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崇祯七年清军入关过程 > 第55部分(第3页)

第55部分(第3页)

大伙儿赶紧称谢分了,都是一番赞叹。

在这个时节,能吃到果子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粮食都不够,哪里还有果子可以吃?

董策恍然发现,这似乎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以来,第一次吃水果。

不知不觉,已经有几个月了吧!前世的那些记忆,不知不觉之间,都已经变得模糊,便是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是脑海中朦胧的一个印记,而此时眼前的这些,山川大地,士卒坚城,却是如此的清晰。

自己,也越来越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了,终究会慢慢的融入进去,到了那时候,前世的一切,也就抛开吧!

董策手扶着城头那些历经百年的风刀霜剑,已经变得坚硬如铁的夯土断壁,心中感慨翻腾。

远处,夕阳如血。

“可惜,真是可惜!”一边的石进叹了口气,指着城墙上下:“这城虽然不大,城墙却是这般的高大,安乡墩的墩台还要大些高些,可惜却荒废成这样。”

周伯也是吁了口气:“前人不知道花费多少心血建成的,瞧瞧那大条石,跟人一般大,这夯土,怕是刀斧剁上去也就是一条白印儿。啧啧,可惜……”

董策闻言,也是心有戚戚。

九十八章 磐石堡

城池并不大,周长不过二里,比起大明中原江南地方的镇子差出老远,甚至有的村子都比这个大。

但是城墙又厚又高,足有五丈高,四丈厚,便是已经倾颓至此,上面也可六马并行。外面也不是包砖,而是大条石,足有一人多长,三尺宽,也不知道是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方才运上来的。众人看了,都是咋舌。

“不过前人遗泽,终归是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啊!”董策笑了笑:“依托着断壁遗址修建城池,咱们就要轻松许多了,耗用的银钱人力,也少了不少。”

王通笑道:“大人,咱们要在此屯田练兵,建立堡寨,总要有个名头才是,这大石崮,只像是个地界儿,叫在嘴上可不怎么响亮。”

众人都是知趣儿,齐声道:“请大人赐名!”

“你们呀!偏生这么多虚套。”董策笑骂一句,心里却是受用,他略略思忖片刻,道:“咱们建军,为的便是镇守此地,让鞑子不得进,护卫身后镇河堡,乃至更后面的大同镇。所谓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咱们这座城,就叫做磐石堡!”

“磐石堡?好名字!”

“嘴头上就能叫的山响,听了就有劲儿!”

…………

众人纷纷叫好!

董策眯着眼睛四处打量着远处,黄绿交杂的荒草无穷无尽,似乎一直能连亘到天边去。

磐石堡其实并不是卡在道路上,而是依靠着背后的石山——也有个名头,叫做青锋山,以其笔直入云,崖岸险峻而得名——在山脚下临河处建起一座堡寨,在此驻扎大军,以高屋建瓴之势虎视着山下道路。在此驻扎军队,则随时都可以出兵攻击在不远处行军的敌军大队人马。

因此并不是磐石堡卡在这里敌军就过不去,而是要在此安安稳稳的经过,则必须要拿下磐石堡。

若不然则如鲠在喉,芒刺在背,难受之极,更是危险之极。

董策的目光挪到了城下不远处。

磐石堡在青锋山之阳,甘河及洢水河之阴,其正南方三里之外,就是洢水河,东南方二里之外,则是甘河。

这会儿在洢水河以北,却可以看到数十上百名百姓,正在河边阳光上好的地方,在地势略高的平地,清理了杂造,搭建起来一个个的窝棚,连成一片。这会儿正是吃晚饭的时候,窝棚的外面建起了一个个的灶台,不少壮实汉子已经回来,身上扛着大捆小捆的柴草。炊烟袅袅升起,米粥的香气随风飘来。

河边水浅处,有人挽了裤腿,或者是用树皮制成了简陋的渔网,正在打渔。时不时的能听到一阵兴奋的叫喊,便有汉子手里抓着一尾拼命扭动的大鱼甩到岸上,周围人就是一阵惊喜的欢呼。

这是董策收容的那些百姓,现在也随之迁了过来。

这里水深草密,有不少的小兽出没,靠着河还可以捕鱼,因此他们的生活比起在十里铺来倒还好了一些。这几日都是天气晴好,大雨的痕迹逐渐褪去,甘河和洢水河的水势也都小了许多,不过四十来米宽的甘河上,这些百姓还用几棵大木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桥梁。

董策瞧了一会儿,回身道:“走吧,咱们下去说话。”

众人身上铁甲之声铿然,纷纷顺着马道下去。

自从那一日回来之后,董策每次出行,必然要有人护持左右,更要披坚执锐,全副武装。

这里似乎是遭过祝融之祸,堡内也是杂草丛生,原来那些用来供士卒居住的营房,一些附属建筑,不少都已经坍塌了,只留下了一片焦黑的废墟。

不过董策他们不在乎这些,显然已经是在这儿呆过几天了,对此已经相当熟悉,七转八转的,来到了一座保存还完好的厅堂内。粗糙麻石修建的大厅高大巍峨,充满着和这个时代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