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之名,对朱瞻墉而言,犹如隔世之音,却又耳熟能详。
陌生缘于未曾一睹其真容,直至此刻。而熟悉,盖因自北疆之战以来,此名常伴耳边,未曾消散。彼时,他视也先如微尘,未置一词。其能安然逃离龙骑军之手,方引他初次留意此名。
西北战事烽烟四起,大明与帖木儿交锋。也先之名再度浮现,此名似不断为其设障,然朱瞻墉依旧轻视。直至他洞悉联军如何合纵连横,共伐撒马尔罕,他始真正重视也先。
朱瞻墉确信,云成之死与此人脱不了干系。是以闻也先率军侵袭天竺,他不再顾及其他,径令云兴领军直指天竺。更遣五万突击营与十万夜战营南下,剑指敌巢。
对也先,朱瞻墉已怀必杀之志。故此次绝不容其逃遁。
十万南军夜战营与五万突击营协同作战,大明南军踏足天竺。云兴大军紧随其后,面对大明数十万雄师,天竺各地皆俯首称臣,无有抵抗。
也先不愿硬撼明军,步步收缩兵力,聚精会神于德里。德里乃德里苏丹王国之都,百年之前,为抵御蒙古铁骑,城池壮丽无比。也先在此集结军队,做最后的顽抗。
联军败绩后,也先察觉不妙,早有觊觎天竺之意,却不敢轻举妄动。撒马尔罕距哈烈不远,若贸然行动引起朱瞻墉警惕,实为不智。也先本欲暂避锋芒,待朱瞻墉怒气稍平,再行图谋。孰料大明攻势如疾风骤雨,仅五个月,云兴率骑兵先后扫灭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席卷阿拉伯诸部,更有埃及在望。
如此骇人听闻的灭国速度,令也先瞠目结舌。他万万不曾料想,大明军力竟强至此境。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诸部,均在月余间灰飞烟灭。以此速度,大明军队欲灭埃及,亦指日可待。
也先坐立不安,再拖延下去,待大明军扫平埃及,回过头对付他,将毫无招架之力。无可奈何,他只能冒险暴露,对天竺施展最强攻击。
幸亏他在哈烈养精蓄锐已久,燧发枪与越王炮铸造颇丰,又征召哈烈精兵,入侵天竺之际,攻势如行云流水。仅月余,便占据天竺半壁江山。
然他未料大明反应如此迅疾,他攻下德里不久,朱瞻墉即刻醒悟,旋即数十万大军南下,挥师天竺。
面对大明军队,也先深知非敌手,然此刻逃无可逃。自大明军踏入天竺那一刻起,他已无退路。南行之外,再无去处,南下则是浩渺大海。他欲逃亡海上,然天竺船舰不兴,携带大军渡海,实属无稽之谈。
即便有大军支持,逃亡海外又有何用?无兵,他重振旗鼓尚需时日,何况海外之地,也先一无所知。一旦出海,能否重返故土?思前想后,也先决意留在德里,与明军决一死战。
父战死,他逃;族人被俘,他逃;帖木儿陨落,他再逃。北疆之战后,他一直在逃亡的路上渐行渐远。如今,他不再逃避。
以往他坚信东山再起,然而目睹大明军队之强盛,逃亡之心已消。即便再逃,他逃向何处?何时才能崛起,向大明复仇?如此逃亡,何时是尽头?也先疲倦了,他决定在德里与大明决一死战,即便粉身碎骨,也不再如懦夫般逃窜。
他于德里布防二十万大军,二十万燧发枪,五百门越王炮,此乃他所有家当。他誓死于此,即使魂归长生天,也要令朱瞻墉付出代价。
也先之计虽雄心壮志,现实却残酷无情。面对大明数十万大军,越王炮无用武之地,因大明天军在空中持续打击其炮兵阵地。城墙上二十万守军,也无法抵挡天军轰击。加之大明军队枪矢射程超乎他所制燧发枪,三日之内,德里全面崩塌。
也先绝望步入王宫,随后引火自焚,葬身火海。也先身死,德里陷落,大明军队占领此地。此役标志着大明首次西征正式落幕。
此次西讨,自朱瞻墉调遣南军踏入中亚之地,至也先伏诛,历时足足七个月。
这七个月间,朱瞻墉荡平了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各部,乃至天竺大半疆域。
灭国之后,实则开始了真正的占领。也先身故后,朱瞻墉将三十万南军,尽数驻扎于占领区各处。
随着中亚连番胜绩,朝廷兵马也纷纷踏入中亚,掌控全局。此番西征,朱瞻墉不仅收服了原本的帖木儿帝国全境,还一举扫除了其几大宿敌,为大明疆域拓土至极。
如今的大明领土,已非昔日蒙古帝国所能比拟。大明的文化,也因此战真正踏入了中亚之地。
只是这一战,朱瞻墉打得过于狠辣,杀伐过甚。西征一路,他麾下南军屠戮将近五百万人,不论军人百姓,皆在其波及之下。他的威势在中亚之地,足以令孩童闻风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