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的前半生2第二部免费观看 > 第14部分(第2页)

第14部分(第2页)

为了一件黄马褂,为了将来续家谱时写上个清朝的官衔,为了死后一个谥法,那时每天都有人往紫禁城跑,或者从遥远的地方寄来奏折。绰号叫梁疯子的梁巨川,不惜投到北京积水潭的水坑里,用一条性命和泡过水的“遗折”,换了一个“贞端”的谥法。后来伸手要谥法的太多了,未免有损小朝廷的尊严,所以规定三品京堂①以下的不予赐谥,以为限制。至于赏紫禁城骑马,赏乘坐二人肩舆,赐写春条、福寿字、对联等等,限制就更严些。那时不但是王公大臣,就是一些民国的将领们如果获得其中的一种,也会认为是难得的“殊荣”。那些官职较低或者在前清没有“前程”,又没有王九成那种本钱,走不进紫禁城的人,如当时各地的“商绅”之类,他们也有追求的目标,这便是等而下之,求遗老们给死了的长辈灵牌上“点主”,写个墓志铭,在儿女婚礼上做个证婚人。上海地皮大王英籍犹太人哈同的满族籍夫人罗迦陵,曾把清朝最末一位状元刘春霖,以重礼聘到上海,为他准备了特制的八人绿呢大轿,请他穿上清朝官服,为她的亡夫灵牌点主。当时某些所谓新文人如胡适、江亢虎等人也有类似的举动。我十五岁时从庄士敦师傅的谈话中,知道了有位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博士。庄士敦一边嘲笑他的中英合壁的“匹克尼克来江边”的诗句,一边又说“不妨看看他写的东西,也算一种知识”。我因此动了瞧一瞧这个新人物的念头。有一天,在好奇心发作之下打了个电话给他,没想到一叫他就来了。这次会面的情形预备后面再谈,这里我要提一下在这短暂的而无聊的会面之后,我从胡适给庄士敦写的一封信上发现,原来洋博士也有着那种遗老似的心理。他的信中有一段说:

①清制凡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以及其他诸卿寺的堂官均称为京堂,除左都御史外都是三、四品官。后来京堂便兼用为三、四品京官的虚衔,因此,三品京堂即是指三品京官。

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

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

更重要的是,紫禁城从外国人的议论上也受到了鼓舞。庄士敦曾告诉我不少这方面的消息。据他说,很多外国人认为复辟是一般中国人的愿望。他有时拿来外文报纸讲给我听,他后来抄进了他的著作《紫禁城的黄昏》中的一段,是他曾讲过的。这是刊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九日天津《华北每日邮电》上的一篇题为《另一次复辟是不是在眼前?》的社论中的一段:

共和政府的经历一直是惨痛的。今天我们看到,南北都在剑拔弩张,

这种情形只能引出这样结论:在中国,共和政体经过了试验并发现有缺点。

这个国家的中坚分子——商人阶层和士绅,很厌恶种种互相残杀的战争。

我们深信,他们一定会衷心拥护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它能确保十八省的

太平就行。

不要忘记,保皇党是有坚强阵容的。他们对共和体从来不满,但由于

某种原因,他们近几年保持着缄默。显然,他们同情着军阀的行动,他们

有些知名之士奔走于军人集会的处所,并非没有意义。

那些暗地赞同和希望前皇帝复辟成功的人的论点是,共和主义者正在

破坏这个国家,因而必然采取措施——甚至是断然措施——来恢复旧日的

欣欣向荣、歌舞升平的气象。

复辟帝制绝不会受到多方面的欢迎,相反,还会受到外交上的相当大

的反对,反对的公使馆也不只一个。可是,只要政变成功,这种反对就必

然消失,因为我们知道:成者为王败者寇。

当然,尽管在外国人的报纸上有了那么多的鼓励性的话,直接决定小朝廷的安危和前途祸福的,还是那些拿枪杆子的军人。正如《华北每日邮电》所说,“奔走于军人集会的处所,并非没有意义”。我记得这年(1919)的下半年,紫禁城里的小朝廷和老北洋系以外的军人便有了较亲密的交往。第一个对象是奉系的首领张作霖巡间使。

起初,紫禁城收到了奉天汇来的一笔代售皇产庄园的款子,是由我父亲收转的。我父亲去函致谢,随后内务府选出两件古物,一件是《御制题咏董邦达淡月寒林图》画轴,另一件是一对乾隆款的瓷瓶,用我父亲的名义赠馈张作霖,并由一位三品专差唐铬盛直接送到奉天。张作霖派了他的把兄弟,当时奉军的副总司令,也就是后来当了伪满国务总理的张景惠,随唐铭盛一起回到北京,答谢了我的父亲。从此,醇王府代表小朝廷和奉军方面有了深一层的往来。在张勋复辟时,曾有三个奉军的将领(张海鹏、冯德麟、汤玉麟)亲身在北京参加了复辟,现在又有了张景惠、张宗昌被赐紫禁城骑马。张宗昌当时是奉军的师长,他父亲在北京做八十岁大寿时,我父亲曾亲往祝贺。民国九年,直皖战争中直系联合了奉系打败了皖系,直系首领(冯国璋已死)曹锟和奉系首领张作霖进北京之后,小朝廷派了内务府大臣绍英亲往迎接。醇王府更忙于交际。因为一度听说张作霖要进宫请安,内务府大臣为了准备赐品,特意到醇王府聚议一番。结果决定,在预定的一般品目之外,加上一把古刀。我记得张作霖没有来,又回奉天去了。两个月后,醇王身边最年轻的一位贝勒得了张作霖顾问之衔,跟着就到奉天去了一趟。皖系失败,直奉合作期间,北京的奉天会馆成了奉系的将领们聚会的地方,也是某些王公们奔走的地方。连醇王府的总管张文治也成了这里的常客,并在这里和张景惠拜了把兄弟。

这两年,和张勋复辟前的情况差不多,复辟的“谣传”弄得满城风雨。下面是登在民国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醇亲王派人到奉天送礼品、和张景惠来北京之后的两个月)英文《导报》上的发自奉天的消息:

最近几天以来,在沈阳的各阶层人士中间,尤其是张作霖将军部下中

间盛传一种谣言,说将在北京恢复满清帝制以代替民国政府。根据目前的

种种断言,这次帝制将由张将军发动,合作的则有西北的皇族的军事领导

人,前将军张勋也将起重要作用。……说是甚至于徐总统和前冯总统,鉴

于目前国家局势以及外来危险,也都同意恢复帝制,至于曹锟、李纯以及

其他次要的军人,让他们保持现有地位再当上王公,就会很满足了。……

我从庄士敦那里得知这段新闻,是比较靠后一些时间。我还记得,他同时还讲过许多其他关于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