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门口不远处的太监叫道:“皇上有旨,今天我们去大连,午时在朱雀门前集合!”
李成器门前的太监叫道:“皇上有旨,今天我们去打脸,午时在朱雀门前集合!”
李范家门口的太监会喊:“皇上有旨,今天我们去大理,午时在朱雀门前集合!”
没想到人肉电话的效果异常好,午正(中午十二点)时分,一帮人骑着马集合了,然后裹挟着无数侍从,浩浩荡荡地杀向郊外的森林。
话说皇宫大殿中有五幄,李隆基和诸王常常在里头谈天,或讲论赋诗,间以饮酒、博弈、游猎,或自执丝竹,吹拉弹唱,无所不能。
老大李成器爱吹笛子,老三李隆基爱好音律,李范喜欢琵琶,聚在一起,情绪都很高昂,也基本没什么拘束。
李隆基是很友悌的,诸王有生病的,李隆基担心,一天到晚都不愿吃饭,夜里也睡不着觉。李业生病的时候,李隆基正在上朝开会(一般从凌晨五点开到下午一点多),怕李业不舒服,使人隔一会儿就来汇报情况。退朝后,李隆基亲自为李业熬药。熬药的时候,风突然飙了,火头回舔,正好卷到李隆基的胡子上。左右大惊,李隆基却说:“能让弟弟治好病,我胡子烧没了又何足惜!”
记住,在古代,只有女人和太监没有胡子,当然,也有某些巴结太监的官员故意刮掉胡子,以表示自己对太监的景仰之情。
说胡子烧掉没关系,可见,李隆基这话是非常有魄力的。李成器从不谈论时政,也故意不和人结交,那些想进谗言的无缝可钻。
一直挂念大家的太上皇李旦同志得知了此事,竟然高兴得睡不着觉,立刻让儿子在兴庆宫造了一座楼房,亲笔题写下六个大字:“花萼相辉之楼”。
何谓“花萼相辉”呢?
《诗经·小雅》有言:“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姚崇的危机】
兄弟友爱了吧?
下不来台了吧?
姚崇该慌了。
可他却非常之淡定,他知道李隆基绝对不会为难他。
而且,他现在又盯上了在当时备受人们称赞的魏知古。
先前有过介绍,魏知古是个贤臣,而当年,是姚崇引荐的,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当上了宰相。
可让姚崇面子上过不去的是,魏知古顶替了他,正式当上了紫微令(中书令)。很多小人都不爽,然而他们都不如姚崇不爽,姚崇觉得魏知古这人太死板,不好说话,也不替自己办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狠招。为了能让魏知古离开长安,去东都洛阳摄吏部尚书、东都选事,姚崇使尽浑身解数。后来,魏知古还真去了洛阳,而洛阳城中,有两个青年,经常仗着自己亲爹在朝廷当大官,在东都为非作歹。
很不靠谱的是,他们就是姚崇的儿子,因为姚崇跟他们说过,老爹我对魏知古有恩,你们俩知道就行了。
所以,他们这两个浑小子,仗着老爹对魏知古的恩德,经常跑到魏知古这里求他办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魏知古烦死这两个孩子了,一日回长安办事,他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李隆基。
李隆基很愤怒,想要批姚崇一顿。
那日,李隆基装作随便地问姚崇:“爱卿的儿子才性如何?”
“臣有三子,两个都在东都,为人不怎么样,想必肯定是有事干扰了魏知古,臣还没来得及问呢。”
李隆基本以为姚崇会隐瞒,却不料姚崇果真是个不避亲党的人,于是高兴地问道:“爱卿是怎么知道的?”
姚崇很淡定地站在那里,“刚开始,知古微贱,臣卵而翼之(像母鸡孵蛋一样保护他)。可是臣的儿子愚笨,他们认为知古肯定会报答臣,所以就做了很多过分的事,这不怨知古,都是臣管教不严!”
狡猾的姚崇,将所有罪过全推到了魏知古的头上。
他的确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以至于李隆基忽然觉得姚崇很可爱,而那个魏知古,简直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真想废了他的官。李隆基喋喋不休地在那里咒骂魏知古,而此时,姚崇先生忽然变得正义凛然,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臣的儿子人品不好,让陛下的法度受到玷污,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太狠了,由不得李隆基不赦免他们了)如果因为这件事,陛下就把知古驱逐出去,天下必然认为陛下对臣有私心,连累圣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