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风雨人生慢慢领悟完整版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我这茶叶是专门选择清明这一天,从每一笼茶树上选择同一标准的茶叶精制的。何为同一标准?就是在向阳的茶地里,选择茶树向东的那一面刚好发出三瓣的叶芽;这样的茶叶,一笼茶树上最多能够选出半斤左右,并经过人工多道工序才制得出来。在大巴山方圆几百里之内,恐怕也只有我才这样做,这也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方法。所以,数量绝对有限,除非家里来了特别的贵人才会拿出来泡一杯,一般都不会轻易示人。”

“那我今天算幸运了,承蒙龙厂长看得起呀!”

“不要客气,我这人在当官的心目中印象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我是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其实,哪里是不识抬举?还不是性格使然,孤傲的性格虽然不是好性格,但本性难改呀;不过,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不会吃人家的软饭,完全凭借本事立足。所以,我一般都不跟人家说什么好话,也不喜欢与别人打堆,包括摆“龙门阵”。就拿茶叶来说吧,除了和那些同行的人在一起切磋切磋,和大多数人都谈不到一块儿,因为普通老百姓除了能说出好喝还是不好喝的子丑来,还能谈得出为什么好喝与不好喝的寅卯来?就是那些坐在办公室的干部官员们,他们应当谈得出茶叶的甲乙丙丁来吧?可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像你这样,有兴趣和我一道谈茶论经。我不敢肯定你真的对茶文化的深浅掌握得很丰富,至少我感觉得到你对茶这东西所蕴含的道理怀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今天,我算是遇到知音了。遇到知音不拿出上好的茶叶来,还在什么情况下拿出来呢?”说罢哈哈大笑。

李达觉得今天中午没有别来一趟,既然龙厂长对自己坦诚相待,我李达又怎能心怀异心?完全被龙厂长的一席话打动,大笑着感激道:“不瞒你说,我对茶文化倒是了解一些皮毛,但品尝茶叶种类却不多,什么龙井铁观音,只是听说而矣,根本就没品尝过;茉莉花茶与红茶,倒是不只喝过一次两次,但总觉得那味道里缺少一种厚重感;本地绿茶我也喝过不少地方生产的,但今天我才真的领略到你这祖传秘方制出的绿茶算得珍品了。这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古人云: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茶叶这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啊。”

“你说得非常好,说不定比我这茶叶好的大有出处,我这是孤芳自赏,不知你所了解的绿茶比我这茶叶的色香味还要好的有没有。

“迄今为止,确实没有碰到过比你这茶叶更好的了,只可惜,你这茶叶的量太小了,要是能够批量生产,将其转化成商业价值,那就可谓霸道了。鸡鸣寺的茶叶你应当知道吧,其色香味还赶不上你这茶叶,可它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成了皇上的贡茶;现在,通过批量生产,每年供应县上还供不应求呢。既然你有这样的绝技,为何不抓住机会开拓一把呢?现在可是市场经济啦,你完全可以做一篇了不起的文章啊。”

“我不是没有想过,只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说实话,鸡鸣寺茶厂的茶确实已经有了名气,但我对比了一下,我这茶叶的优势远在它之上。不说色香味,只说熬劲,它就比不上。”一边说,一边又将两人的茶杯斟满,“鸡鸣寺的茶最多泡两次,第三次就淡如白开水;可我这茶叶每泡一次都有不同的优良口感,特别是第三次的口感,虽然没有前两次浓郁的香涩,却有经过淋浴之后的清爽,直到泡过五次之后,才完全失去饮用的价值。”

李达喝着第三次泡过的茶叶,果然滋生出绵长的清幽来,对有这样的熬劲佩服得赞口不绝:“如果真的能够开发出批量来,你完全可以注册自己的商标,价值远远超过鸡鸣茶。你想,现在的鸡鸣茶是六百元一公斤,你这茶叶少说也可值一千元一公斤吧,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理,一年既不要生产过多,也不要生产得过少,只需要两百公斤,毛收入就可达到二十万元,这比你一年生产十吨的大市茶还划算啊。何况,这两百公斤的投入更低,成本更少,值得思考啊。”

李达一番对比分析,说得龙厂长心生灵感,略略沉思之后,点了点头,赞同道:“我本来早就有这种想法,可是,我现在还没有打算付诸实施。等时机成熟后,一定请你帮我参谋一下。”

“现在不是时机,你准备等到什么时候才是时机?人们生活消费的趋势已经向高档享受方面的目标迈进,时机已经来临。难道等你老了之后才行动?到那时恐怕你想做也没精力了。”

