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要和三不少”
这场灾害给了大寨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也给了大寨人一个创造奇迹的难得机遇,使人们充分施展各自的聪明智慧和雄才大略。爷爷召开了支部会,和支部的同志商量了再商量,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研究了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最后,确定了“三不要和三不少”的原则。“三不要”是:不向国家要粮,要款,要物资;“三不少”是:社员口粮不少,集体库存粮不少,向国家卖粮不少。
这一原则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支持。社员们明白,不要国家救济,意味着要自行解决一系列困难,包括集体资金的不足,生产生活用品的缺乏等等。但这一切,并没有难倒他们。爷爷说:“城市里的大楼咱盖不起,咱们可以在下面一排修窑洞,上面一排修房子,又省地方又防漏水。家家户户没院墙,可以像城市一样修成通长一条街,搞一个城镇化的大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寨精神(8)
大寨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建家园,受到了全国各界的肯定,各地纷纷寄来信表示敬意。后来,来的信多了,爷爷就叫人一天读一份,鼓舞士气。
一天,在大柳树下的饭场会上,爷爷端着饭碗,胳肢窝下面夹着一个邮包,人们从他的笑脸上看出,一定有什么好消息。他举起纸包晃着说:“这是远方给我们寄来的物质支援。”社员们纷纷喊着:“你退回去吧!”没想到这次他却一反常态,说:“国家救济可以不要,但这个一定要留下。”人们好奇地问,究竟是什么珍贵东西,比国家救济还贵重呢?他卖够了关子,打开邮包,原来是一封信和一沓用报纸糊好的信封。大家一看不禁哄笑起来:“还以为是什么稀罕物件,原来是些废报纸信封。”
爷爷说:“依我看,这比稀罕物件更贵重。”他让一位社员念了这封信,信是内蒙古一个回民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们寄来的。信上说:“我们学习了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教育,要把大寨精神落实到行动上,估计全国给大寨寄信的人一定很多,回信需要信封,我们利用旧报纸糊了100个信封,礼轻情义重,表示对你们的敬意。”
大寨人深受鼓舞。1964年春,当他们信心百倍地开展生产自救的时候,县里组织各公社头头来大寨参观。爷爷向他们介绍时说:“大寨打算在3到5年内恢复所有被破坏的土地。”有个主任暗地里讥笑:“听,这家伙又在吹大话。光那边后底沟就够他干三五年了。”这话偏偏让爷爷听到了。等那些人一走,他一发狠,带人花了17天,就将后底沟修整恢复了。
那年制定生产计划时,他提出“减地不减产,亩产过‘长江’”的口号,立下了把大寨建成社会主义富裕新农村的宏愿。又有人说:“陈永贵连南河(指昔阳县松溪河)也过不去,还成天嚷着过‘长江’哩!”饭场会上,爷爷端着碗,边吃边说起了这事。
人们议论开了:“咱们的成绩是明摆着的,他们怀疑什么?”爷爷说:“人家不相信,说明咱们做出的成绩还不够,还不能让人信服。”大和嚷道:“脑袋长在他脖子上,咱还能挡住人家怀疑?不过咱们有办法,今年努力亩产800斤,过了‘长江’,看他信不信!”爷爷放下碗说:“人家说了,每年春夏秋冬都要来看。”便良说:“咱们加紧干,一天变个样,还怕他们看吗?”小和说:“老鼠拖木锨,重头在后边,咱们拿出更大的成绩给他看!”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起来。爷爷听了一拍手说:“对,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在困难面前,还是在胜利面前,不论是受到表扬,还是受到批评,都要坚持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精神。”
接着,他们制定了“五年恢复土地,十年建成新村”的计划,把劳动力分成三路,60%的劳力去扶苗修地,准备种麦;20%的劳力去割蒿沤肥,准备明年的生产资料;20%的劳力烧砖、烧石灰、修窑盖房。在执行中,提出“白天治坡,晚上治窝”的八字方针。大寨人从此不分好天坏天,不分农忙和农闲,白天到山上的庄稼地里干活,晚上在村子里突击两个小时修房。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
