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缓缓的进入了包头,短短的一个多月,横框几乎了整个中国,从南国的武汉,穿越了长江,最终经过天津,京师,一路的回到了包头,杨元钊的收获很大,可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清理他的收获,而是播种棉花。
21000亩棉花,可以说是他跟晋商联系更加紧密的一个基础,农业这个传统的第一产业,即便在21世纪的后世,政府都不可能全部放开,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包头种植棉花,在包头的历史上面,还是不多见的,这么大范围的,更是头一遭。
在包垦公司的驻地,杨元钊见到了迎接而来的尉明和两位地主,他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中,已经把该准备的工作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等待着杨元钊和杨悦回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元钊,你的温室准备怎么做!”这已经是杨悦无数次的询问的问题了,一直以来,杨元钊都含笑不已,现在到了包头了,他再也忍不住了。
“东西已经回来了!”杨元钊看着刘澍,问道:“泽霖兄,德美洋行的货物到了么?”
“已经到了,送货人说过,不要轻易拆箱,我就没拆,都堆在仓库之中!”
“走,我们去看看我们的东西!”杨元钊一挥手的说道。
东西是在上海的时候,杨元钊准备,其中包括了60吨的尿素,30吨左右的其他肥料,还有一些农业机具,这其中,尿素是重点。
尿素这种初入门的有机物,杨元钊可以合成,60吨的数量,着实花费了他不少的日子,甚至为了一些微量元素,专门去弄了不少污泥,这才最终配置完成,至于温室的材料,更加的简单了,因为它的比重很轻,是以后世的超市塑料袋的基础上面,复制出来的,都是卷成的卷子,3米宽,50米长。
几十吨的物品,在库房之中堆着,显得略微的有些拥挤,却初步的分门别类了。
不用去看,位于仓库最中央,最大的那一堆,就是化肥,刺鼻的尿素味道,让跟着来的众人,微微一皱眉头,杨元钊是几个人之中,表情最平淡的,尿素他虽然没有在农田使用过,却在实验室的状况下,了解过他的性能,知道它有着刺鼻的味道。
杨元钊的眼神,落到了整个仓库的另外一端,那里被帆布包裹着的塑料薄膜,杨元钊指着那一堆说道:“让他们把东西搬出来!”
几个包垦公司的高层,哪一个不是奴仆上百的,特别是负责招聘两个地主,他们一挥手,十来个壮汉上前,把薄膜给抱了起来,600亩的薄膜,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真的堆放起来像是一座小山。
杨元钊走上前去,找了一卷出来,打开帆布,露出了里面半透明的塑料的,大棚不能够全透的,这样不利于温室的布置,为此,杨元钊增加了厚度,这个薄膜,跟后世农膜比起来,有些厚实,效果到底怎么样,杨元钊还不得而知,可用于普通的温室,种植一些棉花的种子,已经足够了。
“这是玻璃纸么?”杨悦有些吃惊的走上前去,透明,薄如蝉翼,这就是这个薄膜给他的第一感觉,在他触手的一瞬间,他已经知道,这跟玻璃完全是两种概念的东西,虽然光头性很好,却跟玻璃不一样,柔软,最重要的是,给他的感觉是,这玩意,还保温。
温室大棚,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用玻璃搭建的温室,如果不做好密封的话,效果不大,可是这一种柔软的材料,整块使用的话,几乎不用考虑密封的问题,玻璃就不同了,需要连接,需要粘住,这样密封问题很大。
杨悦很敏锐的抓到了这种材料的好处,甚至留学美国的眼光,让他看到了这个塑料的很多外延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材料,连忙的追问材料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来的。
对于杨悦突然萌发的科学的追求,杨元钊很无奈,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要到二战时期,才会萌芽,战后才大力发展起来,如果不是拥有从后世带来的资源,恐怕这个塑料,他即便知道方向,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实验,才有可能制作出来,对于穿越之后,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
杨元钊就在其中的一个温室区域做了一个延时,这段时间,吴广仁和赵书名他们,除了招募人员之外,更大的心思就放在了这边,全部都是青砖搭建了一排的一人高的墙,然后又用竹竿和木头什么,搭了一个棚子,刚刚回来的时候,杨元钊就曾经检查过了,每一个都非常的扎实,这样就不用临时调整,他有功夫做更多的事情的。
示意杨悦帮忙,他们两个人共同张开了一卷塑料,直接的在温室棚子的上面,搭建了起来,半包围的形式,正好把温室大棚给遮住,塑料良好的延展性,只用稍稍的固定一下,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温室大棚的。
“好,真的是方便!”
杨元钊点点头,指着已经布置完成的温室大棚说道:“就按照这个,把600亩的大棚都给布置起来!”
很快,一群人在这600亩的土地上面忙乎了起来,因为是种植棉花的关系,包垦公司雇佣了不少人,数量超过了1000,布置温室大棚这个任务,又不是很困难的,杨元钊基本上把关键点都给演示了一遍,1000多人,只是花费了3天的时间,就把全部温室大棚给布置完成了。
从温室大棚制作完成之后,杨悦一直都在最先的那个温室大棚,他对于温室大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且测试了一些东西,发现这个温室大棚比不上曾经农学院的那个专门的温室大棚,却比普通的玻璃房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别说应付一个小小的棉种培育,就算是更大规模的农学研究都可以。
农学,一直都是杨悦的兴趣,棉花种植不过是科研跟实际的一个应用而已,以前在包头不方便布置一个温室,现在,现成的温室,杨悦就来了兴趣了,对着温室不停的布置,让它不再像是一个普通的棉花培育室,反倒是像是科研中心。
对于杨悦的做法,杨元钊没有去规劝,杨悦是中国少有的农学家,农业的东西,他知道一些,却不全面,种植棉花,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温室蔬菜,这都是小问题,真正的大杀器在于高品质,性能出色的良种,比如高产小麦,比如杂交水稻的。
中国地大物博,从清末就已经显现了,在列强们还在几千万的人口打转的时候,中国已经突破了四亿五千万了,庞大的人口,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的压力,粮食是从来都没有够过,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哪怕杨元钊在西北发展的再好,包头的工业产值超过德国的鲁尔成为世界第一,也会是一个沙滩上的城堡,原因无他,看看后世苏联的解体就知道的,一味的在一个方面疯狂的发展,而忽视了另外的一个方面,最终轰然倒塌。
杨悦的研究,目前还非常初级,就连农业实验室都是在正在兴建的阶段,杨元钊也没有去打扰他,整个包垦公司,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了温室大棚的建造,特别是内部,从太原,天津,甚至是武汉购置了一大批一寸见方的小碗,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了温室大棚之中,经过杨元钊和杨悦共同调整配方,加入了底肥和一部分化肥的培养皿,开始整齐的摆放在了600亩的温室大棚之中,21000亩的棉花种植,终于进入到了实质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