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燃烧着的火拼音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们宣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只有自爱、自惜的人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李白从没有失去过自己,从没有忘记对自我设问,与自己的人格进行对话,保持头脑清醒,成为完整的自我,这就是李白的高贵之处。

其实,热爱自然。李白也爱中华这片土地,他一生漫游各地,所见的东西甚多。李白的胸襟得山川之大气,故能容山纳海,甚为开阔。可以这么说,李白爱他生活的世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山瀑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较长的诗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这些诗都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爱。诗人内心是充满着爱的,将这种爱融进了他的诗歌中。

再次,爱朋友。李白虽视同僚如草芥,但对朋友之情却是感人的。在李白的诗歌中对朋友之间的感情表现更为突出。“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送人非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可见其心何诚?等等。特别是他与杜甫之间的情谊更是让人感动,“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可见,李白是如此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

李白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这一点就像屈原一样,积极地去探索人生。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追求生命的质量,充满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他对生命的探索进行到了十分深刻的地步,他意识到人的价值在于自由,在于自身对精神的追求。如对月亮的设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自由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不妥协的。在功名的取得与精神自由相牴牾的时候,他宁愿成就自己,而不失去个人的人格,这就是诗人的魅力之所在。

诗人的诗正是诗人人格的物质化。我们读李白的诗俨然看到一个傲然于世的高人,他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但是从未放弃过自己。他是一个完整的拥有自己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达到了自由奔放,如骏马行空,不受一切羁绊。

人格上追求自由,故而能从文本上解放诗体,才能为后人开拓新路。

李白能够写这样的诗,也是因为李白具有那样的心。

激情之魂——阅读贝多芬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贝多芬(1792年手记)

12月16日是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上帝在这一天降临一颗能够带来世间最纯正的音乐的生命: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不仅是个人物事件,更是个令人振奋不已的名词:代表着汹涌澎湃的激情,桀骜不驯的灵魂,它如同春雷般滚过天空,磅礴恢宏,其势不可当。

很多人知道,贝多芬在完全失去了听觉的情况下写出的《第九交响曲》如今已经无可疑义的成为欧盟的盟歌。这部作品在初演出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听众在演出结束后,抱以五次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他们最崇高的敬意。(按惯例,最高荣誉也只有三次。)然而,贝多芬却已毫无听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最后含泪答礼。

我相信伟大的音乐必须由伟大的灵魂与之相配。贝多芬正是得到时代精神的哺育迅速成长起来音乐大师,是欧洲“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嫡生子。他在为人处世、音乐作曲方面都做到了少有的桀骜不驯。

在为人处世方面——事例是最令人信服的——贝多芬在街上遇见大公和他的扈从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的走过。在他看来,首先他是自由之身,行动自由,他与大公,都是人,而人与人之间又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其次他贝多芬只有一个,空前绝后的,这是他的伟大之处,而欧洲作为世袭的大公比比皆是,根本不足为奇。贝多芬是自由的,绝对自信的,甚至自傲。

在音乐创作方面,贝多芬曾在自己的笔记里如此写道“没有一条规律不可为获致‘更美’的效果起计而破坏”,正因为他任性而为,以自我为抒情的喷射口,才使得他的音乐富有深度、力度、广度,蕴涵生命哲理。他又写道“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够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的确如此,当人们静下心来聆听他的《命运交响曲》,每每能感到命运之神在屋外敲打着门(更多的是人们的心灵),内心激励起崇高感,得到了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力量,从而勇于超脱苦难。

世间上诸多事情(包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荣誉)并非一概能用世俗的规律来说明,就像贝多芬创造了令人不思议的奇迹:耳疾却创造出世间最纯正的音乐。

耳疾正是在贝多芬名声日升、事业趋顺的时候,这对一个音乐人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为了防止给人发觉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开始变得愈来愈孤僻。他也曾痛苦万分甚至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自己悲惨的遭遇与不幸。后来,因了解到康德的哲学观而重燃激情,“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贝多芬由接受命运的戏弄,渐渐的改为站在命运之上,这时的贝多芬真正走向了成熟。贝多芬的巅峰之作正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写出,如《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系列作曲。

然而,贝多芬最终还是在贫病交加中死去。1827年3月26日的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贝多芬握紧右拳,举向咆哮的天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3 月29日举行葬礼,维也纳二万多市民自发为他送灵,这是贝多芬才配拥有的死后的哀荣。

生活在别处——兰波印象

孩子,你的弟弟有信仰,您说呢?他有信仰,有一种我见所未见的优质的信仰。

兰波(1854…1891),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从16岁(1870)起,他常常外出流浪,和比他年长10岁的诗人魏尔兰关系亲密,但后来发生冲突,魏尔兰甚至开枪打伤了兰波。现存的兰波的诗有140首左右,主要在16至19岁期间所写。在兰波早期的诗中可以看出帕尔纳斯派的影响,后期诗作加强了象征主义色彩。主要诗集有《地狱的一季》、《灵光集》。

一、优质的信仰

1891年11月,马赛一个女人请来一位神甫为弟弟作最后一次祷告。

神甫发现眼前处于弥留之际的人却是一个对上帝持大不敬者。但是,当他听说这个人有着诗人非凡的经历后,依然怀着无限的敬意庄严的对那女人说,“孩子,你的弟弟有信仰,您说呢?他有信仰,有一种我见所未见的优质的信仰。”

这个女人的弟弟就是十九世纪极为引人注目的法国天才诗人兰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