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缘灭是什么意思 > 第六十二章 金光赫地宫(第1页)

第六十二章 金光赫地宫(第1页)

次日绝早,当赵长安、游凡凤才下车,出现在宸王宫二十八名宫门侍卫面前时,众侍卫当场就乱了营。然后.几名最先醒过神来的侍卫一路喊,一路脚不沾地地狂奔了进去,片刻间,整个王宫都沸腾了。

当他才疾步进到第三进宫门时,尹梅意已由几名宫女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迎上来了。他凝目一看,不过三年工夫,娘亲的满头青丝竟已变得花白,而她不过才四十多岁呀!望着那满头被微风吹拂的白发,他流泪了,踉跄跪倒,连连叩头:“孩儿不孝,让娘为孩儿操心了……”尹梅意三步并作两步奔到他身前,蹲下,捧起爱子瘦削的面颊,细细打量一番,然后欣慰地笑了:“果然是年儿!”话音未落,双眼上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晕了过去。

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望穿双眼,不眠不休、担忧煎熬的日夜,早耗尽了她所有的心力。此时终于重见爱子,三年来一直苦撑着她的那丝气力立刻就消逝了。直到这一刻,赵长安才知母亲对自己的爱,到底有多深。

他连忙吩咐宫人急召太医,同时握住母亲双手,缓缓传送真气过去。过了盏茶工夫,尹梅意方悠悠醒转,这时太医也赶到了。赵长安将母亲抱到就近的一处偏殿内躺好,请太医们诊脉开方。正忙乱间,来了皇宫的宣旨太监,传皇帝口谕:宣他即刻入宫觐见。消息传布得竟是如此之快!’

但他直到药抓来煎好,又服侍母亲服下,这才进宫。他未着白袍、簪金冠,甚至也没更换朝服,只一袭青衫,就到了御前。三年不见,皇帝漉健如昔,只是眉目间显得颇为疲累,而他的头发,亦如尹梅意一般,变得花白。是朝政太过烦人?还是……

赵长安又眼热心酸了,与皇帝泪眼相望良久,却俱是无言。实际上,也实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最后,还是两眼发红的包承恩上来打圆场:“万岁爷,快让老爷子起来吧,都跪了老半天了!”

皇帝连连点头,离开御座,一步就到了赵长安身边,紧紧拉着他的手:“好,好,好,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然后殷殷地,只问这三年他都是怎么过来的。

用罢午膳,又进了晚膳,直至夜幕降临,他还如个老妇人般絮絮不休。赵长安只得躬身:“皇上,臣母今晨忽染疾病,臣现要赶回去服侍,不敢再陪侍皇上了。”

“呃……那……好吧,王太后病了,你也不用上朝,只尽心伺候她汤药。等她大好了,你再入宫和朕畅谈。”

“是!臣遵旨。”赵长安心一酸:后天一早,自己就会偕娘离京远去,今日一别,此生哪还会再有入宫面见皇上,促膝倾谈的时候?

但他回王宫后就知道,后天一早,自己是绝计不可能和娘离京了。因太医禀告,王太后虽然苏醒,但数年的烦忧郁积,已使她心力交瘁。今爱子归来,至忧与至喜相冲,体虚不能承受,她的身子已经垮了。现需慢慢静心调养,方得痊愈。太医又切切叮嘱,娘娘病体虚弱,万万不可挪动受风,以免病势反复。情势既然如此,他只得静下心来,眠食俱废地伺候汤药。才几天工夫,他神疲气倦,也快病倒了。

虽然他身具无上内功,但在这三年中,饮食无度,心境恶劣,体质早已虚亏,再加上数日劳累,又心牵两头,这边忧心母亲,那边还惦记着城外二十里大慈恩寺内等着接应自己的宁致远等人。虽然每天都派个信使去报平安,但老让宁致远就这样渺茫无期地候着,也让他心焦。而看母亲虽经数日精心调养,却仍是缠绵病榻,没有太大的起色,忧心如焚的他亦就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拖了下来。回京第八天,他又被召进皇宫一次。与皇帝四目相对,他心中一阵阵难受:不久之后,自己和母亲就会与皇上天涯永隔。回想二十六年来,他对自己那虽严厉但却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只觉喉头哽咽。看皇帝疲累地高居在金交椅上,样子是那般的无助,那般的凄凉,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是即将抛离皇帝的愧疚,同时也是即将与自己一生之中最为敬爱的一个亲人永别的痛楚!但不知为何,皇帝凝注他的双眸之中居然也有愧疚。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虽离开三年,但朝中却无丝毫变化,文臣依旧忠君,武将仍然爱国。唯一一点小小的不同,是赵长平身份的改变。他在赵长安失踪后不久,就因一桩小事误触皇帝之怒,被废去了太子名号,囚禁在东宫后院的一间房内,三餐均从门槛下的一个破洞中递入。

听到这些,赵长安眼前倏地又闪现出那个大雪天,那个已濒临绝境的九岁男孩儿,那身衣不蔽体的破衫,那脸、四肢上红肿流脓的冻疮和那只破茶盏及盏中那一小撮冰冷刺骨的雪……他厌倦了,厌倦了朝廷中的一切的一切,现只唯愿母亲的病快好,那自己就可以和她,永远离开这个令人压抑绝望、精疲力竭的地方。

回宫十多天,尹梅意病势仍无起色。他心想:不成!再这样拖下去,情势危急,自己该有个断然处置。当即召来王宫内府总管和景行,细细交待了一番。四天后传罢晚膳,他一人穿过突然间已空无一人的偌大王宫,到了内府的总账房。

渐渐浓重起来的暮色中,烛光昏暗的窗纸上印着个人影,入内一看,正是和景行。见他进来,和景行忙起身施礼:“太子殿下!”咦?他怎会称赵长安太子殿下?赵长安摆摆手,请他无须多礼,环视空荡荡的房间:“我交待的事,您好像已经办妥了?”

