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21世纪中国女性作家 > 第131部分(第1页)

第131部分(第1页)

世界性股灾在1987年10月发生,震撼国际财经界,香港岂只不能幸免,且随股灾之后,香港联合交易所发生了天崩地裂式的动荡。港英政府为1997年将至而部署一连串的应对策略,其中计对金融界、直指证券业的计划,就从联合交易所发难。所牵涉的华资经纪与英资经纪的权力量斗争,以及港英为长远控制香港金融中心的意欲,都是极复杂极难缠极奸诈极惊险的一场风暴。总之,自此以来,华资经纪通过理事会所控制的联合交易所开始变质,而渐渐由香港政府通过证券监理处与依附港英旗号的经纪所操纵,这个政治经济权力斗争与演变过程,梁凤仪非但耳闻目睹,且是这漩涡中的身受者。

1988年底,她在政治阴险手段与压力下离开交易所那个行政总监高职,与此同时梁凤仪不幸遭逢匪徒入屋行劫,把她绑束整夜,尽情搜掠侮辱,以致令她身心受创。然而,一如过往的作风,她随即就站起来,协助警方,擒获匪徒,并站在法庭上作证,把匪徒绳之于法。

梁凤仪非常肯定地谈及这段往事说:“离职交易所与遭遇贼匪,同样是一个锻炼自己不畏强权的机会,我应怀着感激的心去接受考验,测试能耐与志气。现代妇女要行走江湖,不能怕风畏浪,应该乘风破浪。”

之后她加盟领导华资经纪对抗香港政府的黄宜弘博士之家族辖下的工商集团,成为永固纸业有限公司的董事,这说明梁凤仪是站在华资股票经纪行列之内的,她非常诚恳地一再表示:“感谢九七年香港主权回归祖国给我带来的觉醒,在以后的生命里,我愿尽最大的努力为争取香港华人在祖国国土上应享有及被受保护的权益而奋斗。”

证券界是梁凤仪事业成长的摇篮,对它的感情特别深厚。通过几年在联合交易所内的工作合作,以及在共同应付港英当局压力施加证券界的努力上,使梁凤仪个人的感情有意想不到的突破,她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正是在公事上照顾并重用她的黄宜弘。

自1988年开始,梁凤仪的事业发展转向工商界,在她的策划与管理下,黄宜弘的纸品厂不需他费心,就雷厉发展。除在沙田与粉岭的厂房外,还北上深圳设厂,组合国内的劳工与香港的经验,以降低成本,保持贸量,为纸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个人生活方面梁凤仪是相当愉快的。她在过往几年曾接获不少读者的关怀问候,希望她能早日得到家庭幸福。故而梁凤仪亦坦诚地在专栏内向读者介绍黄宜弘,并吐露心怀: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成年人的恋爱在乎相同的人生价值观。我和宜弘对国族的归属感与光荣感,对香港的关怀与爱护,对一国两制的信任与期望都如许的一致,我们是在同一个大前题与原则之下工作与生活,因而产生了对彼此的敬重和爱慕。

由于晚清小说给她的启示与鼓励,1988年之后直至1992年,梁凤仪唯一独自发展的就是写作事业。

自从目观身受港英政府施加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种种不公平法则条例以夺得操纵权,而香港有部分新闻传媒碍着背景与利益关系,不作忠实与全面报道评论之后,梁凤仪极度痛心,在明白到失望与气馁无济于事后,她决心将她在写作上的天分尽情发挥出来,祈望有一天能通过流行小说,把香港“九七”过渡期内的众生相以及在商政界的种种不为世人所知的面貌揭露并记录下来。

1988年4月她开始撰写小说,用香港的工商金融及政界为背景,写其中的港英部署、官商勾结、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以此为经,而以大都会内女性奋斗的真实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与男妇之间的爱情为纬,交织成每个布局都新鲜奇趣,且甚具资讯性、启发性、哲理性、娱乐性的故事,并命名为财经小说。

自创作始,梁凤仪每月起码出版一本财经小说或散文。统计下来,梁凤仪已出版了财经小说《尽在不言中》、《芳草无情》、《风云变》、《豪门惊梦》、《我心换你心》、《千堆雪》、《骄阳不再》、《白云无尽时》、《醉红尘》、《九重恩怨》、《花魁劫》、《信是有缘》、《锁清秋》、《惆怅还依日》、《飞越沧桑》、《异邦红叶梦》、《笑春风》、《昨夜长风》、《誓不言悔》、《激情三百日》、《花帜》、《强人泪》、《今晨无泪》、《谁怜落日》、《抱拥朝阳》及散文集《勤十缘》、《重出江湖》、《妇女理财》、《老土亲情》、《是是非非》、《小女人小文章》、《一样米养百样人》、《精打细算》、《一马当先》、《各自修行》、《大城小品》、《兵来将挡》、《人算天算》、《畅所欲言》、《财来自有方》、《谁可叮咛》、《再战江湖》、《不记当年》、《心想事成》、《胜者为王》、《一言惊醒梦中人》、《行政秘笈》、《这就是梁凤仪》、《在商言商》等六十余部作品,财经小说及散文各半。在兼顾商场业务与家庭生活的同时,这位名副其实的业余作家,她的创作量是极其惊人,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

