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这天北宁周边的形势,可谓一波三折。
两江第二团的进攻,最初推进很顺利。但在遭到法军来自河内援军的突然打搅后,只得暂停了攻势。
而等到两江军后续部队陆续赶来,正准备调整部署重新发动进攻时,却发现从北边又再次出现了法军的增援部队。
这是尼格里第2旅的先头部队。他们在可尔西的反复催促下,加快了行军速度,终于提前到达了北宁。
由于新的法军队伍,总是接连到来。出于稳妥起见,两江第二师在这一天,没有再挑起新的战事。
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了北干。
因为双方军队都像添油一样,不断的到达战区。使得两边的指挥官,总是要根据战场态势频繁的变化,不停的修改作战方案。
法军方面,此刻在北圻最优秀的将领,应该当属波里叶。
若是由他继续担任北圻的法军统帅,会比爱纠结,且反应总是有些迟钝的可尔西,更为适合。
或许可尔西心里也明白这一点,这才带人赶赴北宁,尽量离波里叶远一些,免得落入为其打下手的窘境。
其实,要不是北圻的情况过于恶劣,傲慢的可尔西才不会肯于听从属下的建议。
但以他的才能,若真的自负起来,恐怕会为法军带来不可估量的恶果。
先抛开这个不讲,在3月13日这天,两江第一师的先头部队对北干的攻势,被波里叶精心布设的防线化解掉了。
这样的挫败,令褚云升和周仪松都感到有些难堪。
可不管怎样,随着第一师的主力到达,实力已经全面占优的两江军队,也将在第二天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但到了14日一早,率先挑起当日战斗的,却是法军。
波里叶指挥法军第1旅,在天刚亮时,便抢先发动了攻势。
按照波里叶的想法,现在北干北侧的狭长谷地内,已经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两江军队。
在兵力已经翻倍增长的情况下,对方也会随时向法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如此一来,继续被动防御所承受的压力,也会倍增。而前一日的战斗经验告诉波里叶,这样下去北干法军的处境是极其危险的。
于是他决定,要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发动进攻。
他认为,在这种狭窄的地形上,两江大军无法有效的展开,不能充分发挥其人数上的优势。
因此法军可以趁此机会,力争重创对方,至少也可以降低其在后面的威胁。
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像此前同清军交锋时那样,一举击溃对手,赢得战役的胜利。
而且,波里叶已经得知,太原方面已经向他派出了增援。
援军的到来可以补充北干法军的损失,这也让波里叶在作出主动出击的决定时,更加有了底气。
不得不说,波里叶确实是一名很有天赋的将领。在法国军中服役了几十年,同各式各样的敌人交过手,让他的经验十分老到,眼光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