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和菜籽油林建邦不管铜钱商号是怎么推广的,他只管生产,生产出来之后就让铜钱商号的人自己去拉货。
但是辣椒,林建邦可是紧紧的攥在手里,因为这钱赚的实在是太容易了。
他拿出来的种子都是朝天椒,水分不大,五斤鲜辣椒就能出一斤辣椒面。
从百姓手里收回来八千斤鲜辣椒,五文钱一斤,一共才花了四十两。
工费运费加在一起差不多一百多两,二十文一两的价格往外卖。
一千六百斤的辣椒面,卖了五百两,净赚三百多两,堪称暴利。
这还只是因为第一茬培育的辣椒苗太少的原因,以后每年能收五茬,那利润可就是成几何倍数增长。
工序也不复杂,晒干,挑种,剪碎就可以了,而且辣椒不比白糖和素油,不是必不可少的调味。
放出去也不用担心会被觊觎,傻子才会拱手让人呢。
除了自家生意,林建邦有心招凤凰,单靠宣传是不够的,还是得栽下梧桐树。
安顿好潮阳的事情之后,林建邦带着人返回了海阳,化身成了基建狂魔。
夏收刚过,钱粮丰余。
林建邦回到海阳的第一件事就召开大型会议,程乡县令程元舟,同知兼海阳县令于德长,通判符爻、兵马指挥曹金勇,还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主事全部参加。
林建邦等人都到齐了之后,直接扔了一个重磅炸弹出来,他要征调徭役。
衡量一方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的标准就是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
一般没有大型军事活动,地方官员很少征调徭役,征调徭役就象征着官员苛严百姓。
而林建邦要征调徭役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要求全潮州府内,所有二十岁以上到四十岁的成年男子全部出役。
这让程元舟和曹金勇一度怀疑,林知府之前的举动不是在为民谋利,而是暗自筹划什么造反谋逆的大事。
林建邦不怕背上鱼肉百姓的骂名,坚持征调徭役,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军户,只要是成年男子全部出役。
家中没有成年男子的,也必须出个老妇,去给力役运粮做饭。
而林建邦要这么多劳动力干什么呢,清河道,挖沟渠,开山劈石,修路架桥。
百姓一开始很抗拒,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所有人对徭役的印象。
但等到真正干工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没日没夜地干活,吃不饱饭,被酷吏抽打压榨,最后活活累死的场景。
林建邦对待徭役就像当初对待潮阳的流民一样,每日只规定干工的任务,干完之后就可以去领饭。
徭役的伙食同样是混着鱼肉、青菜和糙米煮成很粘稠的粥饭,这样的伙食就是放在自己家里也不常见。
有的时候还能喝到大骨熬的浓汤,荤腥味足足的,香死个人了。
有很多家里,没到二十的壮小伙子,为了那一口荤腥甚至谎报年纪参加徭役。
林建邦沿着潮州周边三个方向修建官道,北连赣州,西通循州,就连和漳州相隔的大山,也是从山脚处一点点往上开拓。
巨石劈开修石阶,砍伐树木建凉亭。大到官道,小到乡间小道,全都砂石垫底,红泥夯实。
除此之外,恶溪、榕江、练江三大水系上面建桥七十余座,各大小江河附近建水库十二座,沟渠四百条,灌溉风车三百多架。
沿潮阳海边修建正规码头、石灯了望塔,了望塔上面还安置了相风乌和测风旗。
在海阳、潮阳两个县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建一处钟楼,钟楼下面还有一处日晷。
三个月的大兴土木,让整个潮州焕然一新。
这天有一个老头,骑着一头小毛驴,慢慢悠悠的进了海阳城。
城门口的士兵站的溜直,老头有些发怵的从毛驴上下来,犹犹豫豫的上面询问要交多少进城费。
士兵没有回答,只是让老头出示一下自己的户籍文书。
老头嘚嘚瑟瑟的掏出一份户籍,士兵拿过来一看从荆州来的,立刻站直,然后露出不太洁白的八颗牙齿,中气十足的说道,“海阳百姓欢迎您!”
老头更怕了,有点想跑,士兵急忙拦下,微微鞠躬,“请问你来海阳是要做什么呢?”
老头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来寻亲,我家的兄弟三十年前逃荒的时候走散了,前段时间突然给我们来信,说在这里,我来寻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