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巴巴罗萨行动双方伤亡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米尔德里德是美国人。1942年8月,德国反间谍机关逮捕了46名“红色唱诗班”无线电发报员,缴获了他们的设备。这些设备紧接着被纳粹党卫军特别行动队用来向苏联发送虚假情报。“红色唱诗班”的成员遭到严刑拷打,所有人最后都被德军吊死在柏林的监狱,而米尔德里德·哈奈克和其他妇女成员则被送上了断头台。特雷珀尔在法国被捕,在经受了几轮审讯后,他成功地逃脱了纳粹的魔掌。他在获得自由后飞往莫斯科,可就在这里,他被控与抓捕他的德国反间谍机关私通而再次被捕。在经过了10年的牢狱生活后,他在斯大林死后移居到以色列。

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主要由五部分构成:陆军(占79.3%)、海军(占5.8%)、空军(占11.5%)、国土防空部队和预备队。其中,比重最大的陆军主要分为五个兵种(步兵、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炮兵、骑兵以及空中突击部队),以及一些为铁路、公路、工程、化学、防卫以及通信提供技术支援的后勤部队。

苏联红军中的步兵部队也被称为“步枪部队”,这反映出在苏联人的传统观念里,与纯粹的步兵相比较,步枪手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1941年6月,步兵部队是陆军中规模最大的可以单独作战的部队,占前线军队总数的75%。在战争开始时,苏联红军共拥有303个师,其中88个师正在组建过程中,尚未具备战斗能力。此时,红军步兵部队大致可分为四类:178个基本的步兵师、18个山地步兵师、31个摩托化步兵师(组成机械化军)以及2个独立的摩托化步兵师。

第3章 苏联的防御配置(2)

虽然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只占到苏联红军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它们在大决战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1941年,红军机械化部队规模庞大,由29个机械化军组成,每个军都拥有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这一数目远远多于当时入侵苏联的德军装甲部队。然而,苏联红军当时虽然号称拥有28 000辆装甲车,但实际上只有2 000辆可以真正投入战斗。

苏军坦克部队装备的大多是-26型步兵坦克和快速坦克,配置了45毫米口径的火炮,这些已经被淘汰了的装备却成为德军Ⅱ型坦克的对手。但是,坦克的维护工作以及零部件的短缺成为红军面临的一个不小的麻烦。1941年,44%的苏军坦克残破不堪,亟待大修,而26%的坦克无法就地修理。随着苏军坦克部队被击败,他们在身后留下了许多破烂不堪的车辆。

在东线战场,英勇的苏军炮兵部队给德军部队造成了60%~80%的伤亡。在战争初期,每个苏军步兵师都拥有2个配备76毫米、122毫米、152毫米口径火炮以及榴弹炮的炮兵团。德军炮手对于苏军炮兵的技术能力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火力在预料之中,炮弹的射程也非常有限。

由于老一代共产主义领导人和老兵的感情,苏军骑兵部队被部分保留下来。他们在战争初期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但在后来也有了一些用武之地。坦率地讲,苏联军队在人员构成上带有颇为浓重的民族色彩,每支部队的军官或政委都是俄罗斯人,俄语作为指挥和指导的语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军队在各次战斗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一些人由于对苏联政府不满,乐于投降德军,并将其视为一种解放;另一些人则宁死不屈,血战到底。

苏联所有男女青年都要接受医疗和军事方面的训练,这意味着军人在入伍前就已经接受了超前的军事训练。1941年6月27日,共青团员被动员入伍作为“政治士兵”,最终成为袭扰和瓦解德军后方的游击队的中坚力量。

乌拉!乌拉!

对于德军士兵来说,听到敌人大声地喊着“乌拉!乌拉!”看到这种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拿着刺刀冲锋杀敌的情景,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对于苏军指挥官来说,手下这种全副武装、慷慨赴死的士兵似乎源源不断,根本不必考虑他们的代价。据苏军一些老兵回忆,在这种近乎自杀式的、潮水般的进攻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员配备有武器。那些没有配备武器的士兵,则被告知去捡拾战场上死伤战友遗弃的武器。苏军人潮向前冲锋,爬过战友们的尸体,前赴后继。

在德军34型机枪的扫射下,大批身着棕色军装的苏联士兵应声倒地,但那些没有被击中的仍然殊死拼杀,继续向敌军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这样的场面令德军既震惊又佩服。

一名负责操作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德军炮兵回忆,他所在的炮兵组在战斗中击毁了一辆旧式-26型坦克,“正当我们向这辆-26型坦克靠近时,一名受了伤的、挂在炮塔上的苏军士兵仍然从上面向我们射击。他在坦克被摧毁时失去了双腿,被挂在炮塔内侧。即便是这样,他仍然在用手枪朝我们射击!”

