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规模化能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看到许多名牌产品,其质量好、包装精美,它们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地做广告,我们一定会想其产品研发及制造成本肯定很高,但实际上,它们的成本并不比同类产品昂贵,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规模化的力量。由于生产规模大,投入研发、原料、生产、流通和广告等环节的成本被摊薄,尽管产品的总成本提高,但是单位产品的成本却不断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也会进一步扩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8)
第三,对于生产者来说,在“新经济”中,新经济类型的产品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生产者将知识与技术直接投入生产过程,投入的越多,新增的投入给生产者带来的报酬就越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某种大型软件开发成功以前,所有的投入都是作为经济学上所谓的“沉没成本”,没有任何收益;恰是导致软件开发得以成功的最后一单位的要素投入,决定了这一生产过程给生产者带来所有的报酬。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者向社会提供的新商品与服务量的不断增加,由此项产品或服务带来的报酬也不断增加。比如提供因特网接口服务的厂商,使用接口服务的人越多,即上网的人越多,软件产品的使用人数也就越多,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就越高,也就更愿意出高价来购买你的服务,使你的边际报酬不断升高。而且,这种报酬随着使用你的产品与服务的人数的进一步增加而呈现出更稳定的增长趋势。
因此,很多人只为操作系统升级就得向微软不断送去更多的钱。对于消费者来说,“新经济”可以带来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增,如所谓的品牌消费,在一定的限度内,消费的著名品牌越多,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满足程度就越高。再如上网,IT业内调查发现,上网者平均上网的时间总是趋向于越来越长,这证明了上网者在消费网络提供的服务过程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
传统经济规模化优势已经体现出来了,然而,信息时代的信息化产品,使得规模优势更加明显。一旦信息产品形成规模后,后来者想进入同一市场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为,最初的信息产品开发的固定成本相当高,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这样,后进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不仅无法挽回以前的投入,而且很难生存下去。
大多数的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的软硬件、医药产品、航天、电讯器材、生物科技与遗传工程的产品,研发费用都非常高,但是一旦开发成功以后,从事大量生产的边际成本非常低,甚至接近于零——因为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原料非常少,如药丸、计算机软件。厂商在开发此类产品成功以后,可以用非常少的成本将此产品迅速地推广到全球各地,占领市场。
由于单位变动成本很快地降低,所以一旦大幅度提高产量,卖得数量越大,赚的钱就越多。这与知识活动的特性很有关系——知识产生的结果很容易复制。比如说,一本书,就很容易复制,Microsoft做的软件真正在发送的时候,它的复制成本很低。所以,在这种产业状况下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占有率,把它的产能补满。比如说积电公司,每秒都在算它的机器折旧和机器利息钱。
知识经济还有另一个特色,复制成本很低。这一特质带来的其实就是赢家通吃,而且这个倾向会越来越严重。互联网开放以后,信息的通透性变得很高,比如问IBM的笔记本计算机多少钱,以前需要到处去问,还很麻烦,现在随便到网络上跑一趟,价格的讯息就会全部搜索到,所以大家的信息都是一样的。
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愈弱,弱者甚至没有生存空间。信息时代的竞争过程中,面对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其博弈策略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于零!因为一个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在位企业不担心降价,甚至可以采取免费(如微软浏览器的免费捆绑)策略。
1马太效应无处不在(9)
市场竞争和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这样无疑会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而这也正是马太效应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齿轮效应:原因分析之二
在欧洲和非洲环抱着的地中海区域,有一座美丽的岛屿——西西里岛。2200多年前,西西里岛上有个叫叙拉古的城邦国家。
有一天,这个城邦国家的一位中年人对国王陈述自己研究的杠杆原理,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数学家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地球。”
国王听后,大笑不止。
“虽然你是我的亲戚,但是我也不要华而不实的空话,你能实际表演一下吗?”
“亲爱的国王陛下,我刚才是打个比方,那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解释着,“我的意思是,我能够用很小的力借助工具和机械推动很重的物体。”
“好呀,那你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国王指着窗外海边上刚造好的一艘大船,“随便你用什么工具和机械,只许你一个人,把这艘船推下水吧。”
几天以后,阿基米德再次来到王宫,邀请国王来到这艘大船边。
“尊敬的国王陛下,”阿基米德把一根绳子交给国王,“请您拉动这根绳子吧。”
国王疑惑地看着阿基米德,拉动了这根绳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艘大船缓缓地向大海移去。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大船平稳地滑进了大海。以前要上百人才能移动的大船,国王今天一个人就能移动了。
实际上,阿基米德利用的是杠杆的原理,他设计了一套杠杆滑轮系统,推动了这艘大船。
与杠杆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齿轮效应。拆开钟表,我们能够看到一大堆齿轮相互连接在一起,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又带动更大的齿轮,形成了秒、分、时的相互关联。
钟表可谓是人类最精妙的发明之一,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要转许多圈;时针走一圈,分针要走六十圈;分针走一圈,秒针要走六十圈。
齿轮效应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大人走一步,相当于小孩走两步甚至三步;大企业不发展则已,一发展就将小企业远远丢在后面;由于总量之间的差别,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长2个百分点,等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增长几十个百分点。
领先效应:原因分析之三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是马太效应的又一解释。有些差别,刚开始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最后却可能导致天壤之别,这一理论与8020法则正好吻合。
但8020法则有一个局限,它只能表现出某一时刻的真实情况,在这点上,混沌理论所说的“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正好能够提供帮助——一开始,一个小小的领先能变成双方较大的差距,赢家迅速达到优势位置;而后平衡再一次被打破,另外一个微小的力量又开始发挥巨大的影响力。
一开始,如果51%的驾驶员靠道路左边而非右边行驶,那么就可能形成向左行驶的交通规范;早期的时钟,如果51%是绕着我们现在所谓的逆时针方向走,那么时钟“逆时钟方向”运行也是合乎逻辑的。事实上,佛罗伦斯大教堂的时钟,就是逆时针走的。但在1442年大教堂建好时,当权者和钟匠已经以
小时,顺时针方向的时钟作为标准,因为那时大多数的时钟都是顺时针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