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而言,可能朱重八的童年,三天能吃上两顿饱饭,就大约算是过年了。
“宋濂去拜访周易,可是为了一本书?”片刻之后,朱元璋强行平复了心绪,开口问道。
“《古文观止》,是对古文的辑录。”
“如何?”
“下官不懂。
但在士子中,争相传阅。”
锦衣卫武官听着朱元璋要他评价《古文观止》,黑脸涨得透红,无奈答道。
“好。”朱元璋也不难为锦衣卫的武官,
“那便给咱拿一本来,咱倒要看看,这为了万民‘活着’而读书的人,能做出什么文章来!”
南京城,仁义书肆。
“宋师兄,生意兴隆!”
周易送别宋濂之后,就给学堂里的学子放了课,连忙跑到仁义书肆来。
书肆的掌柜宋仁义,是周易父亲早些年的学生。
宋仁义出身于游商家庭,幼年便随着父亲走南闯北。
读书识字后,便在南京城开了一家书肆,定居下来。
人如其名,当得上“仁义”二字。
正因如此,周易两年之前,找到了仁义书肆,把《古文观止》交到了掌柜宋仁义手中。
如今《古文观止》搅得南京纸贵,固然因着《古文观止》本身的质量,但和掌柜宋仁义的售卖,也脱不开关系。
“托小周先生的福。”
宋仁义听着店里伙计招呼,小周先生来了,连忙出迎。
宋仁义打心眼里佩服周易,不单单是因为周易是宋仁义老师的儿子,更因着近些年售卖《古文观止》,赚下了不菲的金银。
“小周先生,这是去年的账款。”
宋仁义把周易让进内室,沏茶寒暄几句,便开口道。
“相信宋师兄。”桌子上的账单,周易连看都没看,放到了一旁。
周易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字条,递给宋仁义。
“吾文好法唐宋,何为文?
文以载道。《古文观止》,篇篇均为佳上。
初习文章,观《古文观止》,观之止矣。
宋濂。”
宋仁义神情严肃,慢慢读着字条,读到最后的落款,不由惊呼出声。
太史公!
太子之师!
朱元璋口中的开国第一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