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认定一辆苏军轻型坦克已被摧毁,坦克中的乘员也已全部身亡。然而,就在德军一个师级司令部的官员们在坦克附近的碉堡周围聚集时,炮塔突然旋转过来,紧接着,一排机枪子弹射来,在场的德军人员无一幸免。后来,坦克被德军彻底摧毁。在德军对这辆燃烧后的坦克作了进一步调查后,他们发现,尽管坦克中的3名乘员已经死亡了7天,甚至开始腐烂,但一位重伤的士兵仍然活着。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条件下,在这辆恶臭冲天的坦克中,他居然苦苦等待了7天时间,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击,为自己的祖国消灭一些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些德国历史学家曾宣称,德国入侵苏联实属迫不得已之举,因为苏联早就有了入侵欧洲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苏联除了攫取波罗的海诸国之外,还夺取了位于黑海沿岸的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省,将其边境线拓展到普洛耶什蒂的主要油田附近。此外,朱可夫元帅察觉到德军1941年在边境集结的兵力不断增多,曾提议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实施一次破坏性的进攻,但被斯大林否决了。然而,当德军攻入苏联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与其说苏联做好了入侵欧洲的准备,不如说他们在防御方面做到了严阵以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3章 苏联的防御配置(3)

被牺牲的棋子

斯大林与朱可夫都很清楚西部特别军区,包括与德军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对阵的被削弱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是防御的薄弱环节。在德军犀利的攻势下,这些区域将不堪一击。负责该方向的指挥官是..帕夫洛夫将军,他与部属们均预见到了德军的意图,在积极做好迎战准备的同时,向莫斯科方面发回了警报。当时,帕夫洛夫或许已经隐约感觉到他的部队成了斯大林棋盘上为了顾全大局而故意牺牲掉的一枚棋子。

战后的历史学家们推测,斯大林、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有可能打算牺牲西部特别军区的阵地,从而为进一步动员军队,并在纵深部署防御兵力赢得时间。根据斯大林近乎偏执狂的处事逻辑,他并没有让帕夫洛夫了解自己的处境,因为这样将会打草惊蛇,使德国人察觉苏联方面的意图。于是,在德军发动进攻前,朱可夫已经将突出部的炮兵、装甲部队和桥梁工程团以进行演习的名义撤往后方。帕夫洛夫很可能一直在抱怨他和下属被自己的国家所遗弃。这件事或许决定了他的命运——1941年7月,他死于内务人民委员会用于处决犯人的地下室,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6月,就在德军发起进攻行动的初期,帕夫洛夫与各个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因而丧失了对于战局的一个宏观清晰的了解。也正因为此,他随后对苏军的指挥调度在无形中帮助了德军。他命令明斯克地区的苏军向前运动,增援位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第3和第10集团军。然而,在到达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后,他才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处在德国陆军的不断包围之中。此时,帕夫洛夫尚未察觉赫尔曼·霍斯将军和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装甲部队正在向自己后方逼近,准备实施进攻。德军整个钳形攻势的合拢点位于明斯克——而此时的明斯克经过帕夫洛夫的一番调动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4章 “地狱降临”(1)

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军航空兵和炮兵对于苏军前沿阵地的火力准备,摧毁了作战计划中大部分的预定目标。在遭到突然袭击时,苏联红军仍处于和平时期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伪装和防御措施,重要设施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底下。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轰炸机和歼击机在德军的轰炸中幸存下来。此时,在边境线上,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边防部队正在掩体和哨所中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投入了近2 000架战机,编组成3个航空队:第1航空队由阿尔弗雷德·克勒将军指挥,负责支援北方集团军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指挥第2航空队,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支援;第4航空队在亚历山大·劳尔将军的指挥下,为南方集团军群提供支援。而远在北方的第5航空队在汉斯-朱尔根·施塔姆普夫将军的指挥下,支援从挪威出发的山地部队对摩尔曼斯克的进攻。

早在1940年,德军就强迫波兰和犹太劳工在波兰东部修建了100多处机场和50多条分散的跑道。让·斯捷帕尼克和多米尼克·施鲁格曾经是那些波兰劳工中的一员,他们在回忆起这些工程时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对苏联开战所做的准备。”

确切地讲,德国空军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名义上共投入了1 945架战机,其中,真正能够使用的战机只有1 280架,包括510架轰炸机、290架俯冲轰炸机、440架单发动机战斗机、40架双发动机战斗机以及120架远程侦察机。据德国空军情报官员估计,苏军的战机数量达到4 000多架。希特勒在获悉这个消息后也不免感到震惊。实际上,德军估计的数据至少偏差了50%,他们仅仅探测到了红军在苏联欧洲部分的30%的机场和部队。然而,德国空军认为自身在数量上的不足,完全可以凭借其飞行员的丰富经验和战机的优良品质来加以弥补。在他们眼中,苏联空军的训练水平非常低劣。此外,很多战例表明,苏联飞行员采用的战术同样非常陈旧、刻板。