“道理是这样。不过,你想想,我承包这茶厂,虽然规模不大,一年就那么十来吨的产量,可这关系到附近两个乡镇几千户农民,他们每年的鲜味还得靠茶厂来收购啊。还有,这茶厂也欠你们银行几十万元的债务,总还得有个说法吧?虽然有两年没有发生过交往,但总不至于无限期的拖下去吧?说个心里话,我倒想辞掉厂长,自己单干,可政府不会同意啊。如果我把精制的绝技和这茶厂搅和在一起,我的成果能独立享有吗?还不是为镇政府作贡献?这我可不糊涂。不过,我想,这茶厂也可能坚持不了几年,因为从近年来的市场分析,大市茶已经走向低迷和疲软。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如今的人们开始走向高档消费,粗放加工的茶叶越来越不适应消费市场。像前几年,在这时候早就销得差不多了。可从去年开始,直到九月份都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品无人问津;今年以来更加滞销,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我还有近四吨的成品连意向性的信息都没有,到底是亏还是赚,至今都没把握啊。这是在你面前我才说实话,要是其他人,我话都不想搭理呢。”说完长长的叹了口气,难为情的苦笑着。

李达安慰道:“商场就是这样,这是商品规律和市场规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难以完全准确的把握。不过,卖不出去有货在,俗话说,只有背失的人,没有背失的货,不过是迟早的事,最终还是销得出去的。好啦,该下午上班的时候了,以后抽空再来和你闲谈。”说完站了起来。

“好吧,只要不嫌弃,有空就来坐一坐,保证下次不会说没有开水这话了。”

两人哈哈大笑,握手告别。

44 啃掉茶厂硬骨头(三)

李达回到营业所办公室,心理别说有多高兴,因为他原以为龙厂长一定会对他冷目瞅眼的,结果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热情和信任。这世道真是有些怪异,我李达到底是个什么人?不就是从农村出来多读了几天书的小知识分子吗?为什么每走一路都能获得良好的印象?我得认真总结一下,到底是能力出众,还是为人有方?看来,两者皆有,应当缺一不可。要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还得继续从书本里获取更丰富的营养,从实践中积累更有用的经验,唯有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方能稳中求进,稳中取胜。这是今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标准。

话题还是回到与龙厂长有关的茶厂贷款上来。今天虽然没有深入到核心内容,但已经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只要和龙厂长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一定可以重新走上合作之路,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如何打破龙厂长不谈及贷款一事的僵局?李达左思右想,觉得不能急于求成,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只能步步为营,见机行事,让姓龙的“怪人”消除疑虑和担心,心甘情愿的主动提出来是最好的办法。

恰在这时,李达的老乡和朋友——曾经为李达做媒介绍李达和陈豪谈恋爱的毛子,带着一位朋友来到李达的办公室。李达喜出望外,连忙招呼道:“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你这儿也不是穷乡僻壤,什么风都能把我吹来。”毛子一边和李达握手,一边指着自己的朋友介绍道,“这是余忠,我读农校时的同学和朋友。”

“稀客稀客,欢迎欢迎。”说着,与余忠热情地握手让座。

李达泡好茶后,毛子说明来意:“余忠这次从江城来,主要是想采购一批茶叶,不知你和小镇茶厂熟悉否?”

李达没有直接回答毛子的问题,却反问余忠:“余兄是做茶叶生意的?”

余中很谦逊地答道:“说不上做什么生意,不过帮老板跑跑腿罢了。”

李达介绍道:“小镇茶厂的茶叶倒是不错,数量也不小,只是我和厂长除了有一面之交,还不特别熟悉。这人姓龙,性格有些古怪,如果不了解他,我想,即使这笔生意对你们双方都有利,也不一定谈得拢。”

“正是知道这人古怪,才来找你从中搭桥。”毛子说。

“桥可以搭,不过,我不能打包票。”

余忠坦然道:“生意场上本就变化莫测,我们也没指望一步就到位。谈得拢就谈,谈不拢拉倒。”

“好吧,试试看再说。”

于是,三人一道,迎着酷热的下午,径直来到小镇茶厂。

龙厂长正在车间查看工人分拣茶叶的老梗,抬眼却见李达带着两个陌生人,心头一愣,悔悟道:莫非是支行的人下来找茶厂谈论债务的问题?李达中午来是不是做线人的?中午真不该对李达说出那些掏心窝子的话;连忙背朝一边去,假装没看到他们。

只听得李达远远地大声招呼道:“龙厂长,耽搁你一会可以吗?”

龙友光这才回过头来看他们,只见他们满面笑容,不像是追讨债务的神情,但还是谨慎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