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世界电影史百大影片 > 第43部分(第1页)

第43部分(第1页)

在欧洲和美国获得了同样的成功(虽然在美国,曾被人认为有伤风化)。刘别谦利用他所开创的样式,又把诺埃尔·考华德的戏剧《生活的计划》拍成电影,同样也获得成功。但是他根据阿尔弗莱德·萨伏阿的原作摄制的《蓝胡子的第八位夫人》,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反苏片《妮诺基卡》,以及根据维克托里安·萨尔杜的粗俗作品《不稳的感情》拍成的同名影片,都未获得成功。由于他的表现手法庸俗而又沉闷,使他不能象在通俗歌剧片上那样,成为轻松喜剧上的权威。①马利伏(1688—1763),法国剧作家,写过很多喜剧,以细致的心理分析和过分矫饰的词句见称。——译者。

小说家达希尔·哈默特是连载恐怖小说的杰出作家和创造者,他在《风流侦探》这个剧本①中,改正了《天堂的纠纷》中的不道德的色彩,把偷钻石的贼换成一对喜剧性的侦探夫妻(米尔娜·劳埃和威廉·鲍威尔饰)。这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影片是范戴克导演的。哈默特和范戴克利用这一成功,继续摄制了几部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劳埃和鲍威尔这对演员在类似的情境中仍然扮演同样的角色。影片《风流侦探》的声誉不久就被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所压倒,后一部作品以后成了轻松喜剧片的一个典型。①原名《瘦子》(TheThinMan)。——译者。

弗兰克·卡普拉拍摄过各种样式的影片。他在有声电影初期摄制的《奇迹的女人》,是一部对某些宗教派别痛加讽刺的影片。在他那部充满幻想的影片《一日贵妇》里,他把盗匪变成了通俗笑剧中的慈善家,这一成功使他在以后导演工作最出色的时期中经常和剧作家罗伯特·里斯金合作。

《一夜风流》(1933年出品)是一部把陈旧的神话《灰姑娘》翻新的影片。它表现一个经济不太充裕的新闻记者和一位年轻美貌、脾气暴躁的富家女郎,经过80分钟的争吵后,终于结了婚,使她那位脾气古怪、拥有巨资的父亲大为高兴。这些木偶式的人物原是好莱坞影片中所常见到的,但由于里斯金生动的对白,对可笑情境的创造以及他在传统思想的界限内所表现的讽刺趣味,却使这些人物带上了一种新的性格。这部喜剧片摄制费用很少,却获得了巨大的收入。里斯金和卡普拉以后在另一部叫做《第兹先生进城》①的影片中再次利用了同样的主题,把年轻的女继承人改成了脾气暴躁的富翁,把新闻记者改成造谣生事的女记者。这部影片比《一夜风流》获得了更大的成功。①旧译《富贵浮云》。——译者。

在战前整个时期,好莱坞一直在各种改头换面的形式下,使用这些木偶式的人物,有时把一对未婚夫妻的争吵改成一对有钱夫妻的争吵。

霍华德·霍克斯的《养育婴儿》、里奥·麦卡雷的《为明日开路》、乔治·顾柯的《假日》、米契尔·莱孙的《安逸的生活》,都是轻松喜剧中一些成功的作品,这种喜剧也被人称为“矫揉做作的喜剧”。好莱坞大量摄制这类影片,但由于故事老是重复,结果使观众感到厌腻。所谓“矫揉做作的喜剧”实际上乃是一种宣传片。这些轻松的喜剧把观众带到一个除了向女人献殷勤之外不知其他心事的安乐世界里,力图使他们相信每个美国人都有资格当合众国的总统,而且可以和有钱的人结婚。它们证明亿万富豪都是一些天真可爱的疯子,他们放荡的生活并不妨碍他们从事善行或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卡普拉和里斯金的喜剧对好莱坞的老板洛克菲勒家族或摩根家族所表示的尊敬,和过去宫廷弄臣对君主的尊敬,实没有什么不同。

