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曹操是怎样的人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然后一路向西,他要经渑池、曹阳到郏,然后向西南去弘农,最后到达函谷关,路上再问行人,哪里有显名的私学,顺路可以拜访。这一路快马来回至少需要两个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春色。

从安帝去世以后,除了边疆常常获胜之外,内忧不断,“党人”遭到禁止,太监执政后所委任之人,多数是关系和派系。

他们为官到地方,只负责征收税赋、吃拿卡要,地方老百姓越来越穷,人民的生活已经贫苦到了极限。

加上地震、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百姓更加水深火热,一个地方受灾,周围四五个郡县都不得安宁,守法的求亲靠友,不守法的烧杀抢掠,贫穷生暴乱,此箴言万古不变。

公元173年春,洛阳周边发生一场大瘟疫,死难者多为无钱救治的贫民。

家里缺少劳力,或者将谷子卖掉治病,很多人家刹那间失去粮食、土地,人口买卖市场惨淡,一是怕传染,二来连官员家庭都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下钱来接济宗族亲友。

刚出洛阳西门二十里,曹操便发现沿途两边有等待购买他们和乞讨的人群。那些病饿的穷苦人大多在等待中饿死、病死。

看到穷人们习惯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讨,曹操快马飞驰而过,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连痛苦都失去的脸上,悲伤不再,好像只是为了一口气存在备受煎熬。

曹操调转马头,来到老奶奶跟前,从马背上拿出炒面袋子,递给伸过来的数十双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穷人们潮水般地向曹操积聚而来,离开一丈远的距离,跪地乞讨。他们害怕自己身上会有瘟气,传染给曹操。

曹操心生感动,将要濒死的百姓却懂得爱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阳城内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忙于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置万民困苦于不见?百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屋子,依然安贫乐道,试问世间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门看去,城上锦旗招展,士兵们像城门砖一样沉默地看着城外聚集的穷苦人。

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把守,这些穷苦人不可以进城,名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际是为了不打扰城中的达官贵戚、皇帝太监,而把这些穷苦人挡在城外不管不问。

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和他们爱戴的天子只一墙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

老子还说过“天地间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惜圣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时间,在太学学习过的圣贤道理浮现耳边,但事实上呢?难道为这些穷苦人解决困难很难吗?他们平时纳税供养的天子呢?他们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干什么?玩权力均衡?跟宫娥嬉戏?和太监们厮混?

曹操把马背上的袋子解下来,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连同袋子一起放在脚下的空地上。父亲不是说过,有困难找官驿吗?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会有官驿,这些穷人不可能从官驿弄到钱和吃的,而堂堂大司农的儿子可以。

曹操将袋子放在地上,转身上马,穷人们蜂拥而至,哄抢袋子里的食物和钱财。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