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华灯初上下一句怎么说 > 第10节(第3页)

第10节(第3页)

&esp;&esp;陈焕庭愣了一下,反问道:你也没睡?

&esp;&esp;苏然:半夜醒来喝水。

&esp;&esp;陈焕庭:哦。公司刚忙完。

&esp;&esp;苏然有些意外:这么辛苦?

&esp;&esp;陈焕庭:嗯。

&esp;&esp;苏然盯着手机半天,这个“嗯”字意味着聊天应该结束了,可不知为何她又说道:今天谢谢你了,我下午手机调了震动,没看到你的来电,不好意思。明天我大概6点下班。我来取方便吗?

&esp;&esp;陈焕庭再次回道:好的。

&esp;&esp;然后附了一个公司地址。

&esp;&esp;这时,最后一个离开同事小张过来打招呼,顺带关灯。外面几排都黑了下来,只有陈焕庭这里还亮着。

&esp;&esp;又有一条新信息。

&esp;&esp;苏然:晚上吃饭好像看到你们了。

&esp;&esp;她说的“你们”,不是“你”。

&esp;&esp;手机照亮陈焕庭的脸,他没什么表情地盯了会屏幕,回道:是的,有点巧,没来得及打招呼。下次有机会一起吃饭。

&esp;&esp;大概只过了一秒,苏然回:好的。那早点休息。

&esp;&esp;陈焕庭:你也是。

&esp;&esp;苏然灭了屏幕,将手机放在一边的床头柜上,闭目平躺。她惦记着陈焕庭那里的东西,想着还是明天一早去他那里取回来,省的夜长梦多。

&esp;&esp;窗外零星的汽车声音划破夜空,她好像有些失眠。

&esp;&esp;-

&esp;&esp;2013年。

&esp;&esp;“梅远”公益活动是一位现居澳洲的企业家校友刘梅远发起,他于2000年创立了“梅远基金”,每年号召a大的学生亲身参与国内偏远贫困地区村民基础设施的设计与修建,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三年,有超过了五千余人的大学生和专业人士投身到此项活动中,俨然a大的一项光荣传荣。十月报名时候,陈倩便拉着苏然报了名。陈倩的专业是建筑学,她本科便已经加入这活动,并告诉苏然今年寒假的项目是在离a市不远的青山,帮助当地村民搭建一座小桥。活动刚起步,苏然就被陈倩拉着参加明热情地用晚餐接待了他们。a大的学生因为来自各个学院,很多也是初次见面,也借此机会互相介绍自己。陈倩左边坐着苏然,右边坐着几位本科时候便已经认识的校友。因为是熟识,所以聊天自然也就亲近些,各自吐槽自己的导师有多ph。苏然一边挑着菜里的辣椒,一边听着八卦,忽然有人问道:“这位同学,我好像哪里见过你。”

&esp;&esp;此话一说,众人便“呜呼”起哄,笑说道这话搭讪也老套了吧。

&esp;&esp;苏然也跟着笑着抬头,才发现众人目光盯着她,自己不知何时正成了风暴中心。

&esp;&esp;陈倩用胳膊肘怼刘景明:“刘哥,你太落后了,我们00后已经不玩儿这套了。”

&esp;&esp;刘景明倒也镇定,继续问道:“你是不是在临江大厦16楼工作?”

&esp;&esp;苏然觉得眼前这个人似乎有点面熟,但想不起哪里见过,点了点头。

&esp;&esp;刘景明又问道:“你是在职研究生?”

&esp;&esp;苏然一愣:“不是,我是全日制的学生,并没有工作。怎么了?”

&esp;&esp;刘景明也愣了一下,瞧了眼身旁另外一位男生,才说道:“我叫刘景明。我和陈焕庭也在临江大厦16楼租了一个小办公室。明带着一众师生沿着清河走了一遍,顺带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青山村是一个汉族与彝族混居的自然村落,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经汉化,过着传统农耕、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没有学校,村民住在青河东边,过河往西五里地是另外一个村庄,上学的小朋友需要穿越清河去隔壁村上学。此时是12月,河水的枯水期,河水变成了溪水,村民们踩着河床上几个高起来的裸露大石过河;到了夏季丰水期,河水漫过大石,平均水深1米,水流湍急,成人过河需有一人在岸上牵着绳子;若遇到大雨连天河水暴涨,过河便很危险,只能绕路十多里去走公路。这次青山公益活动,便是希望能搭建一座不受季节干扰、利于村民行走的桥梁。

&esp;&esp;第二天,秦玲将同学分了三组,各自调研上、中、下三个河段。巧的是,苏然、陈倩、刘景明与陈焕恰好一组,负责中间河段。陈倩和陈焕庭本科就参加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刘景明和苏然是第一次,于是理所当然地听从另外两人的安排。陈焕庭是一个做事肯定但言语不多的人,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陈倩在张罗,只是每次说完,她都会习惯性地问问陈焕庭,仿佛等他点头才算是真的可以实施。

&esp;&esp;苏然注意到这一点,悄悄问陈倩:“你和那位陈焕庭同学,本科参加‘梅远’基金活动合作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