在影片《第兹先生进城》里,一个反抗的失业者企图杀害一个百万家产的继承人。后者为失业者的苦况感动得下泪,决意把他的财产拿出来救济失业工人。但歹徒们却千方百计想夺取他的生命和财产。他们把他拖上了法庭。结果由于他纯朴、善良的心肠而被无罪释放,使他以后能以毕生精力贡献给救济穷人的事业。

在影片《你不能夺去别人的幸福》①(一部根据百老汇的通俗喜歌剧拍摄的影片)里,一个凶恶的富翁迫害一家有精神病遗传的家庭,原因是因为他的儿子要和这家的姑娘结婚。经过一位有德的祖父谆谆教诲以后,终于平息了两家的纠纷,而凶恶的富翁由于学会了吹意大利土笛,结果变成了一位善良的慈善家。①旧译《浮生若梦》。——译者。

伏尔泰在写《老实人》或《米克罗梅加斯》的时候,为了隐蔽他的大胆思想,使检查机关看不出来起见,曾利用了一些诙谐的寓言;而卡普拉和里斯金之所以采取一些陈旧的故事(如《灰姑娘》、《堂吉诃德》等),目的则是为了服从检查机关同时也是为了把某些观念灌输给观众。如果他们不用笑剧的形式和一种与其说是勇敢毋宁说是一种烟幕的“对社会的批评”的话,那么他们的宣传必然很难为观众所接受。他们通过笑来宣传美国民主政体中一切都是尽善尽美,议会能够防止托拉斯的专横,例如《斯密士先生到华盛顿》②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的剧本是西德尼·布克曼编写的,里斯金未参加合作。影片含有一些极美的镜头,可以说是卡普拉的一部杰作。里斯金和卡普拉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都喜欢采取说教的方式,这种说教方式使得那部根据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摄制的《消失的地平线》成了一种令人厌烦的和可笑的寓言。另一部说教的影片《这是约翰陀》是一种叫人们相信一种离真正民主政治颇远的“善意”。然而他们的全部影片都带有罗斯福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②旧译《民主万岁》。——译者。

卡普拉是一个学派的领袖,一个轻松喜剧的大师,而约翰·福特和威廉·惠勒则是具有独立性格的人物。

约翰·福特出生在爱尔兰,长期以来是西部片的专家,他在十五年当中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摄制过很多缺乏创造性而样式又不新颖的影片,但后来由于拍了两部成功作品,即《失踪的巡逻兵》①和《满城风雨》,人们才开始注意他的名字。《满城风雨》是一部描写强盗的通俗喜剧片,由罗伯特·里斯金编写剧本。这种影片本来最适合于卡普拉来导演,但这一点并未妨碍福特把这部影片导演成一出动人的喜剧。演员爱德华·罗宾逊在片中扮演了双重角色:强盗和外貌很象强盗的另一个男子。《失踪的巡逻兵》是一部很优秀的影片,描写12个巡逻兵被阿拉伯人围困在沙漠里,一个个都被杀掉。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由杜德莱·尼古拉斯编写的,他原是一个新闻记者和短篇小说家,有声电影开始以后才到好莱坞工作。雷电华公司的制片人最初对摄制这样一部既没有恋爱情节又没有女人出场的影片,很没有信心。可是福特却被剧本的主题所吸引,宁愿在资金缺少的条件下来摄制这部影片,而且同意在摄制期间不要薪金,只按照假定利润的百分比,领取报酬。这部对白稍嫌罗嗦的影片应用了“室内剧”和瑞典人的经验。它除了利用三一律以外,还把一个自然因素——即充满无形的敌人的沙漠——当作剧中的主要角色。死亡和灾祸,以及人们为挣脱死亡和灾祸所作的绝望的努力,是这部影片基本的主题,这也正是以前由同一导演摄制、描写一艘潜水艇沉没的故事的影片《没有女人的男人》②已经用过的主题。

