还能相信谁,王司徒虽然敬重朕,可是总以朕年幼为由,擅作主张,这一次竟然将蔡伯喈都贬到益州去,朝中朕可以相信谁,你告诉朕。”刘协几乎是大声吼出来,可是却要将声音压得低低的,十分的低沉。刘协如此大怒当然不是针对董承的,原本刘协想要慢慢的收拢权力,实现亲征,可是刘协发现就连吕布这个在刘协看来最深明大义最忠君的人,在刘协说话时,吕布都要先看一眼王允,这犯了刘协或者说所有帝王的大忌,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