梁凤仪在她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屡创奇迹,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写作上的毅力与成果可以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她坦诚地说:“写作是我喜欢的工作之一,然而,这份工作比其他各种工作推行起来都艰难百倍,因为必须独自孤寂地实行,没有旁人一丁点儿的扶助,纯粹是个人行为。创作过程是喜悦的享受,但下定决心摒弃其他热闹兴奋的事儿,提起笔来写的过程是异常艰辛,需要极大的自制与意志力。”

认识梁凤仪的人都知道她随时随地的写作习惯,尽用所有生活上的时间空隙,不论人在飞机上、车上、船上,只要能坐下,她就摊开稿纸“沙、沙、沙”地写,不曾放弃分秒。发行的书商形容她说:“如果不是眼见,不会信以为真。梁凤仪可以一边在她经营的书店内,监督下属与我们合作收拾与填充书架,一边就坐在书店一角的地上写作。”

最令人不能不佩服的是,1988年当她承受着匪徒入屋打劫的压力,要与警方携手布下天罗地网,等候劫匪落网时,她也依然伏案疾书,不让报上的专栏脱稿。当时与她并肩作战的警官说:“令我们骇异的不是匪徒的恶行,而是梁小姐在极度困扰之中所表现的冷静与韧力。”

如何能在写作上发挥这种强劲的自制与意志力,梁凤仪解释说:“自创作中所得到的抒发,其实可以用另外很多较轻松的方法零星替代。销售上获致的经验效益虽然很好,但在商场上不缺比写作更能赚钱的机会。故而,上述二者的得益,并非不可取代。只有读者的拥护,令我想不到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回报。也因为有着他们的支持,促使我勇敢而乐意地肩负起一份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的社会责任,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利用其长处、机缘、实力去对民族国家社会作出心力的贡献。要通过文学创作把讯息传达于民,我认为首先要令作品流行,有了广大读者接受,才可以达到目的。市场推广的经验告诉我,要成为流行作家,必须先累积丰富的作品数量,形成一种气候,成为一个系列。在畅销之后,拥有庞大的基本读者层,始在写作上的工多艺熟,熟能生巧情况下,详尽而细致地创作一本更赤裸更坦率更多资料更曲折更不可为世忽视的有关香港过渡期内商政内幕的小说,如此计划安排,成效才会更高。”她又补充说:“我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尤其在严肃的事情上。”

梁凤仪决意以短短几年时间,为她渴望写成的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的证券界血泪史做好总准备功夫。因此,体力分明不如青年健旺的她,身旁的商务家事有增无已,但她依然心甘情愿地放弃休息与娱乐时间,力抗身心得以轻松的引惑,在香港那个可以夜夜笙歌、纸醉金迷的环境中,坚持闭门面壁,挑灯苦写。在没有经济要求的压力之下,维持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劳动十四至十六小时,全年没有正式假期的生活方式,一步一步地完成她的心愿。

显然,她的计划在逐步实现。不但在数量上达到她预期的理想,并在书业市场上引起震撼,就以反映受欢迎程度的销售成绩上,也极可观。她的作品开始出版,随即在香港各大书业的畅销书榜上一直占有席位。1990年与1991年香港举办的大型书展内,她往往是最高本数销售量的作家。1992年香港最具规模的市场统计调查机构SRH宣布,全港书店公认她是最受欢迎的三大作家之一。并获得了香港政府市政局与香港艺术家联盟联合主办的1991年作家年奖,表征了她在写作上的成就。

同年8月21日,中国大陆中央一级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出版梁凤仪的系列式作品,使她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香港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向来只出版在文坛上有代表性及肯定地位的文学作品,梁凤仪之入选本身就是对她作品价值的肯定。社长陈早春说:“作者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生活根基,研究过晚清的小说,有过从事戏剧创作和登台表现的经历,深谙通俗小说情节的提炼、故事编织和冲突的处理,作品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作品中洋溢的人类正义感、民族自尊心,是颇能感动读者,引起共鸣的。众多女强人的形象,能激励弱者自尊、自爱、自强。她的小说被目为言情小说,但她迥异于一般言情小说家。即使在爱情的玫瑰色中,也渗透着香港商业社会的光怪陆离;兰阁之中,树荫花下,也跳动着社会的脉搏,除了情人的倩影之外,还有社会的众生相。她着重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祖国前这一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社会生活。从这种意义上说,梁女士是别的作家所不可取代的,至少在目前。”

人民文学出版社破天荒地推许香港作家,并作系列性出版,首先推出梁凤仪的三本作品是:《花魁劫》、《醉红尘》、《豪门惊梦》。随即引起新闻界的关注报道,消息发放全球,很为文化界瞩目,在各重点城市先后举办梁凤仪作品研讨会,纷纷发表的评述文章,转载各报刊,并修辑成专书《海峡两岸的梁凤仪》(1992年,勤+缘出版社)。

