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宋朝帝都到底在哪儿 > 第96章 西巡洛阳(第1页)

第96章 西巡洛阳(第1页)

赵匡胤西巡洛阳这件事发生的比较突然,而他一开始也并没有向朝臣解释具体的原因,但从后续发生的事情来看,赵匡胤此行主要是两点原因,一为故地重游,一为考察迁都。

我们在最开始讲述了赵匡胤的家庭背景,老赵家祖上是河北涿州人,他父亲赵弘殷起初跟着本地军阀王榕混,后来机缘巧合投靠了李存勖。

李存勖统一中原后定都洛阳,作为禁军军官赵弘殷的儿子,赵匡胤就是在洛阳出生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可以说,他对自己的籍贯所在地涿州毫无印象,却对洛阳的大街小巷无比熟悉。

他继位之后这么多年连开封都很少出,现在有时间了想回到洛阳去看一看,也算是人之常情。

西巡之前,按照老规矩仍要首先部署京城留守事宜,由于宗室和诸多重臣都要跟着赵匡胤一起西巡,所以他任命宰相沈义伦为东京留守并兼大内都部署,为留守组1号长官;

同时安排了一个老熟人辅助沈义伦,这个人就是王仁赡,因为平蜀表现不佳而坐了多年冷板凳之后的他,终于再次被赵匡胤启用,这次担任的职务是代理留司三司(流司指的是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和后来的南京归德)、兼知开封府,算是顶了赵光义的缺。

然后赵匡胤就开始了西巡之旅,他此行的第一站是到巩县祭拜父亲赵弘殷的陵墓宋安陵,赵匡胤祭拜的时候情绪比较激动,史载:

奠献号恸,左右皆泣。

之后赵匡胤登上高台,向西北方向射出了一支响箭(鸣镝),并以箭支落下之处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寝。

巩县即今日之郑州巩义市,当时属西京河南府(即洛阳)辖地,北宋的皇陵便位于此,这里埋葬了北宋除徽钦二帝之外的其余7帝,外加赵弘殷的永安陵,所以统称为“七帝八陵”,围绕帝王陵墓,还有很多皇后陵、宗亲墓以及勋臣名将墓,如大家熟悉的寇准、包拯等都埋葬于此。

说起来巩县的北宋帝陵源于963年建好的赵弘殷之永安陵,而当年负责选址营建此陵的正是王仁赡,也许这也是赵匡胤在离京之前突然启用王仁赡的原因吧。

北宋帝陵后来在金兵入侵的时候遭遇了多轮不可逆的毁坏,莫说地下墓室一掘而空,就是地表之上也基本再无任何建筑,以至于元朝时期此处重新被作为农田使用,可谓历史之一大遗憾。

祭拜完父亲后,赵匡胤继续向西,1天之后便抵达了洛阳。赵匡胤见到洛阳的宫城十分壮丽,心情甚悦,把时任洛阳知府、同时也是他的亲家、二儿子赵德芳的老丈人焦继勋当面叫来,好生表扬了一通,并晋升其为节度使。

赵匡胤到了洛阳之后,特别的繁忙,公事多、私事也不少,一是当时洛阳恰逢连月下雨,赵匡胤又是命人到城中寺庙祈祷雨停,又是自己亲自赶到城外的龙门山(即今日龙门石窟所在地的龙门)开化寺求雨停。

二是下诏给另外两个因平蜀表现不佳的将领王全斌、崔彦进升官,正式提拔他们为节度使。并且赵匡胤还对王全斌说:

“早就想赐予你旄钺(代指节度使),但因为江南未平定,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军纪不严的问题,必须要将你作为反面典型立在那里,现如今江南已定,给你升官奖赏你当年灭蜀的功劳。”

至此,宋朝平蜀犯错三人团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全部走出小黑屋,只不过可惜的是,贵为主将且军事才能突出的王全斌此后不久就死了,也许是他这么多年吊着的一口气在赵匡胤同他和解后,也就松出去了。

公事之外,赵匡胤也到处在洛阳走动,看看当年自家的老房子(禁军部队大院)和儿时的玩伴,以及熟悉的街道、乡里乡亲啥的,天子一行走到哪里都是人头攒动,不少上了岁数的老洛阳也因为能在多年之后重新看见威严气派的天子依仗,而激动地痛哭不已。

这些人在全国动乱交加的年代,亲眼见证了洛阳从都城、陪都以及城破亡国之间数个角色的多次转换,遍历高低起伏、人生百态,此间之心酸都化作了由天子仪仗勾出的两行热泪。

然而就是在这么繁忙的工作节奏之间,赵匡胤却突然在抵达洛阳6天后,宣诏留守开封的宰相沈义伦赶到洛阳,这又是为何呢?

把宰相叫来,是要研究大事,而这件大事就是赵匡胤要迁都。

大家注意,从此刻赵匡胤动了迁都的念头开始,历史进程在这里就开始加速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经过相互交织变化,直接导致了宋朝皇帝更迭,以及改变了宋朝的国家命运。

史书关于赵匡胤迁都一事的记载非常有限,咋看起来只是提出、被反对、坚持提出、又被反对,这么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就结束了,但只言片语背后的东西,但凡只要细细关联,则每进一步都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先来看史书的记载:

“上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始议西幸,”

这句话说皇帝一直都有迁都洛阳的念头,但是在西巡这时候才正式摆上议题。迁都如此重要的大事,且之前臣子们都了解了皇帝的态度,在这种你知我知众人都知的情况下,却一直没有摆到台面上说,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时机未到,二是反对的力量着实不小。

会议研究、会前酝酿是永远不变的道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此番赵匡胤决定把迁都这件事上会,只能说明一点:

我已做好完全准备,势必推动此事落地。

然而事情发展的结果呢?

第一个公开站出来反对皇帝的不是什么国家重臣,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李符,他当时的职务是起居郎,这个官职是负责跟着皇帝贴身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

对,就是这么一个在皇帝身边工作的近臣,竟然第一个旗帜鲜明的跳出来反对皇帝,而且还洋洋洒洒的列出了八大理由:

一是洛阳城市凋敝;

二是宫室残缺;

三是宗庙未修;

四是官员不齐整;

五是周边百姓生活困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