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中,第四舰队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前卫”号、“鲁莽”号、“征服者”号、“百人队长”号与“大力神”号,一共五艘快速战列舰,并且重创了“勇猛”号、“狮”号、“雷鸣”号与“虎”号等四艘战列舰,只有“大胆”号提前撤出战斗,才没有被击沉,也没有遭到重创。另外,还击沉了英国舰队十一艘巡洋舰与十七艘驱逐舰,重创了近二十艘辅助战舰,俘获英国海军官兵一千六百余人。
虽然电报中没有明确提到,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坚持到最后的肯定是第四舰队。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代价高昂的胜利。
只是,卫延年与白佑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就算第四舰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英国海军也同样失去了战斗力。其遭到重创的四艘战列舰都难以在短期内修复。当然,在英国海军还有一艘战列舰的情况下,帝国海军仍然得考虑向北大西洋增兵。
晚上。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发来了比较完整地战斗报告。
可以说。第四舰队与英国舰队在科尔梅…拉赫湾西部大概一百五十海里处地这场遭遇战打得很有戏剧性。
最初的时候。帝国海军断定英国舰队会在比斯开湾南部海域活动。
同样地。英国海军也认为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只是出来做做样子。不见得会主动寻找英国舰队决战。毕竟。在白佑彬离开了第四舰队之后。帝国海军对北大西洋上地战略进行了调整。随后。德意海军采取了行动。而帝国海军却按兵不动。现在。德意舰队还留在意大利地港口内。帝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为德国人火中取栗。
结果。双方地判断都出现了错误。
英国海军没有留在比斯开湾。而是南下前往加地斯湾。准备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同样地。第四舰队并不是为德国人火中取栗。而是想夺取北大西洋地制海权。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二支舰队在茫茫大海上遭遇了。
相对而言,在遭遇战中,兵力的多寡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英国海军的三支作战舰队长期分散部署,相互间的配合很不到位,而第四舰队的二支作战舰队一直集中部署,且长期在地中海里进行协同训练,特别是在二艘土耳其海军的战列舰加入42舰队之后,杨定方更是提高了训练强度。所以当战斗打响的时候,第四舰队不但首先调整好了队列,还首先包夹了冲在前面的英国大西洋舰队与机动舰队,在其本土舰队赶来之前,几乎打垮了大西洋舰队,并且迫使机动舰队转向逃跑。
第四舰队的惨重损失,主要是杨定方把交战距离设得太近了。
如果当时他能够将交战距离控制在二万米到二万二千米之间,很有可能在损失不大,甚至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打跨英国大西洋舰队。第四舰队战沉的四艘战列舰中,有三艘是在这一阶段遭到重创,并且最终沉没的。另外,还有二艘战列舰也在此时遭到重创,只是最后幸存了下来。
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杨定方的战术并没有错。
英国海军有十艘战列舰,落在后面的本土舰队很快就能追上来。如果交战距离设得过远,炮击命中率将降低很多,从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付大西洋舰队与机动舰队,这样就不能在本土舰队到来之前扭转战局。缩短交战距离,能够有效的提高命中率,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打垮六艘战列舰,为接下来与本土舰队的战斗提供更好的条件。
随后,杨定方就没有再犯任何错误了。
在与英国本土舰队交战的时候,杨定方充分的利用了二艘“伊斯坦布尔”级战列舰的速度,从而有效的控制住了交战距离,整个交战过程中,交战距离一直保持在二万米以上。战斗中,帝国海军战列舰的远程火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第二批“狮”级战列舰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其得到加强的水平防护能力仍然不足以抵抗四百毫米复合穿甲弹的轰击,而且其远射火力的精度差得惊人。
最终,本土舰队首先坚持不住。
面对逃跑的敌人,杨定方非常及时的派出了驱逐舰编队,而第四舰队战损的驱逐舰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在突击英国本土舰队的时候被摧毁的。当然,这些驱逐舰也换来了二个巨大的战果。
因为考虑到对手还有一艘战斗力完备的战列舰,所以在海战结束之后,第四舰队只在交战海域停留了不到四个小时,仅捞起了部分落水的英国海军官兵,然后就转向南下,返回了直布罗陀港。
“大胆”号没有立即返回战场,毕竟当时英国指挥官也不知道第四舰队的具体情况。
直到二十九日,第四舰队到达直布罗陀港之后,“大胆”号,以及几艘英国海军的巡洋舰才到达了交战海域,并且捞起了数百名英国海军官兵。至于有多少英国海军官兵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而葬身大海,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二十七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