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大清初年 书评 > 第157部分(第1页)

第157部分(第1页)

皇太极被她赞得莞尔一笑,宠溺的伸手捏了一把她那吹弹得破的脸蛋:“爷就知道你看着善良,其实满肚的花花肠子瞧你,一说起怎样榨取别人的好处,就精神奕奕,劲头儿十足”

“爷您说我怎样都好,这些事可不能拖延,得早早去办才好”苏浅兰急着催促,历史上的皇太极可不怎么长命,总共才在位十几年,他的许多抱负和理想,才刚刚开个头,就没有了下文,被后继者歪曲得一塌糊涂,实在让人扼腕叹息“爷知道爷也恨不得三五天内就能完成所有的计划,可你也知道,做事得一步一步来,心急可没用”皇太极摇摇头。

苏浅兰沉默下来,她的思维又开始纠结于后世,许多愤青都在怒斥清朝,说如果不是满人入主中原,汉人国家就会怎样怎样强大,断不会被满人把江山断送在洋人手里。

可是就她目前的观察来看,这个年轻的大金国却是充满了朝气,野心勃勃,游牧射猎的生活造就了他们的血性,不惧战争,悍不畏死。这样一个民族,是绝不可能向外人低头的可知后世满清媚洋,并非是因为他们的血液里流动着非汉人的因子,实在是因为和平得太久,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太深刻,方才逐渐被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人同化和左右。

不说别的,就说康熙朝,康熙皇帝算是清朝比较勤政成功的皇帝,他凭三藩,收台湾,打准葛尔,功绩赫赫。可知他身上还是残留着满人血性的,不怕打仗,不肯受制于人。

若使洋人侵略中原的事发生在他治下,发生在他当政的时期,以他擒鳌拜、征战四方一统中原的魄力,他只可能奋起而抵抗,多半不会坐以待毙,做出割让土地赔款以委曲求全的事来。

该怎么做,才能保住这种血性,不使它消褪?

苏浅兰不由皱起了眉头。历史已经证明,多尔衮承嗣于皇太极的想法,在入主中原之后,保持着满人的服饰发型,每年围猎,并且不和汉人通婚的做法,是没有用的不止达不到保持血性的效果,反而因为被汉人排斥的缘故,衍生出诸多问题。

这个难题,对于苏浅兰而言已经是难以解决,更不要说她的野心还要更大,还想着如何利用满人的血性,反过去影响汉人,把汉人也都变成此刻的满人般,充满进取的精神,不向任何势力妥协低头。

可是,该怎么做才好呢?苏浅兰正在为此头痛的时候,却忽然听得皇太极道:“爷决定了,下个月亲征宁远”

“什么?您要亲自去打宁远?”苏浅兰大吃一惊。

皇太极点着头,面上神情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道:“爷也有很长的日子不曾驰骋沙场了再不练练,多年功夫可就都搁下啦”

瞧着苏浅兰吃惊忧虑的神情,他又微微一笑,道:“你放心爷早已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朝鲜既平,宁远便孤立无援,它撑不了多久况且说是御驾亲征,其实不过是到现场,就近指挥战事而已就是想上阵杀敌,也会有大批人拦着,怎么着也不可能受伤”

“不是不是这个问题……”苏浅兰实在难以启齿,仗都还没开始打,怎么能跟他说,历史上他亲征的这场宁远之战是失败的?

说宁远守将袁崇焕厉害?到目前为止,袁崇焕也就上回好运炮火击中努尔哈赤中军旗杆,令努尔哈赤退军而已并没有别的建树可以用来说明他的厉害,空口白话,皇太极怎么肯相信,他这一战会败,并且正是他这一战,才造就了袁崇焕的盛名?

“你是怕爷吃败仗?”皇太极反倒主动说破了她的心思,自信的笑了起来:“上次你也是这般想拦着爷怎么在你眼中,宁远是老虎吗?它就有这么难打?袁崇焕那小子还能跟岳武穆比了?”

