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观测室3D投影上,模拟影像里,陨石在快速向地球公转轨道方向飞来的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
这使得陨石在高速运动之余,还能维持方向稳定。
这就像有人在那个位置朝地球开了一枪,子弹虽然离开枪膛,在膛线作用下自旋,依然保持既定的方向。
十多年时间里,陈其仁见过太多各式各样的流浪陨石,唯独没见过会带着自旋的陨石。
“陨石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地方,空间站的巡天太空望远镜为何没能提前观测到它等等各种疑团未能解开,但眼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拦截下这颗陨石。现已基本确定,陨石将在2月23日到达地球公转轨道。”
3D投影模拟影像里,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以29。8千米每秒围绕太阳运动,而陨石以一个特别的角度切入。地球沿着椭圆轨迹运行,陨石则是做弧线运动。
太阳位置固定,八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模拟图像陨石那个点,标记有各个方向的分力,最后合力指向太阳。
陨石的弧线在2月23日与地球椭圆轨迹相交。而也在那一天,地球正好也运动到那个位置。
“地球公转速度和运动轨迹是已知的,现在未知的是陨石的即时速度。”
模拟图像上陨石标记着的各个方向上的分力每秒钟都在变化,这是通过观测速度同步换算的,与之前小行星1号和2号上自小行星带至拉格朗日L2点这段路程上的受力情况大体一致。
李金苗原本的计划里,是要等小行星1号和2号到达L2点之后,补满燃料,驱动它们朝月亮方向飞行,收集太阳和八大行星在不同距离上对运动天体的具体引力数据,两两验证得出精确引力参数,方便超级计算机对其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模拟。
这些数据是“测得准”的关键,只有测得准,实施拦截的行动队才有可能打得中。
现在就缺了拉格朗日L2点到地球这150万公里的具体数据,距离越近引力越大,模型的参数越详细,得出的模拟结果就越精确。
毕竟要用直径200米的小行星1号去精准拦截超过速度30千米每秒,直径10公里的陨石,误差绝对不能超过20毫秒。
如果是直径100米的小行星2号,更是要在10毫秒内击中陨石,否则它就能在10毫秒的时间,飞出超过100米距离。
这误差足够让拦截计划失败,失败的结果,就会是陨石撞向地球。
好在,最新探测结果,陨石不是更加致密的铁陨石,而是相对松散的石陨石。
直径10公里的石陨石,自旋会让它向前运动轨迹趋于稳定,也因为自旋,离心力会让巨大的陨石向外抛射物质,只要能撞中它,就很容易将陨石撞碎。
“按照模型预估,陨石有90%的概率会落到西太平洋北半球这一区域。2月22日夜间,这个时候它离拉格朗日L2点最近,如果可以,最好能在这位置拦下来。李金苗,你有没有信心把它打下来?”
听到陈其仁组长的问话,李金苗思索一番,还是摇摇头。
“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准备的时间太少了。”
当初实施李金苗提出的捕获小行星1号和2号计划的时候,飞船绝大部分的荷载都用来携带发动机燃料和推进剂。在选定小行星后,把3000牛的大推力主发动机安装到位,驱动它们离开小行星带的公转轨道。这来回过程中,燃料几乎已经消耗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