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竞底效应是什么意思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广电总局一看势头不对,毫不犹豫地下令对汤唯进行全面竞底:“所有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广告、直播等节目一律不得炒作与汤唯有关的任何事情。”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5)

李安和汤唯通过满足人们的窥私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终因偏离道德底线太远,而受到打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相对失败的竞底。汤唯在公众面前消失,而一个月前刚以600万酬劳出任某化妆品代言人的广告,也被彻底取消,击穿道德底线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案例:一个国家的道德底线

1840年,大英帝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基督教文明国家的耻辱。

尽管当时的英国基督徒反对对华鸦片贸易,但世俗化的国家的民众力量,最后还是压倒了宗教的道德底线,国会通过向中国开战的提案。

而开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向中国贩毒。

鸦片战争显示出一个世俗化基督教文明国家,是如何击穿道德水准的底线。

3。能力底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退休, 53岁,身体健康,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华人首富李嘉诚在2008年已经80岁高龄,从未考虑过退休事宜,这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毋庸置疑,人的能力与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一样,也有其底线。

对是否要把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观念:

比尔?盖茨在能力未达到底线时退休,一是他已为微软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另一方面,除了微软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有一段人生,做其他喜欢做的事。

而中国的竞底者们,却不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底线,不肯罢休。中国第一个击穿能力底线的著名竞底者,就是死于巡视途中的秦始皇,他为了管理自己庞大的帝国,不得不四处立威,终究把自己打到底线。

为什么中国的竞底者倾向于把自己打到能力底线呢?

1。因为竞底组织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2。竞底者习惯于将全身心贡献给工作,他们的人生除了赚钱、工作以外,很难有其他喜爱的东西。可以说,竞底者的人生,就是以辛苦工作为乐的人生。

管理学中有一条彼得原理:“在层级组织中,每个人都会由原本能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这说明即使在一个正常的、有制约力的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安置到能力底线的位置。更何况在一个竞底组织中,竞底者往往缺乏有效的制约和均衡,因此更容易滑向能力底线。

案例:体操王子李宁击穿能力底线 中国奥运军团“兵败汉城”

1984年,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一时风光无限,没有中国人认为,此刻已是他的能力巅峰。

1988年汉城奥运会,能力早已下滑的李宁勉强披挂上阵,他从吊环上狼狈地摔下,鞍马动作严重变形,最后不仅未得一块奖牌,严重的失误还给队友们带来很大压力(中国式的“只许胜不许败”的竞底要求,往往使运动员无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极其重视体育奖牌的中国,仅得5块金牌,兵败汉城。

如果中国体操队当时的夺牌战略不建立在对李宁的能力竞底上,早早培养几名新人,也许汉城一役,中国不会输得那么惨。

4。规模底线

在能力所构成的底线中,有一种底线较容易被人忽略,也常常引发灭顶之灾,这就是能力的规模底线,我们将其单列为规模底线。

规模底线是如何形成的呢?显然,一个没有一定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竞底者的,当竞底者在创建竞底组织,或在已有的竞底组织中,赢得竞底者的地位后,不断的成功,将增强竞底者的实力和地位,使其越来越容易一言九鼎,对其能力的质疑也将销声匿迹。 。 想看书来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6)

另一方面,竞底者有强烈的“铺摊子”的冲动,“铺摊子”将带来显性的增长,这将给予竞底者强烈的成就感。因此,竞底组织的规模,将不可遏制地扩张和放大,直到击穿规模底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