在“巴巴罗萨”行动还处于计划阶段时,德国陆军与空军之间就曾爆发过一场争论——陆军打算在破晓时分发起进攻,而空军则必须在天亮之前起飞,进入有利阵位,在黎明时分对苏联空军基地进行突击。尽管陆军希望空袭能够有效地压制敌军阵地,却担心飞机在黎明前出动将会打草惊蛇,引起苏军边防部队的警惕。凯塞林从一名飞行中队指挥官的角度概括了这种两难的状况:“我的飞行中队要想形成编队对敌军实施有效的进攻,必须在天亮时进行。如果陆军坚持在黑暗中向前推进,我们就会延误整整一个小时抵达敌军机场,到那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从第2、第3和第53轰炸机大队抽调20~30架“海因克尔” 111型和“道尼尔” 17型轰炸机,它们将在破晓前起飞,每3架组成一个飞行编队,在5 000米高空飞行,以免被苏军发现,最终潜入苏联领空。凌晨3时30分,它们将对边境上一些预定的苏军机场进行俯冲轰炸:第53轰炸机大队负责袭击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白俄罗斯地区的机场,第2轰炸机大队的“道尼尔”17型战斗机负责突袭格罗德诺和维尔纽斯地区的机场,第3轰炸机大队袭击布列斯特到科布林之间的目标。

虽然德军战机可以用大炮或机枪对地面进行扫射,或者应用-50、-250和-500等型号的自由落体炸弹,一种新型的-2型杀伤炸弹还是被应用在了最初的突然袭击中。盟军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蝴蝶炸弹”,但德国空军更喜欢称它为“魔鬼之卵”。这种炸弹重2公斤,有一个带有弹簧的外壳,在下落过程中会像翅膀一样伸展开来,以此来降低落地速度。它在遇到撞击或飞行一段时间后爆炸,杀伤半径达12米。“梅塞施米特” 109和“容克” 87型战斗机可以挂载96枚该型炸弹,而“道尼尔” 17型则可以挂载360枚。这类炸弹对于攻击未装甲目标和飞机特别有效——其直接命中时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一发中型高射炮弹。然而,这种炸弹还有两个缺点:一是比较容易卡在炸弹挂架上,随后爆炸;二是容易在飞机着陆时落在地面上,给德军地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杀伤。后来,经过改进的-2型炸弹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只有在炸弹远离机体时才会打开,就这样,-2型炸弹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集束炸弹。

第4章 “地狱降临”(2)

航空侦察

如今,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光顾苏联领空了,远程高空侦察活动在洛维尔中校的指挥下很早就开始秘密进行了,是由一些特种的 111型战斗机和 2152型轰炸机在9 000米的高空完成的。起初,构成“洛维尔大队”的4个飞行中队对苏军部队位置和桥梁、公路等重要据点进行拍照。从布达佩斯起飞的一个飞行中队对黑海北岸区域进行拍照,从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和布达佩斯起飞的“特种高空飞行中队”的侦察活动覆盖了从明斯克到基辅的所有区域,使用的是一种特殊型号的“容克” 88型飞机。

早在1940年9月21日,德国个别参谋军官就已经获悉了这些计划。当时,正在法国枫丹白露的德国陆军司令部工作的卡尔·威廉·蒂罗少校在日记中写道:“遵照元首的命令,我们将对苏联边境线内侧300公里的地域进行航空侦察,为我们未来的进攻做好准备。而我本人将协助在莫斯科的德国驻苏联武官为我军3支先头部队侦察路线、通信等情况。”

这样的航空侦察活动对于德军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对于苏联地形的了解远不像对于西欧那样熟悉。对于这片将要发起进攻的土地,德军只拥有极少精确的地图,因此亟须确定敌军机场的位置,并对其进行拍照。苏联高层官员或许已经察觉到了德军的这一系列侦察行动,但却对此不以为然,唯恐自己的怀疑会被视为挑拨苏德两国关系的言论。就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两天,一架德军侦察机由于发动机故障被迫在明斯克地区降落,机组人员在苏联方面将其俘获之前引爆了这架飞机。

此时,在6月22日黎明前的黑暗中,驻扎在利沃夫附近的苏军第41步兵师的尼古拉·叶尔尤米上校听到:“飞机发动机的沉闷轰鸣声在耳边响起,声响越来越大,震撼着军营,这种骇人的声响从西面逼近我们的驻地。毫无疑问,这些是敌军的战机,还装载有重磅炸弹……”

苏军损失惨重

“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就取得了空战史上最大的胜利。在苏联的66个前线机场上,至少有1 811架战机被德军摧毁,相比之下,德军仅损失了35架战机。在这些损失的苏联飞机中,有322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毁的,而剩余的1 489架尚未起飞就被炸毁。德军的进攻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开始由中型轰炸机对机场进行轰炸,接着由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对地面指挥部、营房和炮兵阵地进行攻击。

这些空袭像一把把利剑刺入苏联境内纵深很远的地方,沉重打击了列宁格勒附近的喀琅施塔得、比萨拉比亚的伊兹梅尔以及克里米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