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这一大家子。。。。。。赵曼儿喜出望外,开心的双眼明亮。有些兴奋的说道:“等我好了,我们一定要去丰都城郊踏青!”
踏青一事,赵曼儿已经是第二次向自己提起了。看得出来,这小妮子,是有多想出门玩了。其实也不难理解,换谁十几年都如一日的养病,都会寂寞的。尤其是自己小妻子这个天真烂漫的年龄。这种静养的方式,其实更像是一种囚禁。苏逸也是心疼,旋即说道:“好,夫君答应你,等你痊愈了,咱们立马就去!”
赵曼儿的小脸被苏逸捏了一下,便显出了一点点的红印。她有些羞涩,却仍旧不掩开心。“嗯,夫君答应我了。”
赵曼儿甜甜的笑着,忍不住扑进了夫君的怀里。……次日,大燕皇宫门口。一对父子身穿常服,从承天门中走出。能走这个门的,那身份自然呼之欲出,是天元帝和太子赵文成父子两。今日政事不多,天元帝便找了机会,想去自己女儿的公主府看看。自成婚以来,他还从未踏足过女儿的府邸。也不知道她在新的府邸,活的习不习惯。“也不知道你十三妹妹和苏逸成婚之后,在府中过得如何。”
“自从她从宫里搬出去之后,朕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天元帝一边说,一边低叹了一声。他不止赵曼儿一个女儿,可是所有的女儿,都没有这个小公主能让他这般牵挂。赵元成也是,作为长子的他,在自己及冠之后,这个小妹还是咿呀学语的年纪。因此他对这个小妹,从小就是宠溺着的。闻言,他安慰道:“父皇,驸马是个好的。”
“而且他医术高超,想必会照顾好曼儿的。”
天元帝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两人脚程不慢,加之公主府离皇宫也很近,没多久就看见了公主府。只是,还没到门口,就看到乌泱泱的一大帮子人,挤在公主府门口。“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都挤在公主府前面?”
天元帝一看,脸色微微一变。赵元成赶紧安抚了自己父亲几句,然后对着旁边的人,使了个眼色。旁边便有一个同样做常人打扮的侍卫,走了上去。这侍卫凑到一个妇人身旁,问道:“几位,你们在公主府门前,是要做什么?”
那妇人转头一看,看到天元帝和赵元成身着华服,以为是公主府的什么长辈。于是便十分热情的说道:“两位贵人,想必也是皇城的皇亲贵族了。”
“我们一大家子都是来感谢恩公的!”
“昨日要不是驸马爷和公主出手相救,我这娃就没命了!”
妇人手里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扎着羊角辫,畏畏缩缩的躲在妇人身后,只露出半个头看着天元帝。天元帝有些惊愕,这人说什么?感谢他的女婿和女儿救命之恩?这苏逸刚刚和自己的宝贝公主成婚,就带着她救了人?“你们这一大家子……”这侍卫看了一眼,在场的,起码有十几个人!不知道,还以为是来找事的呢!不过在这皇城内,敢在公主府门前找事的,估计也没几个人。这妇人一听,赶忙说道:“贵人您不知道,这娃是我们家的独苗苗啊!”
“驸马爷和公主,救了我一个娃就相当于救了我们一大家子啊!”
“昨日我的孩子,在银楼门口,误吞了一颗金耳环。”
“医馆的老大夫都说了没救了,可是公主在一旁护着,又有驸马医术高超,就这样把我的孩子救了回来!”
昨日的事情,苏逸负责救人。赵曼儿则在一旁,指挥着侍卫,维持秩序。小夫妻两人,可谓是合作无间。听着这些人的话,天元帝有些哭笑不得。正想着,公主府的大门,便被从里面打开了。屋子里,苏逸本来是等着银楼伙计送来金针的。可送金针的伙计没来,却等来了门口的一大群人。听到下人禀告后,苏逸便带着赵曼儿走了出去。两人一出门,妇人拉着孩子,激动的直奔过去,按着男孩的头,扑通一声就直接给苏逸跪下了。“快说,多谢驸马和公主的救命之恩!”
苏逸有点意外。“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那妇人说:“昨日恩人们救了人后,便直接走了。”
“妇人我找银楼的伙计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救了我儿的,是我大燕的公主与驸马。”
这妇人赞道:“驸马与公主都是大善人。”
“您这等善人成婚,正是珠联璧合,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那妇人说着,后面众人也都纷纷围了过来。他们手里提着红枣,米面等等农产,说是要给公主和驸马。但苏逸哪能收下这些东西?看着这些人淳朴的脸,苏逸连忙推脱道:“各位的感谢我与公主便收下了,这些东西你们就带回去吧!”
“我也知道,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这些东西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
“我与公主,都是吃喝不愁,不需要你们破费这些。”
赵曼儿在一旁,轻掩檀口,偷偷笑着。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大家的心意我们收下了,东西就不必了。”
门外,天元帝听的一清二楚。对于苏逸这种言行,他很是欣赏。而且就连自己从未见过人间疾苦,还有些怯懦的女儿,居然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此时,他方才出宫时的担心,早已抛在了脑后。反而面含笑意开口道:“看不出来,苏逸这人,倒是知道心疼百姓。”
“连同朕的曼儿,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了。”
“太子你可知道,咱们家在祖上的时候,也是平民出身。”
“你可不能忘了这些!尤其要记得,百姓就是我们大燕的根!”
这些话,虽然天元帝对赵文成说过很多次。可赵文成仍旧每一次都听的极其认真。赵文成小的时候,其实那时父皇还未曾登基。天元帝带着他,为了大燕东征西讨。他也曾吃过苦,并且那段日子到现在都历历在目。因此他对苏逸的这种行为,心里也很是有好感。赵元成笑道:“谨遵父皇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