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罗凤野心勃勃,不喜中原文化,所以早早暗中依附了吐蕃国。
在桓朝六王争位,天下大乱之际,阁罗凤便公开表示不再向桓朝纳贡,并且趁机扩大自己领土。
桓嘉帝登基之后,忙于安抚百姓,恢复民生,同时还要清缴其他五王余孽,内正朝纲。
而在此期间,阁罗凤病重,逐渐失去对南诏朝政的掌控。
南诏诸王子忙于争夺政权,导致南诏内乱,所以桓嘉帝便没有急于料理南诏叛乱。
两年前,阁罗凤嫡孙异牟勋登上王位,许是因为桓朝多年没有理会南诏,而今助长了南诏的气焰。
麟德殿中,桓嘉帝站着龙椅宝座前,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臣。
“诸位爱卿以为,此事应当如何应对啊?”
最先抬头的便是武陵侯,但看见桓嘉帝朝自己微微摇头示意之后,连忙把头低了下去。
跪在下首的姜丞相心里清楚,桓嘉帝的脾气,连忙递上台阶,“臣以为,南诏不安已久,理应出兵讨伐!”
桓嘉帝点点头,“丞相所言极是,那何人愿为朕讨伐南诏,安定西南?”
跪在桓嘉帝脚边的谢宸灏,看了看始终没有表态的定国公,心中鄙夷,鼠目寸光的老匹夫!
谢宸灏率先出言,“臣弟深受皇兄照拂,徒享荣华多年,理应为君分忧。故而,臣弟愿意远征西南,痛打南诏,接回我朝子民!”
桓嘉帝很意外,之前他多次想要宸王接触朝政,可每次只要提了一个开头,宸王就躲的远远的。
难得这一次,宸王主动揽下,桓嘉帝深感欣慰,刚要张口,就被大皇子谢文峋抢了先。
谢文峋特意绕过谢宸灏,跪在了桓嘉帝的面前,“儿臣身为皇子理应替父皇分忧,儿臣自幼常在军营历练,又熟知兵法。皇叔只是刚入军营,想必连排兵布阵都不知晓,又如何能够领军抗敌?”
谢宸灏在心里嗤笑,钓的就是你这个大傻子。
后面的定国公樊勇征闻言也在心中恼怒,蠢货,他就是不想出征,所以才没有急急出言。
没想到被宸王激了一下,这个蠢货就自己送了上去。
到底是自己的外孙,定国公就是再不想动,也得出言相帮。
“老臣愿意助大皇子一臂之力,亲率二十万大军征讨南诏!”
桓嘉帝也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让定国公出手,他等这个机会,真的是等太久了。
桓嘉帝还是燕王的时候,就不满被樊勇征掣肘。
所以在争位之时,趁樊勇征一心攻占建京,无暇分身之际。桓嘉帝就暗自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收拢了驻扎燕州,防御西北的军队。
同时让现在的武陵侯宋腾远,在南攻建京的途中,收缴败军战俘,转为自己的战力。
攻下建京之后,樊勇征一心得意自己的从龙之功,等待新皇登基后的论功行赏。
直到天下安稳之后,樊勇征才后知后觉自己手中的百万军权已经被瓜分的就剩三十万大军。
现在桓朝的军权掌握在四个人的手中,镇西候邱羽,掌管八十万大军镇守西北边塞。
邱羽是桓嘉帝还是皇子时候的贴身侍卫,一路护着桓嘉帝从皇子成为燕王,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对桓嘉帝忠心耿耿。
第二个便是武陵侯宋腾远,陪着桓嘉帝打天下,一开始收缴的战俘有三十万人。
后来桓嘉帝登基后,平阳侯上缴了二十万羽林军,和三万御庭侍卫。
桓嘉帝将二十万羽林军拨给宋腾远驻守京畿,至于那三万御庭侍卫本身就受皇上直接调遣。
除此之外还有护佑皇宫的八千精锐骑兵,在平阳侯手里。
无论是镇守西北的八十万,还是宋腾远的五十万大军以及八千精锐骑兵的调兵军符都在桓嘉帝自己手里。
这么多年,只有定国公手里的三十万大军没有收回来。
定国公失去燕州势力,为防皇上鸟尽弓藏,废弃功臣。所以无视桓朝在西南边塞的防御漏洞,坚持要将大军驻扎在洛阳。
桓嘉帝行伍出身,当然知道西南存在很大的漏洞。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上一任的桓文帝本就崇文抑武,导致武将身份低下。
桓嘉帝不是一个偏激的人,没有一上台就立刻提高对武将的重视,只求一切慢慢的过渡到平衡的状态。
所以在手里没有信任的强将可用之前,只能依靠州府自己的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