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生一听说有酒席犒劳,自然开心,笑道“那就谢谢啦!”
说着别过明远,自去江堤边巡视了。
而明远暗暗咬牙,一伸手,将外面那件油纸雨衣先解下,整整齐齐地叠了挽在臂弯里,又整理了一下衣冠,擦了一下头发上的水滴,自觉刚才的“事故”不至于影响自己的“风采”了,这才举步向苏轼与沈括那里走去。
苏轼早已吓白了脸,而沈括下巴颏上的胡子也在不住抖动,不知是不是担心明远被卷到钱塘江里之后少一名肯为自己刊印书籍并支付润笔费的“金主”。
唯独他们身旁站着的那位,自始至终表现得泰然自若,唇角挂着雍容的笑容,眼神和煦,望着明远。
“元长兄,好久不见!”
明远先发制人,咋咋呼呼地向蔡京打招呼。
他与蔡京之间的那段过节,除了种建中之外无人得知。即便是熟识两人的苏轼,也一直认为明远与蔡京依然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好友。
蔡京脸上的笑意越发盛,柔声应道“原来是远之啊!”
他眼神正变得有些玩味,似乎在问远之,你怎么一人在这里,理应护着你的那人呢?
转眼间,他的笑容似乎又带上了一些得意,似乎在问远之,半年之后,你还不是乖乖地到这里来找我?
苏轼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挥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叹道“元长,今日多亏有你,否则今日我和存中要怎样向杭州百姓交待!”
只要试想一下,明天《杭州日报》的头条新闻是《惊!杭州首富被钱江潮水卷走,钱塘尉紧急搜救尚无结果》……苏轼就嘴唇发白,自己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来。
而蔡京却淡然地道“这队小校水性不错,又异常熟悉钱江的潮水。安排他们在这里,多半还是为了那些在钱江中逞英雄的‘弄潮儿’。毕竟每年都有人在观潮时被卷走的,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远之。”
明远可不会如此轻易就接受蔡京的表功,他心里在想哼,救我的可不是你,是你手下那些默默无闻的巡查校尉。你自己现在将自己的功绩夸个没完没了,手下的校尉却未必能得什么好处。
于是他来到蔡京面前,将手一拱,大声说“元长兄啊,今日真是多亏了你手下的这些校尉……小弟打算整治酒席,并送些礼物,犒劳一下你下属的这些官军们!”
苏轼在旁击掌赞好,道“这几日钱塘江大潮,多亏有钱塘尉下辖的官军们,才避免了好些意外。远之这么做确实是正理……”
蔡京的笑容变淡,眼睛的形状似乎正变得狭长,仿佛在问远之,难道京……就一点儿功绩也无吗?
“……但是元长的指挥引导之功也不可没嘛!”
苏轼话锋一转,又转回蔡京身上。
“元长,我们这是多少时候没见了?今日远之要犒赏你手下的军士,某却要做东,好好请你吃一顿酒才行……”
明远一听说要与蔡京一起饮宴,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哪里还记得刚才自己才说过狠话,绝对不在蔡京面前“示弱”的。
他索性借着刚才所受的惊吓,向苏轼摇摇手道“子瞻公,子瞻公……今日,今日不行,今日小弟……”
他脸色一白,身体一软便向着大车方向一靠。苏轼赶紧扶住,让他先好生坐在车驾里休息。
于是,今日在钱塘县饮宴的计划便泡汤了,苏轼只好与蔡京口头约定,另外约时间再聚。
而明远即使是装虚弱装受惊,也依旧是个我见犹怜的小郎君。蔡京将他们一行人送走的时候,竟也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眼神从没离开过明远。
待到车驾走远了,明远一骨碌从大车中坐起身,开始盘算起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里他应当怎样应付蔡京——
这个家伙,眼里就只有权与利两件,再看不见别的。
怎样才能让他消停不再打自己主意,又能把他带沟里去呢?
这时候1127急急忙忙地上线,问“宿主,亲爱的宿主,刚才事发突然,我竟然……”
明远问他的“金牌系统”“你竟然怎样了?”
“我竟然没来得及向您推销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