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云动乾坤 笔趣阁 > 第249部分(第1页)

第249部分(第1页)

后来,在一远房的引荐下,陈到拜得名师学艺,陈到自由聪慧,悟性极佳,在数年苦修下,不仅练得一身好枪法,且熟读兵书,对练兵指挥颇有一套。

陈到出师后,四处历练,因其人忠肝义胆,且枪法精妙,自是结识不少豪侠。

几年后,向云平定益州,成为一方诸侯。

陈到回乡见到老母亲,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当年与他有恩的向云,正是那坐拥益州的征西将军。

此时,向云正准备对长安用兵。

得知此事,陈到顿觉机遇到了,若自己能助向云谋取长安,不仅能为自己谋取一个出路,还可报答向云当年的恩情。

然仅凭陈到一人显然难成大事,于是陈到呼朋唤友,招来一群志同道合的豪侠,并将自己的目的详细告之。

向云求贤若渴的名声颇为响亮,众人得知后,亦是觉得是个出人头地的机会,纷纷表示愿随陈到一同投奔,于是便有了当初与益州军里应外合的一幕。

得知此事经过,向云亦是感叹,不料当初的一次善举,不仅为自己得到一个擅长情报搜集的奇女子小芸,还使得以严谨著称的良将陈到千里相投,真是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

陈到的到来,使得向云麾下又多了一员善于练兵的大将,这对向云的整个势力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实力愈加强大,向云亦是颇为兴奋。

不过,最令向云激动的并非陈到的投奔,而是老狐狸贾诩。。。

第六十九章 向云的打算

贾诩出身低微,青年为官,至今已历经官场沉浮数十载,曾先后追随董卓、李傕、张济等人。

贾诩的前半生非常艰辛,一直都是在夹缝求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身首异处。

经历如此之多,贾诩对危机有着难以想象的敏锐,更是深知明哲保身的生存之道。

此次长安遭遇三路大军联合来袭,以贾诩之能,自是早已察觉李傕等人覆灭在即。

值此之际,贾诩本打算提醒与他关系不错的张济,离开长安这是非之地另谋出路,奈何张济心存顾虑而一拖再拖,导致三路大军兵临城下,失去了最好撤离时机,打乱了贾诩的逃生计划。

贾诩无奈,只得为李傕等人出谋划策,以拖延三路大军攻入长安的时日,以便另寻时机。

不过就在此时,一封来自城外的书信使得贾诩暂时放弃了离开的想法,这封书信,正是来自少年时与他有知遇之恩的名仕阎忠。

阎忠的来信不用想贾诩也明白,无非是令其归顺向云,对此,贾诩颇为犹豫。

以贾诩之能,自然不难看出如今乱世已显,群雄逐鹿,天下自当能者居之。

而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贾诩此类智谋之士,自当寻一雄才大略之雄主辅佐,将来方有出头之日。

择主一事,不可马虎。

这点,从董卓的一众遗将即可看出,董卓名声太臭,随着董卓倒台,董卓麾下将领谋臣顿时被打上董卓余孽的印记,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其下场更是凄惨,死的死,逃的逃。。。

有此经历,贾诩对此慎重不少,为人亦是更加低调,所以,在接到阎忠书信后,贾诩内心颇为抵触。

其因有二。

首先,向云雄踞益州,贾诩自是知道。

甚至,贾诩曾经还暗算了向云一把,更是令他印象深刻。

而贾诩身上,有着明显的董卓印记,贾诩担忧,自己归顺向云后,难保不会遭到向云的秋后算账,不予重用或是冷藏?

好吧,即便抛开这些不谈,就说向云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度,或是维护求贤若渴的名声,不与他计较这些,但也难保其麾下的其余谋臣不对他心存芥蒂,故意刁难,那时,他又当如何自处?

每当念及此处,贾诩皆是无奈苦笑,从私人角度来看,这是其一。

再从大局入手,其二,若要择主,向云亦并非贾诩首选。

原因很简单,在贾诩眼里,向云以益州为大本营,这点虽好,益州土地肥沃,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确实不错。

但还有一点,益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困龙之地,益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只有两条。

一是走巴郡入荆州,二是走汉中,无论哪条道皆是险要异常,进来很难,同样出去也很难,只需布置精兵扼守住两条要道,便可将向云困死益州,永远也别想进军中原,如此又何谈兵临天下?

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道理,以益州为大本营就像用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杀人,用得不好就是伤己,所以用剑之人,非剑术高超不可。

所以,要想以益州为大本营,其主必须有常人难及的雄才大略,且要抓住时机,在外界稳定前稳定益州方可成事。

当然,若是向云意欲成为一守家奴,偏安一隅也许是个选择,但那样的主公,也不值得贾诩归顺。

有了这些顾虑,贾诩自然不敢轻易答应阎忠的招降。

还好,从目前局势来看,向云明显已稳定了益州内部,且开始打通道路,兵进长安,加上一些所见所闻,贾诩不难揣测,向云能力应该不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