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神策军进一步被划分为左、右两厢,自此初步确立了禁卫军的组织架构。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名将李晟亲率神策军及藩镇兵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双方短兵相接,激烈厮杀。李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神策军将士们紧跟其后,浴血奋战,毫不畏惧敌人的凶猛攻势。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神策军终于成功击退了来势汹汹的吐蕃和南诏联军。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它充分展示出了神策军卓越的战斗力和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遥想当年“奉天之难”,叛军四起,天下动荡不安。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在这场乱局之中,神策军却宛如一颗璀璨明星,始终闪耀在平叛前线。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一次次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保卫着大唐的安宁。尽管其他禁军在战争中纷纷落败,但李晟所率神策军却毫不退缩,奋勇杀敌,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这支军队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敬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神策军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不朽的传奇!
叛乱平定之后,神策左、右厢经改组,摇身一变成为左右神策军,并与禁军六军编制看齐。不仅如此,他们还广纳四方藩镇兵勇,实力愈发雄厚。至此,“六军化”完成,神策军正式迈入北衙禁军之列,成为天子身边最为忠诚可靠的亲兵卫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至唐宪宗时期。此时,两税法改革如春风拂面,为大唐带来勃勃生机;而神策军则凭借其强大实力,备受朝廷恩宠。作为朝廷野战军的中坚力量,神策军在削藩战争中更是肩负重任,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李晟将军智勇双全,威震天下。他率领神策军纵横沙场,所向披靡。每当战鼓响起,神策军旗迎风飘扬,敌军无不闻风丧胆!在李晟将军的英明指挥下,神策军屡建奇功,为大唐帝国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段时光里,神策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刻。无论是广袤的西川地区,还是战略要地淮西镇,每个战斗前线都能看到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姿。在唐宪宗卓越的领导下,强大的唐帝国甚至让最为顽强的河朔三镇也在名义上屈服于朝廷的统治之下。国家的局势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后来被后人赞誉为"元和中兴"。
根据唐穆宗即位时颁布的赦免文书记录,那时神策军的军人编制已经高达令人惊叹的18。6万人。
然而,自安史之乱以来,整个大唐社会弥漫着保守的氛围。人们对胡人充满了不信任,对武夫更是深恶痛绝。于是,宦官逐渐崭露头角,开始担任神策军的将领职务。
尽管在唐穆宗执政时期,他仍然能够大体上控制住神策军,但从宪宗朝代开始,神策军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渐渐减少了参与地方平乱的行动,转而将重心放在保卫京师上。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神策军成为了常驻京城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但却逐渐演变成为京城权贵、富豪子弟们追逐功名利禄的地方。无数无能之辈依靠关系网成功挤进了神策军的行列。这些人平日里欺压百姓、挑起宫廷政变还算得心应手,然而一旦踏上战场便成了大笑话,神策军就在这不知不觉间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神策军所呈现出的两大鲜明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藩镇军队中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都兵马使、都虞候以及都押衙等三都的职权遭到了极大程度的削弱;其次,宦官使职自上而下对神策军形成了紧密且严格的控制,其影响力甚至深入到了禁军的每一个角落之中。由于长时间未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神策军的战斗能力出现了急剧下滑的趋势,而神策军中的武将们因为缺乏战功作为支撑,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此时,原本只掌握了一半权力的宦官趁机对神策军中的武将进行打压,最终成功实现了对神策军的全面掌控。
尤其是自唐代宗时期开始,神策军起码在三个方面拥有特殊待遇。其中之一就是每逢大赦之时,神策军必定会得到丰厚的赏赐。每当有新皇帝登基,同样也会犒赏神策军。例如穆宗即位时,便赐予左右神策军士每人五十缗钱,六军和威远军则每人三十缗,左右金吾军每人十五缗。
其二则是在将吏的迁转升任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先权。自从开成年间开始,神策军的将吏们在迁官时,往往不会向朝廷上报,而是直接向中书令呈递牒文请求复奏并得到施行。这样一来,神策军将吏的迁改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这种优先权,也是因为受到了护军中尉的偏爱与关照。
其三便是在法律上享受着特殊待遇。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京城内各个机构和部门,每季度都会派遣御史前去巡按监察。然而,由于禁军的地位非同一般,御史们都不敢前往巡查。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监察御史崔远并不知晓这种变化,竟然进入了右神策军的驻地,结果遭到了杖责四十,并被流放到外州。这一事件充分表明,连皇帝本人也已经默认了神策军在法律上所享有的这种特权地位。
这些特权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使得神策军逐渐堕落腐败,更在特定情况下成为某些藩镇发起叛乱的导火索和借口。藩镇势力频繁侵犯京城,常常以铲除宦官为旗号,但此时的神策军将领官吏大多已卷入宦官集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