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领导力不仅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同样决定着企业内部能否和谐。如果领导者能够充分释放员工的人性需求,并协助所有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企业内部将获得最大化的协同和和谐。反之,企业内部将产生争权夺利与党派林立的现象,而且一旦员工得不到充分的自由和平等,他们将选择离开。与之相随的是企业发展缓慢,乃至亏损倒闭。
卓越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成就事业的幸福感,也能够为顾客提供出色的价值服务。他们所做的一切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而失败的企业则恰恰相反。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1)
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
“管理界必将发起一场新的革命,革命的对象是管理者所象征着的人管人观念。”管理界存在一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对管理夸夸其谈,但对管理真正的目的却含糊不清,甚至一无所知。由此,我觉得有必要对管理的效用做一次简单的描述。
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主要反映在用途上。管理同样如此,如果不了解管理的用途,便是在错误地使用管理这门学问。
学者们总是潜意识地认为他们研究的对象原本便存在世间,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对管理的研究如此,对领导的研究同样如此。在他们看来,管理或是领导的用途根本无须解释。事实正相反,许多领导者往往知道应该怎样对员工进行管理,却因为搞不懂管理的目的而遭遇失败。
管理的对象是谁?这是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在许多人看来,管理是针对员工的,因此就产生了管理者与员工的二元对立现象。“管理仅仅针对员工”观点产生于一种对人性抹杀的观念:承认人与人是不平等的。管理者享有员工无法享有的权力,可以不受管理的限制。这是管理界典型的错误认识。
第一章管理者的终结——管理的对象应该包括含领导者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
第二个关于管理的问题是谁来承担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包括五个方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前四个职能是需要有人参与的,这些恰恰又是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最后一项职能——控制则必须要通过一种规则来进行。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将管理的职能分为两个部分:领导和控制。这样,企业管理就会出现以下局面:一部分人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这些人是企业的领导者,他们计划和分配着其他人员的工作和责任,但不具备评估和考核的权力。评估和考核应该由规则来决定,也就是由控制来完成。由此,企业管理将分为两种核心职能:①领导者负责领导员工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领导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②企业内部拥有一种所有成员都认可的规则控制着日常工作行为,对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自身职责的人员进行惩罚,包括领导者。
我们是否可以更为大胆地得出一个结论:管理者将自行消失。或者可以说管理者是企业中的寄生虫,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职能完全属于多余。领导者和规则的存在已经完全将管理者转化为一个失去职能支撑的群体。因此,管理者要么转变为领导者,要么面临消亡。
第一节谁需要管理者
“人从本质上来说,是渴望工作的。”
——托尔斯坦·凡伯伦宣告“管理者”的终结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因为,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根本没有什么人需要管理者。在企业内部担任管理职能的不应该是人,而应是规则和制度。
真正优秀的企业内部总是蕴藏着一种秩序,这一秩序的存在使得所有企业成员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从而导致管理者成为多余。看到那么多的企业设计众多的管理职务,而这些职务对于企业的增长和发展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深感难受:作为一名管理学者,我竟然不能够为企业去除这些多余的职务而提供指导。更重要的是这些多余的职务不但无益,而且能够促使企业进入混乱无章的局面。
BOOK。▲虹桥▲书吧▲
第15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2)
为此,我对众多企业组织进行了深度分析,在获得了全面而细致的信息之后,我决定为消除企业内部多余的管理者而提出方向。我们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从它的源头进行,那么,要消除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谁需要管理者?”这一问题。
在许多企业领导心目中,他们认为员工是需要管理的。他们对管理的认识是建立在员工总是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的假设基础之上的。然而,当他们对员工进行细分并分析之后,将会发现许多管理是多余的,或者说管理只是防微杜渐的一项措施,而且这项措施根本无须管理者的存在。
我相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消除了目前规模庞大的管理层,将会为企业带来一个飞跃:沟通效率迅速提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得到提高、闲置人员的清除、经营成本的降低等等。当然,一切行动都必须建立在某种清晰的道理之上,因此,我们首先来宣告管理者为什么是多余的。
无人需要管理者
在许多领导者那里,员工被分为四种。与此同时,他们为四种员工提供了不同的命运。这四种员工便是:
1?能力出色且认同公司文化的员工
不用说,这类员工在企业内部肯定能够得到重视,并且会获得提拔和晋升的机会,许多领导者认为这一种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无可否认。但是,现实中,这样的员工在企业内部屈指可数。尤其是随着个体的复兴,每个人对自身的个性、价值和身份都有着明确的需求,企业似乎很难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因此,这类员工将会越来越少见。根本的原因在于未来没有多少人继续深陷于生存和就业危机之中,也就是说人们缺少德鲁克所说的“恐惧”。我将在第三章中对个体的复兴进行全面细致的阐述。
2?能力一般但认同企业的员工
这类员工也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毕竟拥有能力的人并不多见。再说能够对企业产生认同的员工已经非常难得了,因此,领导者将会对这些人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拥有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同样,随着个体的复兴,这类员工也将逐渐减少。企业要赢得员工的高度认同,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3?能力一般且不认同企业的员工
领导者们对这类员工似乎没有丝毫怜悯之心,他们总是选择让这类员工离开,只有极少数企业信奉终身雇佣制,如IBM公司,但在遭遇困境时,IBM还是选择了裁员。一些企业在创业之初强调公司是家,但一旦陷入困境时,公司领导层将迅速放弃这一原则,公司不再是家了,如联想公司。
4?能力出色却不认同企业的员工
对于这类员工,领导者的看法不太一致。一些领导者如韦尔奇选择狠心让他们离开,因为,他们身上所拥有的不同的文化气息将打破公司已有的组织文化,带来不必要的内部波动和不安。稳定是许多领导者的第一要旨,但往往稳定也是企业的发展障碍之一。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在成名作《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曾讲述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那些一味追求稳定的企业或许有可能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虹←桥←书←吧←。←
第16节:第一章 管理者的终结(3)
企业由这四种员工组成,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种员工中谁需要管理者。
第一种员工能力出色又认同企业文化。这样的员工具备责任心和积极性,他们对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有着清晰的界定和认识。他们能够通过自我控制完成份内的一切工作,他们将履行职责视为起码的职业道德。因此,管理者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第二种员工能力不佳但认同企业,这类员工因为能力缺失对企业更是惟命是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