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事十足奇怪,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全凭喜好,可能上一刻还是生人,下一刻便觉成了多年故交,这其中,酒就如同催化剂,只要沾上一口,昏昏欲睡,飘飘欲仙。
众修士被陈三明的情绪感染,也跟着喝了几口,不得不说,这酒当真是好酒,这人,也实在是没什么心眼。
待众人痛饮半坛之后,陈三明的话开始多了起来,他话中三句不离他师尊:“我师尊,那可是天下难得的好人,就是那个嘴,碎的要命。”
此时众修士都喝了些酒,对陈三明的戒备也在逐渐降低:“你是怎么认识你师尊的?”
陈三明也不知是谁问了这问题,但提起他师尊,他似乎眼中都带着深深怀念:“我与师尊也没相处多久,也就五十年。”
他们真正相识在陈三明辞官回家时,但后来听陈三明自己亲娘说,似乎是更早的以前。
当年陈三明的母亲还怀着陈三明的时候,一日上街买菜,正好偶遇一算卦的修士,便有心给自己的腹中的孩子算上一卦。
那修士虽看着十分年轻,但修士总是看不出年龄的,陈三明的母亲就曾见过看着还不到二十岁的修士有拔山之能,因此在她看来,越是年轻,便越是有能为。
而这修士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的光景,长得是十分讨喜,圆眼圆脸,远看就像是一颗灌满汤汁的鼓包子。
他娘觉得,从她多年见修士得出的经验看来,此人定是人不可貌相,越是看着好欺负的,定是越有别人没有的大能为。
于是陈三明的娘当即决定,当这修士开张以来的第一个客户,问问自己腹中孩儿以后是不是能当大官的命格。
那修士也果真如陈三明母亲所料,确实有大能为:“你这孩子,以后若是赶考,一定能一举得个状元。”
陈三明母亲那是又惊又喜,恨不能在地上跳上两跳,孩子以后能有个好前程自是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便千恩万谢、恭敬地放下一整袋的银钱,为的就是那一句状元苗子。
“但,许是还有更好之选,”那修士摸了摸下巴,“夫人您坐。”
“什么好选?”陈三明的母亲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修仙,此时也挂在嘴边,得了极大的希望,“是……”
那修士深沉地点了点头:“修炼。”
陈三明的母亲简直是高兴得要当场背过气,肚子也在不断抽搐,像是腹中的孩子知道了这等好消息也在一同庆祝。
“夫人当心,”那修士一挥袖,一道灵光护住陈三明母亲的肚子,陈三明的母亲也开始逐渐平静下来,“夫人要是信得过我,我可给这孩子取个名。”
陈三明的母亲缓了两口气:“仙长请。”
那修士手指点了点:“就叫陈三明。”
陈三明的母亲不知这名字有何深意,这是她第一个孩子,但也仍是遵从仙长的旨意叫了三明。
“时机到了,我回来接他。”
那修士留下这一句话后,便消失在陈三明的母亲面前。
仔细想来,当是早有预谋。
但陈三明长大后,却不走寻常路,执意要考取功名,为苍生立明,陈母虽觉这孩子还是修炼长生来得好些,却仍是遵从他的愿望,供给他读书,而他也是蒸汽,别人用十多年寒窗苦读,他只用了八年,便中了三元,成了最年轻的状元。
然,当时的圣人不仁,门阀垄断,寒门即便是连中三元也难以在出头,陈三明还未将母亲从劳苦的劳作中解救出来多久,便再一次因为党派之争成为了众矢之的,很快,只能辞官回家,在家乡开了私塾,郁郁不得志。
就在此时,有一人找上陈三明,问愿不愿意同他一道修炼,陈三明可没有母亲那般有识人的本领,见面前来了只包子,百年认定这是骗子,几次拒之门外。
还是一日母亲出来开门,才见是当年那修士,连忙迎进了门。
多年未见,陈母早已满头白发,而这修士却是丝毫未变,圆润的包子脸里的汤汁都还是新鲜饱满的。
陈母一见这修士多年没变,更觉这修士是大能,欣喜之余,便用大棍将还是不信的陈三明强行赶出家门,说不入仙门,以后都不再相见。
迫于母亲淫威,陈三明到底是跟那修士走了,在一入仙门之后,才发觉这修士是真正的高人,也是从那一天开始,陈三明再也不敢小看这薄皮灌汤包,一心一意跟着包子修士许万源修炼。
许是上辈子见过,这两人不知为何志趣十分相投,喜欢寄情于山水,也喜欢弹琴赋诗,闻其音中之意,江山社稷,为万民立命,郁郁不得,国之将倾。
然匹夫力薄,愧对上天,愧对万民,更愧对满疆枯骨!
君,不见万骨埋边疆,不见万民草充饥肠。
陈三明一生在求知己,如今觅得,大喜大悲,痛饮达旦。
许万源身为修士,不能干预国与国之间的争斗,但许万源还是冒着天堑的风险,以国师之名,陈三明在其身后出谋献策,最终扶当时已经被软禁的太子登上帝位,至此又过了十年,才总算是稳住朝政,天下太平。
待陈三明心愿了结后,许万源便带着陈三明回了山。m
当时的皇帝那是百般不愿,甚至为了能留下陈三明放出狠话,若是他走,便一头碰死在正殿柱上,但陈三明心愿已了,也给皇帝培养了不少学生,便一心决定跟着知己修仙,等到天上,也能一同喝酒。
但此时的陈三明才发现,往常所学的圣贤书实是这世间好学之书,那一本本典籍符箓,看得陈三明是头昏脑涨眼冒金星,至此,也起了厌学的情绪。
许万源想了各种方法,就是为了让陈三明能爱上学习,努力学习,甚至连夜在陈三明常看的闲书上写了三篇劝学赋,后来更是将她所有杂书都收了起来,就这,也没能断绝陈三明不愿学习的心,许万源无法,只得将他关入小房间,不背会典籍,不让出门,这才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