综观梁凤仪作品在中国大陆作系列式出版及发行后所达至的成绩有下列数项:(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发行后一个月内就宣布再版,印销售数量约达三十万册。发行后两个月,即1992年11月全国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向人民文学出版社订购之册数,已令梁凤仪财经小说肯定在国内售出一百万册。(二)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创下一天销售三千册记录。在上海成绩更好,新华书店一天售出四千册。(三)新华社及中国新闻社将有关销售发布全球,中央电视台晚间七点新闻联播即日报道梁凤仪作品新闻发布会情形。台湾、香港以至全球各地之华文报刊均热烈转载。(四)随即引起海峡两岸电视台争相开拍梁凤仪财经小说的热潮。在台湾更有电视台版权争夺战,最终由上海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与台湾电视台率先以协拍形式合作制播梁凤仪作品系列、诚属创举。(五)1992年全国书市在四川举行,宣布梁凤仪财经小说为最畅销书籍。

这位被中国文坛领袖人物之一的冯牧先生称为“劳动模范”的香港女作家,除了励志创作外,从没有放弃创业的念头与行动。配合她本人的写作理想,于1990年12月创办勤十缘出版社,并在两年内被SRH调查报告报道为全港三大最受欢迎的出版社之一,已出版了九十余位海内外作家共二:百余种图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书本再版率达百分之八十,只有两年便出现股东意料之外的溢利。

集团辖下的黄金屋图书公司是在香港经营数十间百货连锁店的中文书总代理,成绩亦有目共睹。

梁凤仪认为:“经营出版社是将理想与商务配合,市场永远容得下悉心经营的生意。而实际上,读者风气很值得培养,因为一个愿意在课余工余阅读的人,即使他以此为消闲节目,也可以同时增加知识,并强化他应付危机的能力。”

在营商、写作、照顾家庭之余,梁凤仪还尽她的一份力量筹组了一个香港政府批准的勤十缘慈善基金,以捐助华人社会之文艺活动、清贫奖学金及支持各种善举为目的。成立后,参与过的慈善活动有:香港警察子弟奖学金、香港英皇学院同学会东南亚七天学术交流团赞助、香港国际经济学会学术研究赞助、华东水灾救助、香港女青年会举办青少年阅报剪报比赛赞助、工业工程师专业协会大专奖学金、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赞助、上海学术发展基金会赞助等,以及积极捐助学业成绩优异及能写好中文文章的年青人奖学金,并鼓励他们学成后回到自己国家来工作。

梁凤仪在企业上的成就,当然远远不如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等香港富豪巨子,在文学上的地位,也不是冰心、老舍、巴金等公认的文学作家。然而她笃行“勤+缘信条,充分发挥不折不挠,不亢不卑的时代女性奋斗精神,加上她的崭新创意,以及对国家、民族、社会、时代的爱护与抱负,处处都显示出高贵的情操,且发挥到企业与写作上,自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未必单纯以企业的资产值去衡量企业家的成就,那要牵涉到若干客观条件。若以企业家的创业态度、奋斗精神以及善用手上机缘条件得出的成就而论,梁凤仪是获得相当高分数的年青企业家。

她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席话,表达了她的内涵:

我觉得人生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外,也必须面对工作、事业、各种人际关系、国家和民族等问题。故此,我尽我最大的努力,盼望通过我写的故事,对现代人的爱情人情作出描写,对工商界可能出现的阴险奸诈、对九七年之前出卖中国民族与香港利益的政治阴谋,都提出指控,也对现代女性在国际都会中的奋斗作一些报道,更对香港回归祖国过渡期以内应有的良知操守作一个交代。

她的作品,正是她这种愿望的深沉的展示。

能够肩负社会责任,艰苦地坚持把大时代的资料,用文字记录下来,揉合于拥有广大读者的作品之内。这样的作家,一样值得我们报以掌声。

梁凤仪创办的慈善基金甚至与公益金所能照顾之贫苦大众、教育公益,在规模与实力上,有天渊之别。然而那种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不轻视个人心力,不否定滴水累积可成江河的毅力,同样是在奉献社会、造福人群,值得人尊敬。

梁凤仪的前半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任何一个言必信,行必果,不畏难不怕苦,不恐惧跌倒的时代女性,只要贯彻实行梁凤仪笃信的“勤十缘”做人处事方程式,一定会获得成功。梁凤仪说:“自己从小到大,四十多年来都是将勤补拙的人,我很愿意不断地努力去做一切我能应付得来的事情。写作是我的兴趣,也可以把我的思想、意见、感受、观察,通过文字写出来,只此而已。”以“勤是人算,缘是天算;勤可以掌握,缘是天意”为人生航标的梁凤仪,她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在事业上,文学创作上,还有奇迹吗?梁凤仪的微笑和时间都会告诉人们: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她将出版第一百部作品——长篇小说《回归大风暴》。这就是“勤+缘”的梁凤仪……

1995年3月27日

全书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