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就算是他将我的军,又会怎么样?此时,我倒巴不得他孔骥将我的军成功;那样,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投入棚户区改造这项伟大工程了!
再说,中央考核组的龚歆提醒我找省委书记汇报;省长却否定了我的意见。我正愁无法向省委书记汇报呢;今天,他亲自来到了蓟原棚户区,而孔骥又邀请我陪同;这,岂不是天意?
“好,我马上去!”
我痛快地答应下来,然后放下电话,告诉季小霞:“派车!”
正午时刻,卧地沟静悄悄的。
几辆轿车开了过来,停在了路口。
正在等候在街口的孙区长、社区书记白雪等人看见这些个小轿车,急忙迎接上来。
我急忙下车,与孔骥并排站在省委书记后面。
“喂,孔书记,请拉开点儿距离。像庾总这个距离就可以。”
一名大个子警卫人员跑上来,提醒着孔骥。
“哦……”
孔骥尴尬地往后退退,发现自己跟得太紧了。
官场规则,陪同上级领导视察,离得不能太远;离远了,领导问什么,你听不见,不能及时回答。但是,又不能离得太近。如果与领导离得太近,几乎平行。那么,摄像时,群众就分不清哪个是领导,哪个是陪同;在官场就有“抢戏”之嫌了。
实际上,孔骥作为过去的省政府秘书长,对陪同领导视察的规矩不是不明白,今天,他心里像是藏了什么心事,一下子忘记了惯常的礼节。
区长、白雪自我介绍之后,省委书记分别握了握他们的手,然后径直走进了窄窄的小胡同。
“老孙,上访的那些人……是不是控制了?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吧?”
看来,卧地沟的上访户是出了名的。孔骥一见孙区长的面,就迫不及待地问这件事。
“请放心。白雪都安排好了。”
孙区长回答说。
我们来到一个胡同口的公用水龙头前,水龙口哗哗地打开着,流着水;水龙头前排了一长排水桶,在那儿接水。
卧地沟棚户房里没有安自来水,人们用水,就拎了水桶到街头的公用水笼头来接;往日,一到中午做饭时分,接水的家庭主妇就站成一排,一边接水,一边借此机会叽叽喳喳地唠家常。这也算是卧地沟的一幅民俗风景线了。
可是,今天,只有一位中年妇女低着头站在那儿,不声不响地换着水桶。其他人像是故意回避了。
“这些平房里,没有安装自来水?”
书记问。
“没有。”
孙区长回答,“当时盖房时,提倡先生产、后生活。这些……都是简易房。”
我们沿着胡同走着,两侧出现的是一片残败的平房。脱落的墙皮一次次地被修茸过,留下斑驳的痕迹。冬天,为了防止热量流失,家家都紧闭了门窗。我想,在这样的小房子里,不会有浪漫与温馨,有的只是拥挤而艰辛的生活。人一走进这狭窄弯曲的小巷子里,心情难免会沉浸在无助的悲哀与幻灭之中。
这时,书记抬起头,看了看房子上的旧标牌。牌上印着:蓟原煤矿住宅四区“哦……”
书记开口便说:“孔骥啊,过去一提棚户区,我以为是郊区民房呢。现在看来,这里面住的都是国企职工呀!”
“是。这都是历史欠帐。”
我毫不客气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进去看看……”
书记说着,叩响了这一户的门。
“书记,别别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