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盛唐风月百度 > 第191部分(第2页)

第191部分(第2页)

从前在万年县廨中;万年尉总共六员;为了六曹的分配问题明争暗斗不断;而如今他升任门下省左拾遗;正员官五人;员外置内供奉三人;也就是总共八个人。当初空出来的这正员左拾遗;三个员外官再加上外头无数人盯着这一空缺;却不想杜士仪从天而降将其收入囊中;那三个内供奉自然全都是心中愤愤。然则相比监察御史里行;左拾遗内供奉在俸钱料钱庶仆职田等等全都和正员并无差别;只少一个名头;三人也只得把这憋屈吞回了腹中。

而四个正员官每一个都历经了两任甚至三任官;最年轻的三十一岁;最年长的四十二岁;相较之下;入仕尚不满一年的杜士仪资格嫩得能掐出水来。等到杜士仪见过所有人回到了直房;他们便公推了年纪最大的左拾遗窦先过来。

看上去四平八稳相貌清奇的窦先和杜士仪说了两句客套话之后;便含笑说道:“早听说杜十九郎文笔雅丽风骨清奇;今ri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论理你刚刚上任;先应熟悉内外;再履行谏官之职;然则正好有处士上书;时质疑我等位卑却riri得侍君前;未见重谏之情;而见轻士之心。兼且拾遗补阙之职全都是古来未有;既有左右谏议大夫;又有御史台;何必留我等虚应故事;故而源相国授意我等拟文一篇加以驳斥;我等思来想去却一直没有动笔。今番杜十九郎既是备位左拾遗;不若为我等解决了这一困厄如何?”

门下省地方虽不小;然则源乾曜一个人占去了正堂后头最好的地方;裴璀是东边小院;其他人也都是按照官职各占一地;如左拾遗便是正员官和员外官分处两边各五间廊房作为直房;眼前的窦先和其他三人今后很长一段时ri之内;都得和杜士仪抬头不见低头见。于是;杜士仪扫了一眼其他人;见书案之后的他们全都是点头赞同;仿佛自己是最合适人选的心情;他不禁笑了起来。

“既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杜士仪答应得爽快;窦先等人自然全都表了一番谢意。而斟酌这么一篇文章;就不如杜士仪口头答应这般爽快了。他如今已经搬出了永丰坊崔宅;而崔泰之也已经回来住;他就不好立时登门相借藏书。次ri一大清早;他踩着满天星斗到天津桥前准备等候上朝;见这常朝ri在外等候的官员三三两两相互闲话聊天;他却是放眼其中无人相识;一时索xing低头沉吟昨ri不得不应下的这篇文章。正思量间;他就只听得有人叫了自己一声。

“杜十九郎。”

抬头见是一个面貌陌生的长者;他不禁微微一愣;却只见这长者笑道:“十四郎多次提到你;想不到他才刚刚授官;你却已经官历第二任了。拾遗乃是谏官;你需得用心才是。”

所谓十四郎;杜士仪熟识的人中就只有一个韦礼;因而他立刻便意识到;用这种口气提到韦礼的;多半是其嫡亲伯父御史大夫韦抗。因而;他少不得用恭敬有礼的态度谢了教诲;眼见得端门前头传来了诸相公入宫;诸郎入宫等诸如此类的传唱声;他便找到了窦先等人的位置。

好在今ri不是朔望大朝;不用由那比大明宫含元殿更巍峨壮阔的龙首道;上那武则天当初引以为傲的明堂;也就是如今的洛阳宫乾元殿;这折腾也少一些。在寒风中入殿朝参;前前后后约摸一个时辰多一些;朝会终于到了末尾;接下来扈从皇帝离去;廊下赐食;热汤热饼管饱;再加上门下省就在左近;他顶着风回到直房的时候;总算是身上还有些热乎气。

一想到接下来每天都要经受如此折腾;他忍不住打心里生出了几分畏惧。然而;如今是别人都恨不得能够riri上朝常见天颜;他这话对谁都没处说;只能在心里嘀咕嘀咕算完。而更加重要的是;他的手头还压着一篇被“寄予厚望”的文章。如此几ri下来;竟还是姜度不知道从哪儿得了消息;直截了当往他在观德坊的私宅送了好些自从武后设立拾遗补阙之职开始;历任这些官职的名人奏疏抄本;也不知道从何得来。

左拾遗的职责;他曾经仔仔细细地研究过;王容又转达过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的评判;再加上这一两ri他啃的奏疏;他心中已经有了一点底子。这一职官是武后年间方才开始有的;出任的那些前辈们除了有陈子昂这样的著名诗人;也有张九龄这样的文人雅士;因而对于文辞雅丽的要求极高;窦先等人辞之以文采不够;不过是一个托词;想考较考较他才是真的。正因为如此;容不得半点马虎。

磨墨良久;他方才取笔蘸墨;摊开一张小纸笺;落下了最初的几行字。

“左右拾遗补阙;为则天皇后当年所置;riri得侍君前。因名及义;天子近臣;于驾前供奉讽谏;拾遗补阙。凡朝廷政令;措置举事;若有不便于时;有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

这是关于拾遗的职责所在;他顿了一顿;这才继续写道:“其选尤重;其秩却卑。然重选卑秩;非见轻士;而见重谏也大凡人之常情;位高则贪位;身贵则惜身。贪位则偷合众议而不言;惜身则苟容上峰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置;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贪;身未足惜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上不忍负君恩;下不忍负民心也。”

觉得这番话已经差不多了;他不免搁下笔思量如何展开结语;突然眼睛一亮;当即奋笔疾书将腰腹到结语一气呵成。短短二百余字从头到尾看下来;他随手改了几个不妥的字;继而誊抄好了;等其墨迹晾于便欣然拿着站起身送到了窦先跟前。

“窦兄;前几ri所嘱之文已成;请君评鉴。”

jing彩推荐: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三百零五章 卓荦奇才,济世之器

read_content_up;

想要官拜拾遗补阙;雅有文词几乎是先决条件。御史乃言官;拾遗补阙是谏官;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需要上书谏诤的情形;因而文词不佳者决计无法胜任。杜士仪此前固然名声斐然;可对于这些几乎都走过那条科举制举之路的左拾遗来;考较新同僚是否名副其实;是否有资格跻身拾遗这一谏官的行列;这几乎是一个惯例了。

于是;杜士仪到窦先面前如此一;四座其他三人立刻都聚了过来。

“奇文共欣赏;倒要拜读杜十九郎的美文”

“窦兄不若直接读给我等听一听如何?”

在这七嘴八舌的声音中;刚刚一扫之下;已经差不多看完全文的窦先不动声sè瞥了一眼一旁的杜士仪;也就沉声诵读起了全文。待到腰腹处;他微微一顿;这才欣然诵道:“夫位不足惜;恩不忍负;然后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臣本樊川竖儒;岁方任万年尉;岂料圣意擢居近臣;得与诸文词雅丽之前辈为僚友;不胜惶恐……”

前头是阐述拾遗之职位卑选重的原因;后头则是盛赞门下省诸左拾遗皆文词优美的名士;这一整篇奏疏言简意赅却又丝丝入扣;窦先几乎挑不出半点毛病来。而看看周遭其余三个同僚亦是面露笑容;显然对杜士仪这一篇驳斥别人抬高同僚的文章很是满意;他自然不为己甚;当即笑着道:“果然不愧是人人盛赞的樊川杜十九郎;好文笔如此好文章呈送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