和景行将一摞厚厚的账册递过来:“是,老夫奉太子殿下的令旨,已把宫内所有的财物都登记造册清查了一遍,到昨天为止,整个王宫中,共计有足赤黄金五百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五十两,足色纹银两千二百零八万四千一百零五两,制钱三百八十三万吊,玉器两千二百八十一件,金器三千一百零五件,银器六千五百二十二件,珍珠一万一千二百八十二粒,其中大珠三百零八粒,中珠三千三百三十六粒,小珠一万零七百九十三粒,翡翠……”

根本未翻看手边的账册清单,他就将一连串数字脱口而出,显而对王宫的全部财物早就了然于胸。一口气报完这些数字,他喘口气,喝口茶,又遭:“王宫中,计有侍卫一千二百六十人,太监一千三百二十人,宫女原有一千二百三十四人,四年前,奉殿下令旨,放出宫去一千零七十二人,现有一百二十八人……”

赵长安静静地听着,待他报完了所有侍卫、太监、宫女、杂役及内府文吏的人数后,方问:“所有的人都走了?”和景行垂睑:“老夫遵从殿下令旨,无论侍卫、太监、宫女、文吏还是杂役,每人都发给金二百两,银三百两,所有女子、太监,无论老幼,职司何事,每人再多发银二百两,已将他们于今日卯时二刻前,尽数遣散了。剩下的金三百七十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两,银一千七百六十七万一千一百零五两,制钱三百八十三万吊,及所有的珠宝、玉器、金银器皿、古玩、字画、毛皮、锦缎,老夫已一一登记造册,和宸王、宸王世子、宸王太后、宸王后、宸王世子妃的五方印鉴,全数封存在了弘义阁,库门上钥,加贴封条。库匙及一本账册清单,老夫按照殿下的吩咐,已亲自送到了三司使司,面交给了三司使纪伯年纪大人,请他明日早朝时呈交皇上。现在这宫里,除了殿下、娘娘,就只有老夫了。”

赵长安舒了口气:“谢谢您,和先生,事情既已办妥,您可以回家了。”和景行不答,面色凄然,良久,方哑声道:“殿下,老夫从进宫当差,迄今已有三十九年。这一世,老夫从来也没想到过,会有跟殿下、娘娘分别的一天。”他忽对赵长安深深一揖,“殿下,这么多年了,老夫还从没跟您开过口,现老夫有个请求,只盼殿下恩准。”

“不!”不等他说出请求是什么,赵长安已拦住了,“千里搭长棚,人生哪找不散的筵席去?先生不要再说了,其实,只要先生的心意到了,跟不跟着我和娘娘,也是一样!”见他还要坚持,赵长安将脸背过去,一挥手,咬牙,“和先生,您请快走吧,我和娘娘只愿您以后和家人们多福多寿,长享安乐,那也不枉你我主仆一场。”

他语气虽和缓,但却斩钉截铁,无丝毫回旋的余地。望着他瘦削的背影,和景行愣了半晌,跪倒在地,重重地向他磕了三个响头,随即起身,大踏步出门而去。只是在跨出门槛的那一刻,双泪迸流。

待他的脚步声已消失不闻,赵长安方起身,吹灭烛火,带好房门,毫无留恋地疾步向长生殿走去。从母亲患病后,为便于照料,他就将母亲移到了长生殿中殿,自己则在旁边的一张竹榻上将就,好随时服侍母亲。

清冷的月色下,长生殿显得更加旷大,特别是这时,四寂无人,倍觉凄凉。他蹑足到了中殿,暗弱的烛光中,见母亲斜倚枕上,却未合眼,一双明澈的美目一直凝注着殿门,见他进来,她笑了:“年儿,刚才你上哪儿去了?”他走到床前,侧坐下,握住母亲的手:“孩儿照前些天和娘的商议,把宫里所有的人都遣散了。”

“好,这下娘就放心了。”尹梅意一指床前方几,“饿不饿?要不要吃块点心?”赵长安一看,见方几上放置着用油和面,放上糖和蜂蜜做成的笑靥儿,旁边还有各色的“摩喉罗”。

“咦?怎么现在就有‘果食花样’吃了?”

尹梅意笑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一想,恍然:“呵!只顾忙,孩儿倒忘了,今天是七月初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陪娘闲话时!”尹梅意又笑了,可这次的笑容,却是说不出的凄伤。赵长安不知方才那句顺口的胡诌如何勾起了她的愁思,不敢再造次,只关切地注视着她。忽听她轻叹一声:“唉!二十七年了!”手一撑,就要起身。赵长安忙扶住她:“娘,您要什么?”尹梅意不看他,只怔怔地道:“有件事,这么多年了,娘一直没对你说起过,现在,咱们快走了,娘也该告诉你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