“行了你不用担心这个”瞧着苏浅兰想劝说,皇太极先摆手制止了她:“或许过去的爷真可能打不下宁远来,现在却不同了爷听你的建议,从洋人手中买火器,已经装备成立了重军专克高墙厚城爷就想看看,彼此都有红衣大炮,他宁远还怎么守得住”

说到最后这句,皇太极目光锐利,眺望着远处,仿佛已经站立在城墙下,剑锋直指墙头袁崇焕的帅旗,身上流露出一种运筹帷幄、杀伐果断而所向披靡的迷人霸气。

“爷那兰儿就祝您旗开得胜吧”苏浅兰不是那种明知劝不动对方还要唠叨不满的人物,很干脆就同意了皇太极的决定。

哪怕知道他有很大的几率可能会失败,可重要的是,他一腔热血在为自己的目标拼搏奋斗,那就算最后是败,也败得轰轰烈烈没有遗憾再说了,这历史已经跟原来有所不同,谁又能肯定,拥有了火器部队重军的皇太极,就不能有胜利的希望?

绿野篇 第二百六十六章 忧喜参半

天聪元年五月初六,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由,亲征宁远、锦州一线,史称宁锦战役。

苏浅兰闭着眼睛就能想起那天,皇太极一身戎装,神采奕奕骑在高头大马上,率领几万人马浩浩汤汤离去的模样,那招摇的旌旗、震天的号鼓,以及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金铁骑,组成了震撼之极的场面。

然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新成立没有半年的重军,整个重军队伍,人人手里拿的不是传统的刀枪,而是造型奇特的西洋火枪,并且他们的辎重车辆运的不是粮草,而是几十门黑光逞亮的大炮。

看到这支重军,苏浅兰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眼眶,这真的是古代的军队么?若让那些兵们穿上后世的军装,活脱脱就是一支堪比二战时期的现代新军大金的百姓夹道欢送着离去的军人,面上却不是担忧挂虑的神情,而是信心十足、兴高采烈,仿佛眼中看到的不是开赴前线的军队,而是凯旋归来的勇士,直到军队远离不见,眼底才稍露些许惆怅。

是的,对大金的百姓们来说,打仗虽然意味着会有伤亡,但是战争同样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女真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更不要说皇太极即位之初,就打赢了朝鲜,夺得数不清的财帛牲畜和奴隶,更让他们对皇太极这一战信心膨胀。

也许历史真的不同了只要袁崇焕还是原来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那么拥有了重军的皇太极要拿下他的宁远,恐怕也不是难事据苏浅兰所知,袁崇焕的功绩,不过是守城而已他擅长筑造高墙厚城,挖战壕设拒马,令原来历史上的皇太极数次攻城都遭遇了失败。这样依赖大明财富堆砌出来的城防,其实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守城,当先一个守字,就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都交到了敌人手里,赢的是敌人不擅长攻城,敌人的补给跟不上,后勤消耗大,而无法斩杀敌酋,立不世之战功这么一个守法,若遇到了皇太极的重军,遇到了配备先进的攻城利器——火炮,他,还能守得住宁远?

自然,这年代的火器都还很粗陋,打一枪放一炮之后要间隔很久才能再次发射,有这时间耽搁,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大金的其他贝勒们对这东西都抱着怀疑态度,还是皇太极力排众议,坚持建立重军部队,加上这次的作战目标又是攻城,他们才勉强接受下来。

也亏得皇太极此刻是名正言顺的汗位继承人,没有原来历史上那等乌龙搞笑的四贝勒并坐共治的尴尬,他的决策才能这般阻力甚小的一一得到了落实,否则为达目的,他还得先花费多年时间收拢汗权,连内秘书院都成立不了,更不要说砸钱成立重军部队。

苏浅兰对军事一窍不通,但粗浅的知识还是知道一些,比如说炮火轰来,立马扑地闪避,就可以把伤亡几率降到最低,再比如说火器的三段式阵列射击,可以弥补发射时间间隔长的缺陷等等,她都借着跟皇太极讨论洋人火器好处的机会教给了他。

别小看了这些基本知识,对后人来说是很粗浅的东西,但在火器出现的早期,却是通过了堆积如山的尸体和血流成河的教训,才一点一点被人总结经验,琢磨出来的。

当初她对皇太极提出来的时候,别提皇太极有多吃惊了看她的目光就好像在看天外来物一般,弄得她心里都毛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