在那些日子里,爷爷成天扳着手指算节令,每天要观察好几次地温,真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过度的劳累使他的牙疼病又犯了,他却喊着“牙疼不是病”照常上地。有一天,他发烧了,回到家后对奶奶说:“身体不得劲,实在坚持不住了。” 没想到这一病却惹下了麻烦,村里人都来看他。村里各家的门户都是敞开的,谁想来一抬腿就来了,不需事先征求主人的同意。来探望他的人这个出,那个进,像赶庙会一样。这个送汤,那家送饼,反倒让他难以安神。他不想麻烦大家,就挣扎着上了地,硬挺着熬了几日,病反而逐渐好了。除了奶奶,别人都不知道他的病为啥好得这样快。
他鼓励干部们说:“现在是船到江心,不进则退,闹不好有翻船的危险。社员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劲头很大。这一仗打好打不好,就要看咱们干部是不是指挥得法,能不能带头冲锋陷阵,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谷雨那一天,在干部们的带领下,三路兵马一齐上阵,八驾牲口同时开犁,播种队促运肥队,运肥队促整地队,一场紧张的春播战斗打响了。他是春播的总指挥,哪里最紧张,他就到哪里劳动;哪里有了问题,他就到哪里解决。他比社员起得早睡得晚,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从播种准备到结束的85天中,尽管参观访问的人很多,需要会见接待;但他仍有83天半没有离开过第一线。这段时间里,虽然老天爷三天两头下毛毛细雨,但是人们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他们说:“小困难不在话下,大困难踩在脚下。踩着困难往前走,困难就得趴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寨精神(9)
他和几个主要干部,个个都像是铁打的硬骨头,一年忙到底,休息时间很少,社员们也深受影响。出勤表上记载着许多人一年参加劳动350天左右。有位老人,10年来居然没有一天缺过勤。
在抢险救灾中涌现出了一支享誉中外的“铁姑娘”队,23个姑娘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15岁。她们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危险就冲向哪里。郭凤莲能歌善舞,带领铁姑娘坚持在田间地头演出,编演文艺节目,高唱革命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谷苗刚被扶起来又被刮倒了,可郭凤莲、赵素兰都说:“刮倒了,再扶起来,看老天爷厉害,还是姑娘们干劲大。”姑娘们按照爷爷的吩咐,边扶苗边唱歌,激励人们的斗志:“高山挡不住太阳,困难吓不倒英雄汉……”
嘹亮的歌声震荡着山谷,穿过山梁,一直传到远方。凤莲的姥姥听出了凤莲的歌声,直起腰望了望,擦了把脸上的汗,笑了起来。宋立英领着妇女们在一洼洼积水的地里扶玉米,一些年纪大的妇女们为了防止滑倒,索性跪在泥地里。一人扶着倒在地里的玉米,一人抓泥盖稳玉米根。她们滚得满身是泥,听到远处的歌声,也随着唱了起来。
歌声赶走了疲劳,歌声唤起了斗志。人们累得腰酸腿疼,却越干越有劲。那边便良也领着一队人马将倒伏的谷子一棵一棵扶起来,然后用草扎成一小把。不一会儿,一束束谷子就直直地竖立起来。他们溅满泥点子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经过几天的搏斗,捷报频传:几百亩庄稼全部站起来了!
人们站在山顶上望去,尽是绿油油的梯田,那些经过扶苗追肥后的庄稼显得茂密繁盛,叶子使劲地向上伸展着。一阵风吹过,庄稼叶子“哗哗”地响,像是在鼓掌庆祝胜利。爷爷欣喜地说:“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东西,你退一尺,它就敢进一丈。咱们不怕它,勇敢地迎着困难上,困难就乖乖地趴在地下。咱们这不是熬过来了吗?”
在大寨创业的过程中,干部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赢得了群众的一片喝彩,获得了各自有趣的雅号。如:好领班陈永贵、好参谋李虎妮、铁姑娘郭凤莲、铁肩膀梁便良、万笔清贾承让、老英雄贾进才、常不闲宋立英、时事迷贾来恒、猛张飞赵大和、绵羊姑娘贾存眼、爱社迷赵小和等等。这些雅号是他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也是群众对干部们打心底里的赞扬。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有雅号的还是没有雅号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东西,这就是大家所称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敢叫日月换新天
1963年是大寨的“七灾八难”年,除了这次特大洪灾外,大寨还受到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全年共遭受大小灾害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