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个女人一个因主演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因为姜信和晚了一辈,吴枣秀不便对他这种旁敲侧击计较,只装作全不在意,或干脆把话头叉开。

吴国芬却十分明白:你姜信和不说还好,越说得多姑妈越厌烦,越不会同意。

[解说]可吴国芬是这样一种人:她既不愿与姜信和合谋对付姑妈,也不肯当着姑妈的面去奚落姜信和。

就因为姑妈始终不肯松口,这天早晨,国芬又再一次去找了李墨霞老师,说她想认些字、学些算盘,将来不给人当牛作马,但姑妈觉得住在人家,吃在人家,怕听闲话,不让她来上夜校。对此,她再三保证,绝不会误了给姜家做事。

吴国芬这么认真地去找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说话是第一次。为了这几句话,她想了好几个晚上,她深恐李墨霞不答应,说着说着,还真是动情地流下了两行眼泪。

国芬从学校出来时,在门口正巧遇上田伯林。凭着女人敏感的直觉,她觉得田保长肯定会答应替她向姑妈求情似的,于是,又再三拜托了他,这一回,国芬算是没有弄错,事情立即出现了转机。

[插叙,场景4]深为感动

当时,吴枣秀听姜银花说吴国芬上小学校去找李墨霞去了,她便赶忙赶紧地去追。

国芬在回来的路上,正巧发现姑妈蹲在远处的拐角口的路旁低头系鞋带,她想必这一准是来找自己的,便赶紧拐进小巷,从另一条路回家了。

吴枣秀系好鞋带,立起身来,又急匆匆地向学校赶,一抬头,不意见到田伯林就走在她前面的不远处,她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田伯林进了小学校的大门,她觉得跟着进去有些不妥,只得转到学校围墙的侧面,想在那里等侯国芬出来。

操场上,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歌曲,正在列队集合举行朝会。

一百多名小学生整齐、嘹亮的童音汇成的歌声,有如一泓清澈温润的山泉,让人感到一种身心沐浴其中的畅快。

吴枣秀不觉被歌声吸引住了,她从墙洞里望去,学生们拍着手,踏着步,列成几方队伍,然后,随着哨音与口令立定下来。孩子们纯真可爱的面庞,认真操练的身姿,使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生气。

[闪现]吴枣秀父母过世得早,没有上过学,连在放牛坪里与同伴玩耍嬉戏的机会都很少。成年后,吴枣秀的日子更不顺心,她举目无亲,常是自暴自弃自怨,有如一头落入陷阱的困兽。

现在,她见到眼前这情景十分地感慨,十分地羡慕,她甚至对姚太如向小学生所作的演讲也听得入神。

她不一定能确切地领会那“社会未来”、“时代先锋”、“创造新生活”等等词语包含的意义,但她有着自己的感受,同样受到激励,产生了兴奋。

[解说]这只是一个触发点,积郁在她内心深处的许多委屈怨恨、苦恼幽思,此时升华成了一种新的意识。

[心语]吴枣秀:为什么一定要让后来人过跟自己一样的生活呢?便是自己,不也是该另寻出路吗?

学生的朝会结束了。吴枣秀没有再进学校去找吴国芬。她一边思忖,一边往回走。

田伯林从学校出来,赶上了吴枣秀。他招呼:“枣秀,你去了哪里?我有件事,正想与你说说。”

吴枣秀见田伯林向四周打望着,她也多少有点顾忌人言,便说:“是真有事吗?那就上你屋里去说好了。”

这是吴枣秀第一次进入田家。两个人都忧虑着未来的生活前景,能说的话自然不少。

田伯林从外地见到的新闻说到自己家里的风波,最后又讲到了刚才见到吴国芬的情形。

吴枣秀默认了田伯林的一句话:“看眼下这时势,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上夜校的事你就由着国芬去吧,她人也不小了。”

[解说]有句 “乱世出英雄’的话。吴枣秀不一定成得了英雄,但她能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动荡。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确实给每个人的未来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

吴枣秀回到家里,却板着脸孔斥责国芬:“你可别鬼精鬼怪到处乱窜,要是这样,我就偏不让你去上夜校!”

[心语]吴国芬听着,并没有回话,只是心里很不高兴:怎么说偏不让我去夜校?原本就是你不让我去,我才托人说话的,谁鬼精鬼怪到处乱窜了?

可吴国芬一转念,她又乐开了:姑妈这话不就是说已经同意我上夜校了么?既然你答应了我,我还去窜什么——这一定是田保长把姑妈给说通了!

[返回,场景5]劝学上门

李墨霞并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变化。当天晚上,她决定去找吴枣秀,便先上黄大香家,想了解一下吴枣秀不同意吴国芬上夜校的真正原因。

黄大香同样不了解吴枣秀的思想转变。听李墨霞说过来意,她当即替吴枣秀作了解释:“国芬寄居姜家,比不得别人家孩子的自在。其实,枣秀是把国芬当命根子看待的。现在国芬人大了,心大了,作姑妈的自然会管严一点。虽说国芬这孩子稳重,心眼灵透,出不了事,可枣秀的性子生就了,从来说一不二。她厌倦姜家老大,这事别人去劝也说不一定顶用,恐怕只能委屈国芬了。当然,如果老师说得动枣秀,那自然是好事——等会枣秀会来这里的,姜家你就不必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