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明媚的阳光泼洒而下,只见河面上倒映出蓝天白云,江面上闪耀着万点金光,河岸边覆盖着绿树浓荫,加之万里长风,飘飖吹裳,真正是景色秀丽,风光无限。可稳坐在坐骑上的黄芩却一点儿欣赏的心情都没有,只低着头,缓缓催动马儿往高邮方向前进。
显然,他无心观赏风景,但瞧上去也不像着急赶路的样子,只是不疾不徐地驾马走着。
黄芩心里正盘算着,要如何到粮仓的粮官那里,进一步追查‘秋毫针’一伙人的线索。他心知要做的事已经很明确,可实施的细节却仍需斟酌。
很快,离高邮越来越近,只剩下不到二十里的路程了。
越靠近高邮,黄芩便越是熟悉。他知道此地向来治安良好,并没什么需要特别担心的,所以,只管不急不忙地盘算着心事,完全不去想四下里有无可能存在危险。
其实,已值晌午时分,毒辣辣的太阳好像要把地面都烤化了一般,四周连人影也瞧不见几个,又哪里来的危险。
又走了一段,黄芩抬起头,望见前面有一处临河而建的凉亭。
这处凉亭年代久远,是距高邮最近的一处长亭。经常途经此地的人一到了这里,就知道离高邮还剩下十里路了。凉亭不但可容过往旅人少坐歇脚,而且每到夏日,亭边都会搭建起临时的茶水铺子,提供茶水,赚些小钱。
现在,凉亭边就有这么个小铺子,已有不少旅人在那里买了茶水,再端到凉亭里,一边喝茶,一边休息。
亭中的旅客大多数都坐在靠近河岸的这一边,因为这边的风景好看一些。
但是,也有人不喜欢看河景。
一个灰衫文士模样之人,就独独在凉亭对面的一棵大树的树荫下,支起了张竹躺椅,合衣而卧,睡起大觉来。
天气炎热,黄芩的马慵懒地慢慢接近凉亭。
马走得虽然很慢,却没有片刻停顿和流连,因为马的主人既不需要在此间休息,也不需要喝茶饮马,只准备直接回高邮去。
出于捕快的习惯,经过长亭和茶水铺时,黄芩下意识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各色人等,并没看出有什么可疑之处,所以他很放松。
茶水铺子的主人是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家,看见黄芩来了,举起手里的茶壶,大声招呼道:“黄捕头,喝碗茶吧。这么热的天,中午赶路,小心中暑呀。”他一直在此地做些小买卖,黄芩虽然叫不出姓名,却也识得面貌。
黄芩在马鞍上向左边侧身,拱了拱手道:“茶老爹,谢谢了。我公务在身不敢怠慢,下次吧。”
他说这话时,没有调整跨下座骑的速度,而只是自己扭过身子,面向左边茶水铺中的茶水老爹。正因如此,他身躯的另外一侧就完全失去了警惕,彻底暴露给了右侧那棵大树下,在竹躺椅上睡觉的灰衫文士。
突然,黄芩心底有了一丝奇怪的感觉:那个灰衫文士,怎么好像有点眼熟?
转瞬,他没来由的骤然生出强烈的警戒之意来!
有些人,可以嗅得出危险的味道,所以在危险来临之际,往往能够早一步觉查,并逃离危险。这绝不是神话,而是人类最古老,也最原始的避凶趋吉的本能表现。只是,生活越是安逸,这种本能就消失的越多。
顿时,黄芩俯腰扭胯,来了一个蹬里藏身,人缩成球状,钻到了马肚子下面。
可惜,饶是他身手如电,这一次的反应还是太迟了。
因为,暗杀他的人,是“三针”之首的“秋毫针”。
百里见秋毫!
躺在竹躺椅上假装睡大觉的人,正是“秋毫针”。
这个江湖上顶尖的暗器高手、一等一的刺客杀手,此次更是完全不顾江湖道义,要进行无耻暗杀,一举干净利落地杀掉黄芩。
刚才,他根本没有睡觉,而是在全神贯注地寻找下手的机会。
终于,机会出现了。
逮着了眼前的绝好机会,‘秋毫针’的身体立刻像是装上了机簧一样,“腾”的弹了起来,双手急挥而出。
此前,他虽然躺着,但五根手指弯曲握紧,除去拇指外的其他四指间,每个指缝中,都夹了三枚细如牛毛的秋毫针,两手共计十八枚。而拇指和弯曲的食指间,也捏着一枚较为沉重粗大,五尺之内,可破内家护体罡气的三棱扁针。
就在黄芩扭头说话,身体这一侧全不设防之际,那十八枚秋毫针、两枚三棱扁针,高高低低,各自走着不同的路线,一齐射向黄芩。
十八枚秋毫针上携带着极为阴毒的阴柔真气,发出时无声无息,目力难辨;而那两枚三棱扁针却似以刚劲手法发出,如电掣雷轰。
刹那间,只见两抹华光闪烁,呼啸而来!
无论什么高手,只要稍不留意,就只会顾得了躲避那两枚扁针,而被真正的杀招……射出时没有任何动静的十八枚秋毫针所伤。这种一手能同时发出阴柔、阳刚,两种力道完全相反的暗器手法,天下间除了‘秋毫针’,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这种手法,正是‘秋毫针’独步江湖的阴毒杀招!
‘秋毫针’相信,他要杀的人没有一个能从他的针下逃生!
他也相信,一旦得手,势必引起混乱,自己定可趁乱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