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解独到。”
这话似乎正中杨老下怀,让他满面春风,笑逐颜开。
“别再恭维了,快来瞧瞧这幅卷轴。”
与此同时,黄老带着几分急切和激动:“这确是文同亲笔,竹画技法高超,又有三枚朱印为证,绝非伪造。”
众人连忙疾步走到装裱台边,只见平滑如镜的石案上,陈列着两幅看似相同实则迥异的墨竹画卷。
这两幅画已被剥去外层装裱,仅余画心。画纸上,已被一层透明的魔法液浸润透彻。
令林之惊讶的是,这透明液体并未损伤画纸,反而像一层水晶般的保护膜,守护着画卷。甚至在阳光照射下,液体闪烁晶莹,使画中图案更显清晰鲜明。
“果真不假。”
与林之静静欣赏不同,此刻,杨老、俞飞白、赵谦三人已凑近案头,各自取出魔力放大镜,近距离鉴赏这两幅作品。
他们似乎恨不得将眼睛贴在画上,以洞察每一处细节。
常言道,货比货得丢。
如今两幅画并排放置,稍加比较,真伪立现。
两幅画的主题皆是竹,但笔触和细节之间,一眼便可辨别差异。一幅画中的竹叶刻划僵硬,浓淡无辨。
另一幅画中,竹枝、叶片栩栩如生。深墨与淡墨相得益彰,疏密有致,将竹叶描绘得生机盎然,堪称传神。此外,画卷左侧下方的空白处,竹坞、墨君堂、文同与可,三枚鲜红的篆刻印章,昭示了所有真相。
“据文史记载,文同酷爱竹,每任一职,必命人于居所四周栽种竹子。他还把自己的宅第命名为竹坞,大厅称为墨君堂,读书之处则唤作静闲书屋。”
黄老兴奋地说:“这些闲章印迹均可考证,且被公认为真迹。再加上文同的个人印记,可以断定,此画确为文同的墨竹图真品无疑。”
众人纷纷点头,同时他们注意到,文同的三枚神秘图章之外,墨竹图的空隙间还嵌入了几枚鲜艳的赤色封印,宛如魔力符文般镶嵌其中。
林之对这些封印上的名字一无所知,但黄老却如数家珍般揭示,这些都是南宋、元明时期一些在魔法世界中颇负盛名的文人学者。一条隐秘的传承链,穿越时空,维系着秘密。
然而,当画卷传至最后一人手中,恐怕是担忧珍宝引来贪婪之人,他便在真迹之上覆盖了一层幻象画,以掩人耳目。不料,不知何故,此画在智者之间失落,被误认为普通之作,一代代流传至今。
直至今日,画卷落入林之手中,他的慧眼识破了伪装,文同墨竹图的真迹终于重现天日。
讲到这里,杨老不禁摇头,感慨道:“小伙子,暂且不论你的幸运,单是你的眼力就远超常人。真迹上的伪装近乎完美,却被你一眼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