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农家有余 > 第136部分(第2页)

第136部分(第2页)

赵康南语重心长,瞥到了周围人正三三两两地望着他这边,才满意地收了口。

文弘一向自认为是好性子,只觉得这会儿耐心快用尽了。“康南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举家都在灵州城的宅子里住着,等皇榜出来后,邀上三五好友,到咱家的宅子里吃顿便饭……”

小东刚刚迈进这间屋子,原本以为文弘是碰上同窗了,只是觉得这同窗有些不好使,吃不准与文弘的关系,便在一旁没开口。

待看到文弘已经不耐,才踱步上前,“文弘,这是你同窗吗?怎么听他话里头的意思,好似巴不得你住不上客栈才好?婶子在宅子里等着呢,我还是头回来灵州城,只记得东望巷,可这这么走,我倒是忘了……

文弘,你好了没?我这都快挑好了……”

小东扬了扬手里的一本书,示意文弘赶紧去。

等文弘躲了开去,小南才对赵康南笑着说道,“这位同窗,实在对不住,我们乡下人底子薄,多买几本书抱抱佛脚,这就不奉陪了……”

只留下赵康南一人脸红了又青了,受着众人指指点点。本不甚明了的学子们,这会儿才算是顿悟了。

自然小东也受了不少注目,只是他皮厚肉糙的,不当什么事儿,淡定地翻着书卷。

文弘感激地望了小东一眼,才聚神去翻看书卷。

等晓晨也逛了过来,只觉得气氛有些古怪,倒也没多想。“大哥……小东哥……”晓晨走到这俩人身边,开口唤道。晓晨行二,自然跟着叫文弘大哥。

文弘也没将刚才的事儿放在心上,文弘自打中了秀才后,就在惠诚书院念书。要说,在惠诚书院的时间也不少了,自然认识的人会多一些,只是,那也只是认识。

虽然文弘不缺银子,但是他一心只读圣贤书,几乎不曾跟着其他学子一道儿来灵州城里赏花赏月赏美人。其他人只当是,乡下来的土包子。日子久了,虽不至于日日取笑,但是那些文雅的事儿自然不会叫上文弘了。

后来,晓晨也来了书院,晓晨比文弘多了份忍劲儿,几乎不跟旁人作乐说话。这么些年,除了文弘和先生们,旁的人几乎没说上话。

这两兄弟的怪异,也让书院里的同窗们,离得远远的。只是文弘俩兄弟吃穿都不差,隔些日子就有人从灵州城送穿的,吃的来…

每回去灵州城,俩人都是一抱一抱地捧着书回来。

让一些想靠近的寒门学子也望而却步,不过,有一样是好的,那些家里难的,都拼着劲儿地日夜都在看书。

这几年,惠诚书院中举的学子越来越多,惠诚书院听说又要扩建了。两年前,惠诚书院新招了不少先生。这回儿,只等着这次的捷报了……

原本,大户人家的是不会将自家子弟放在书院里来的,几乎都是请了先生在家教习。惠诚书院,大多数的先生也只是举人,只一两个进士。

第 208 章  埋汰

在文弘三人出了书局,赵康南才又重新进了求知书局。囊中羞涩,看着文弘三人捧着最新最热的几撂手卷,赵康南眼都红了。

倒不是文弘运气好,这样都能碰上赵康南,而是赵康南借着买书,在那儿偷偷翻看。他因着路上来的晚了,客栈早早地被人订完了,转而只能借居在镇上的人家,自然,价格却是比客栈贵上了许多。

他已经考了三次了,如果这次还不能中举,他家怕是再也没有能力可供得起他了……

想起临行前,他娘变卖了压箱底的嫁妆,还有亲戚凑起的银子,怀揣着二十两银子,发誓定要中举!他家没有田产,这些年卖的卖,当的当,都已经给他花费地差不多了……

“南啊,娘这嫁妆也就最后一根簪子了,你这次要是不成,咱就务实些,不肖想不属于咱的,咱回来跟你爹学做面……听说灵州城的夜市,生意很好,咱就摊子摆那儿去……”

不,不!他已经是秀才老爷了!怎么能回去跟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一样,出摊卖面!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有福之人,以后大小都是个官!

东望巷,是在灵州城的东首,那里可都是三四进的大院子,住着灵州城里的殷实之家。

赵康南对东望巷这么清楚,是因为前几年,一个同窗举家从东望巷搬了出来,搬到了南穿巷,靠近西巷,却也算是在南巷的主路上,却是被那些个同是住在灵州城里的学子好一顿嘲笑。

那是,他也跟着笑了笑,虽说是不太明白,后来,偷偷问了个性子好的,才算是了解。

他因着知道文弘兄弟俩的底细,也知道这俩人是住在沛河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不过瞧着这俩人身上穿的都是时新的样式,每年换季,总会贴上一两套衣裳。

到了冬季,也会跟灵州城里的那些少爷一样。能穿得上狐皮,还是一模一样的两件,兄弟俩人一人一样。灵州城的冬天很冷,书院又是在郊外,屋子里的炭都是要自个儿买的。

他,赵康南,还有很多学子,冻得哆嗦地在屋子里捧着书,看一会儿,揉一会儿冻僵的手。可是。文弘俩人的屋子里,烧的却是银丝炭,听说烧起来看不见半点儿烟丝。

一些平日里跟文弘说得上话的,纷纷厚着脸皮到他那屋去取暖。听说,只要不说话。晓晨就不会有意见,任由旁人取暖看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