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县令大人这是在拿自己立威呢,这是等着在抓自己的小辫子呢。
于是元明清回家叫来自己的儿子女婿,还有两个老仆人,自掏腰包买了两桶桐油,把县衙的大门和围栏里里外外的全部粉刷了一遍。
第三天宅门还是没有打开,元明清的儿子觉着应该是门口石狮的问题。
于是又去淘弄了一些草木灰,用丝瓜瓤仔仔细细的将石狮上的青苔全部清洗干净,之后又找了一个刻墓碑的石匠将石狮用石膏重新修补了一下。
连续忙活了两天,元明清实在扛不住了,敲响了宅门两旁的门房。
宅门是通入内宅的咽喉之地,两旁设有“门子房”,是看门人的住所,“门子”日夜轮流值班,闲人免进。
现代流传的走门子,走的就是这个门房。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门子虽地位低下,一般都是知县亲信。
知县手中有权,难免有人情相求,但若想见知县,必须由门子通禀。
许多来访者为求方便,常对其行行贿赂,否则,在这里就吃了闭门羹,连知县的面都见不上,就别提办事了。
元明清也是咬着牙揣着二两碎银,打算走走门子,求林县令放自己一马。
结果看门子的钟叔只开了一道小缝,都没给元明清机会,只说了一句,“我们大人忙着呢,有什么事情,你等他正式上任了再说。”就把门重重的关上了。
元明清一听,这是不打算放过他了,之前不是说过嘛,自己是在册官员,衙门破旧不堪,全部罪责都应该是自己承担。
院子里的林建邦听到钟叔回禀之后,也没有在意的摆摆手,啥事都没有安家重要。
元明清倒是不清楚林建邦在忙乎什么,就是觉着自己真是冤枉,上任县令在任的时候也没有收拾过县衙,怎么就都成了自己的罪责了呢。
元明清一想到自己本是受人牵连成为流放罪犯,途中恰逢战乱,便趁机逃跑,躲到了潮阳。
苦熬了几年,攒下了一些钱,才贿赂了当时的潮阳县令,给自己改名换姓买了一个户籍。
然后又凭借自己会读书识字,在县衙里谋了一个书吏的差事,用了十年的时间,跟了两届县令,才爬到主薄的位置。
以为上任县令死了,这穷乡僻壤的不会再有人来了,结果却等来了这么厉害的一个角色。
元明清打碎牙齿和血吞,拿着手里的二两银子,沿街凑来几桶红漆。
这回把第二道仪门,以及供知县平常出入的左侧角门,也就是所谓的“喜门”。
甚至连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的被称为“鬼门”的西角门全部重新粉刷了一遍。
第五天,元明清上瘾了,县衙大堂的“亲民堂”里县令大人审案的桌案旧的不像样子。
于是跑到了自己亲家那里,要走了人家的红木书案换了上去。
大人坐的官椅,好像不太稳当,换成了亲家新做的太师椅。
惊堂木碎了一个角,那不行,拆了自己冲喜的棺材,连夜打磨好换了上去。
棺材已经拆了,其余的木料不用也是浪费,干脆把衙门里的杀威棒全换了。
如此连续五天顶着烈日,来回劳累奔波,让已经五十有三的元明清彻底吃不消了。
当第六天林建邦刚走出宅门,还没有发现前堂衙门的变化时,元明清就华丽丽的晕倒在了林建邦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