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卫城以南约莫十里,其为官道宁远河东面平地最为狭窄处,只有区区百米左右,亲卫营的炮兵总管张维明带着五百火枪兵、一百炮兵在此驻扎。
阵地东面紧挨着一座高约百米的小山,为防敌人从侧后上山进而偷袭阵地,张维明也分出五十火枪兵、十名炮兵在山顶驻守。
假如敌人绕过小山并绕到阵地北侧矮墙北面,那么将会面临朵思汗四千骑的打击。
杰书得知自己四面被堵后立即展开了反击。
攻击了一整日后依旧毫无进展。
先说南侧,李忠明同样在漫水湾布置了阵地,并占据了右侧两座山头,敌人攻击半日后才想到要绕到山上去,不过却遭到了山头明军的猛烈打击,部分绿营兵绕到了矮墙南面,同样无法取得进展。
而此时马承嗣又带着亲卫骑兵以及哈图的和硕特骑兵来了,绕到这里的绿营兵只得重新退到山上。
再说东边,杨阿索占据桐槽堡后,便牢牢地卡住了泸沽镇通往越嶲卫的官道,想要从这里过只有两个法子,一是攻克此堡,而是下到河滩上去。
清军显然无法很快攻克城堡,便想到从河滩上绕过,自然也受到了堡上明军的打击。
既然是河滩,自然是怪石嶙峋,清军的火炮也不可能从那里运过来,便只能继续猛攻桐槽堡。
可惜的是,杨阿索部也配备了野战炮,就算他们从泸沽镇将重炮运来了也无济于事。
清军自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从泸沽河南岸的小路或者河滩过来,可惜杨阿索已经在桐槽堡的对面修建了阻击阵地,他将所有长枪兵、弓箭手以及一半炮兵布置在那里,清军同样是无可奈何。
在南面、东边碰壁后,杰书终于将重心放到了北面。
这一次,他们几乎奏效了。
张维明等人是从桐槽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的,不可能携带野战炮,连两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也没带,最重的也就是一百斤重的短管火炮,于是,当清军将火炮从泸沽镇推过来后立时就给阵地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张七明军所谓的阵地、大营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那就是用草袋子装填泥土砌成营寨或者矮墙而成,草袋子轻便,每人能携带多条,又能随时挖掘泥土装填,扎营时还会在矮墙外围打一圈木栅栏,阵地则只有矮墙。
面对己方火炮射程可能不如敌人的情况,张七也有预案,那就是利用己方望远镜的优势随时观察敌方火炮的动向,一旦其要发射,便立即躲到矮墙后面。
敌人当然可以将火炮推近后平射矮墙,不过那样的话就有可能进入百斤短管火炮的射程,英国人的十二磅舰炮平射时到了两百米距离就会下降一米,否则就必须抬高仰角。
矮墙只有一米五高,一旦抬高仰角就打不到,只能打击矮墙后面,通过撞击地面形成两次以上的反弹来造成杀伤,那样的话杀伤力就极其有限了。
清军最后也想到了占据阵地东侧的小山,然后居高临下攻击阵地里的明军。
下半日的战斗几乎都是围绕小山展开的。
秋冬之交,建昌城附近已经十分寒冷了,因为这里的海拔最低的也有以一千五百米,山顶则普遍在一千八百米以上。
一开始,清军也运来了小炮,但很快就被山顶的火炮毁了,自那以后,清军不计代价的大规模攻山就开始了。
对于张维明来说,因为是翻山越岭而来,携带的弹药肯定不多,但米尼枪弹药还是足够的,由于米尼枪式线膛枪,这准度、精度便又上了一个台阶,故此,除非大批敌人突然涌上来,否则他是不会使用火炮的。
这让山下的清军顿时就嗅到了机会。
他们利用树木的遮挡,不断接近阵地——对于张维明他们来说,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没有多少时间将小山上的树木都砍掉以扫清射界,只能将阵地以下十米左右的大树砍了。
对他们有利的是,清军只能从北、东、南三面上来,西面由于挨着阵地,自然也在阵地火枪的打击范围,于是西侧又成了张维明他们补充人员和弹药的通道。
“扑”
张维明在发射完一发米尼弹后,清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形下再次退下了,他也摇摇晃晃扑倒在战壕里。
从昨晚至今,他们这六百人几乎没有歇息过,而清军又将他们这里当成了重点攻击目标,一天一夜之后每个士兵都是极度疲累了。
“幸亏是米尼枪,若是燧发枪,还真不一定挡得住”
靠在战壕边上时,虽然极度疲累,但刚刚战斗后的兴奋也同时存在,张维明嘴里还喃喃自语了一句。
“总管!”
最后,他终究没能抗住沉重的眼皮,就要顺势眯一会儿时又被叫醒了。
他扑到战壕边上,然后就将望远镜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