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十分自豪,赵兴洲的语气让她心里舒服了许多,所以脸上也变得和蔼了一些。
“这个,我想吉日都选好了,邓场长不在的话,应该不影响孩子们订亲吧?”
赵民生一听邓新天不在家里,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些不妥。去开会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会议叫副场长代一下也是可以的,反正农场和县里是独立分营的,县里一般也不管农场的事,只是每逢有这么重大的会议时,农场或者作为“各界代表”,或者作为“同级单位”必须得去参加罢了。
“不影响,老邓交代了,他不在,咱们照常举行。”
黄燕开明地道,好象真地怕误了吉时似的。
赵菲听了,有种不太对劲的感觉,但一时也说不出来。邓南是邓场长夫妻的惟一独生女、掌上明珠。订婚可是件大事,邓场长不在场就罢了,邓家在农场的亲戚居然没有来一个?只靠黄燕和邓南两个人撑起这个订婚的门面?
这事情也太诡异了吧?
如果换成不是和赵国强订亲,而是和一个邓场长夫妇都属意的对象订亲,肯定不是现在这种情形。这说明,邓场长夫妻,根本就没有真心实意地要接纳赵国强。
恐怕还是被自已那天的话所逼了吧?
赵菲慢慢想清楚个中缘由,不由得啼笑皆非。看来,订亲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大哥赵国强想要真正把邓南娶进门,恐怕还得看他日后的作为了。
因为看清楚了邓家夫妻的相法,赵菲倒是不急也不惊诧了,她倒是要看看,这邓家夫妇二人,手里有什么牌?打算怎么折腾?反正她这个当妹妹的,能帮大哥到这种份上,大哥还HOLD不住的话,那只能怪他没有本事,也怪不得父母和邓南了。
“那,要不就这样开始吧?”
赵民生听黄燕这么说,楞了楞,虽然也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并没有赵菲想得那么深远。
☆、135。第135章 订婚那点事
赵民生心中虽然起疑,但长期在农场工作的经验,也让他知道,农场的归侨们,被周围的农村本地人称为“番子”。这种称呼,一方面体现归侨与本地农村人的不同,一方面也有本地农村人对这些“番子”不认同当地礼俗的一种“批评”味道在里面。
本地人经常说农场归侨的一句话就是“番子”番番来。意思是说农场的归侨都不按民间礼俗来。
也许,邓新天今天没有在家里主持订婚仪式,也是“番子”本性的一种表露吧!
因为归侨们大都是从小生活在国外,如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地,他们祖上从这里出发,飘洋过海在国外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因为当地国家排斥的缘故,所以他们才回到祖地。
但是毕竟离开祖地这么久了,祖地上的礼俗,早就被他们从小生活在国外的观念和习俗所代替。因此,出现一些不遵守本地民间礼俗的事情,也是难免的。
赵民生不想把今天这个大好日子的喜庆气氛破坏掉,所以选择相信邓新天是“番子”番番来的这种看法,本能地把对邓新天的不满抹杀掉了。
黄燕见赵民生提议订婚,倒也没有推却。戏既然开场,再难她这个女主角之一也要硬着头皮演下去。于是她便点了点头道:“好吧,开始就开始。”
这话说得,一点热度也没有。但赵家其它人白云村里的来人,都被邓家的豪华气派所震住了,再听赵兴洲说邓新天和县长一个级别时,更加仰慕万份,就算黄燕再没礼,他们也不敢挑和“县长”一样大的农场场长太太的礼啊?
黄珍娟本来在村里算是老辣的,赵兴洲红白喜事都是揽头人,她也经常掺和在里面,给人出出主意,跑跑腿做个媒什么的,算是农村老太太里比较有见识和胆量的。
但今天黄珍娟来邓场长家里,见识到邓家的气派,也不由得产生了做梦一般的感觉。自家的孙子,真的要娶邓场长的女儿了?这岂不就是一步登天了?
所以黄珍娟全过程完全是中了魔的状态,显得有点神不守舍,因此对黄燕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热情,完全没有一点排斥,反而觉得这才是场长太太应有的派头。
她倒是没有想一想,再大的派头,能在亲家面前摆吗?
这分明是不把赵家当亲家的节奏啊!
赵民乐挑着货郎担,最远还出过省,算是闯荡江湖的人物了,但任他头脑再精明,也不会想到自家会和一个货真价实的处长攀上亲戚,还是近亲。他脑子里打转的是如何利用这层关系,来给自已争取一些好处,所以对黄燕巴结还来不及,全然不在乎黄燕那高贵冷艳的态度。
随着黄燕一声可以订亲的令下,订亲仪式也就开始了。
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年轻人双方交换了一下订婚戒指,还有一些相应的首饰。幸亏赵国强多买了一根链子,不然邓南给赵民生除了一枚挺大的方戒外,还多送了一块从香港买的西铁城手表。这是她上回去香港探亲时买的,老早就想送给赵国强了,不过当时关系没公开,她也不好送,现在正是机会。
交换完这些东西,就算是礼成。赵国强还要端了茶水给黄燕和邓新天喝,并且亲热地叫声爸妈喝茶之类的。按理,黄燕还得给赵国强一个红包,称为改口费。
而邓南同样也要端茶水敬奉赵民生和刘桂珍,改口称他们爸妈,同理,赵民生和刘桂珍也必顺给邓南一个大红包的改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