《失踪的巡逻兵》在上映收入上获得了极大成功。福特和尼吉拉斯说服雷电华公司的老板,以两万美元的微少资金,让他们摄制一部根据李阿姆·奥弗拉哈迪的小说改编的、名叫《告密者》③的影片,这部影片的主题他们构思了好几年。观众对这部影片开始并不十分欢迎,但后来由于这部影片获得多次“奥斯卡奖”,于是突然出了名。影片猫写1916年都柏林地方一个愚蠢的粗鲁汉因为想离开爱尔兰前往美国,向英国警察当局告发了一位爱尔兰的革命者,告密者的背叛行为被揭露出来以后,他被带到革命党人的秘密法庭上去受审,在那里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受到了应得的惩罚。①旧译《孤军魂》。——译者。

②旧译《铁与血》。——译者。

③旧译《革命叛徒》。——译者。

《告密者》比《失踪的巡逻兵》受“室内剧”的影响更大。杜德莱·尼古拉斯是一个深受欧洲文明薰陶的人,他在编写这部影片的剧本时,严守三一律的法则,地点的统一是以浓雾笼罩下的沉闷的都柏林来形成的,这一背景是全部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就如过去德国的旧影片那样。约瑟夫·奥古斯特运用背光和明暗对衬的摄影方法,继承了德国的伟大传统,也就是继承了约翰·福特从前的摄影师卡尔·弗洛恩德的传统。象征在这部影片中占了相当大的位置。按尼古拉斯的解释,告密者吉波在领取那笔以后使他良心负疚的告发赏金时,有一位瞎子在场,用意就在把他的盲目行动更加强调出来。这种细节和影片《蓝天使》中用那位目击两位主人公相会的丑角来预示那位教授将来堕落的手法,很相近似。

《告密者》被很多美国电影史家和批评家认为是一部战前的杰作,但实际上,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采用了一些早已有过的经验。影片的各个部分并不是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特别是它夸张的效果和摄影棚中的布景,更是这样。麦克斯·斯戴纳根据动画片的技巧为这部影片专门编了一套配合动作的音乐,例如当酒倒在玻璃杯中时,音乐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种效果显得非常庸俗,有时令人感到非常可笑。但在这部影片里,福特却忠实地描写了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类似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福特对爱尔兰的情形就如格里菲斯对美国南部的情形一样熟悉。

在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以后,福特和尼古拉斯又接连拍了三部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很失败的影片,即《鲨鱼岛的囚犯》、《苏格兰女王》和《北斗星》。约翰·福特原想把最后这部影片拍得和《告密者》一样成功,然而却失败了,这使他很为灰心,从此他就放弃了美学和摄影方面的追求,转而去拍摄一部完全商业性的影片,即由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当维利凯旋的时候》①。这部影片和他以后拍摄的《飓风》、《四人复仇记》②以及《海底侦察》等影片,完全属于同一类型。他竟堕落到被委派去拍摄一些被人轻视的“西部片”,又回到他艰难创业时期的老路。但杜德莱·尼古拉斯却根据一件邮车被劫的平凡故事编写了一个很精彩的电影剧本。根据这个剧本拍成的影片《驿车》③却是福特的杰作之一。这是一部和他喜用的主题略有变化的影片,在片中他依照悲剧中的三一律格式,描写一群人(在别的影片里他只描写一个人)走向死亡的命运。地点始终没有离开那辆马车,影片杰出地表现了车上载着的各种各样不同个性的人:赌徒、旅行商、嗜酒的医生、妓女、马车夫、行迹可疑的银行家,还有年轻的姑娘。新墨西哥州雄伟的风景、荒凉的山岩和巨大的仙人掌,这些背景突出地表现了马车在风沙中飞驰和印第安人紧紧追赶的紧张气氛。①旧译《少爷兵荣归记》。——译者。

②旧译《四杰传》。——译者。

③一译《关山飞渡》。——译者。

严肃的《青年林肯》和五光十色的《莫霍克人的鼓声》①这两部影片都是不重要的作品。但是,根据斯坦倍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改编的《怒火之花》,就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斯坦倍克所写的这部小说当时打破了销售纪录的话,好莱坞恐怕是不会把它拍成电影的。①旧译《战鼓情花》。——译者。

福特从这部美国文学名著中找到了类似《驿车》的主题,即描写一群人(被银行家从土地上赶走的一个农民家庭)背井离乡,坐着一辆破旧的双轮马车,横越难行的沙漠(象征着美国的各种制度、地主和警察),去寻求自己的前途(失业和穷困)。片中有几个令人难忘的人物,特别是那个母亲(珍妮·达威尔饰)和她的儿子(亨利·方达饰)给人的印象尤深。福特对这都小说所描写的特殊的社会性主题,远没有他对“永恒性”的主题那样感兴趣。影片某些部分离开了主题,追求技巧,而格里格·托兰德那种明暗对衬的摄影方法也过于精巧,结果和显明清楚的主题反而很不协调。

托兰德和福特在另一部由杜德莱·尼古拉斯根据欧仁·奥尼尔的四出话剧压缩编成的影片《漫长的归程》中,把他们这种美学的追求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在这部影片里,他们专门注意阴暗画面的格调,排斥移动摄影,利用景深,以致反而忘记给予那些由于表演呆板而缺乏人性的人物以生气,甚至在某些细节中他们陷于极庸俗的地步,例如影片第一个画面就把那个女人表现得像热带女人那样的“肉感”。……

在珍珠港事件前夕,约翰·福特因为把勒威林描写威尔斯煤矿工人的那部英国小说《青出翠谷》搬上了银幕,而获得了他的导演生涯中最大的商业上的成功。这部说教式的幼稚可笑的影片,描写一个煤矿资本家恭恭敬敬地替他的儿子向一个工人的女儿求婚。它在技术上虽有某些成功的地方,并获得多项的“奥斯卡奖”,可是在艺术上仍然是一部庸俗而平凡的作品。

威廉·惠勒是从战前到战后时期美国一个优秀的导演。他出生于法国,20岁时为寻求幸运,离开了法国,到美国去投靠他的伯父卡尔·莱默尔。他和莱默尔虽有这种亲族关系,可是并没有因此沾光,而仍需在默默无闻的职务中去熟悉他的行业技能。他在无声电影末期才开始导演影片,最后在文学作品的改编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导演的这类影片有:根据丽莲·海尔曼的话剧改编的《他们三个人》①,根据爱德娜·弗勃的小说改编的《来而取之》(由惠勒和霍华德·霍克斯共同导演),以及根据辛克莱·刘易斯的原著改编的《孔雀夫人》。惠勒对这些影片题材的选择,非常认真,对人物的描写特别注意心理分析,甚至还突出他们的社会背景。惠勒的演员(惠勒导演他们很成功)和他优秀的摄影师(马戴和托兰德)都能服从于整个作品的要求。这位导演和福特不同,对技巧不甚注意。因此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平凡,没有独创性,尽管他很有才能和自信。①旧译《学校风云》。——译者。

《死巷》是他在战前拍摄的一部最好的影片(1937年摄制),根据丽莲·海尔曼的话剧改编,描写一些穷孩子在豪华的摩天大楼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吉萨蓓尔》①(1938年摄制)这部影片有蓓蒂·戴维丝完美的演出,重现了1860年前后美国南部瘟疫流行的惨况。《呼啸山庄》(1939年摄制)则是根据艾米莉·勃朗特那部充满热情的小说摄制的影片,改编得非常仔细,但原作的热情还嫌表达得不够。在这部影片之后,惠勒又拍了两部影片,一部是很杰出的《西部人》②(1940年摄制),另一部则是根据索茂塞特·莫汉原作改编得非常平凡的《书信》(1941年摄制)。在这以后,惠勒在《小狐狸》(1941年摄制)中达到了冷酷无情的高度,这是根据丽莲·海尔曼的另一出带有悲剧色彩的话剧改编的影片。由于惠勒的导演才能和蓓蒂·戴维丝的杰出的演技,便这部影片带有一种人和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