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例子,军政府为了支持董氏石油,去年减免了其一切的税收,连关税都免了。这样一来,董氏石油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但是,董氏为了减少在美国受到的压力,与美孚石油达成协议,双方联手,几乎要把英国石油公司极出了市场,后来,依靠英国的势力,英国石油公司大力反扑,从而,各自占据了三分天下。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使用四轮马车的历史很短暂。但到了这时候,却成了一件好事。当欧美各过由于习惯等原因,拒绝使用汽车时,汽车却很快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当然,这与董氏在汽车上的技优势,也有一定的关系。
太平汽车厂拥有现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卡车生产线,可以年产卡车一万辆。虽然,流水生产线很早就建好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的基础产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生产线一直不能正常运转。陆陆续续生产的卡车中,合格率一直不高。
国防军在二次革命时,所配备的千多辆卡车,基本就是,汽车厂开工至此生产的所有合格品了。好在董氏预计到这些情况,一开始,就设立了大量的技术学校,在不断的培养技术工人。并不断的建设各种工厂,如,橡胶厂等。于是,董氏在比较高成本的情况下,开始了生产。至1914年,汽车厂已经能正常生产了,成本也有所降低。降低到略低于世界通常水平,这种情况是不会令人满意的。中国工人的工资待遇较低;董氏又采用了许多措施节约成本,如流水线;目前,还有许多有利条件,成本仍然与其它厂商相仿佛,怎么会令人满意?但是,事情也是没有办法。在美国,某些部件可以批量采购,供应商同时供应许多厂商,生产量很大,而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现在则不然,董氏的绝大部分,如果不说是全部的话,都要自己生产,产品多半只供应给自己,价格自然上涨很多。董氏虽然有意识想扶植一批供应商,但短期内,成效不大,暂时是不必考虑了。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董氏为了降低成本,统一制定了行业标准,虽然只在内部实施,却为将来创造了条件。
现在正以每月1100辆的速度,持续稳定地生产公牛牌重型卡车,以及逐鹿牌轻型卡车。逐鹿牌轻型卡车载重量为2。5吨,最高速度32。5kmh,。轻型卡车的生产还是在试生产阶段,以后还要看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反应良好,那么,正在建设中的新生产线就会以生产轻型卡车为主。而刚刚建好的生产线,则是生产小汽车的,设计产量为年产一万辆,并为改造预留了空间(改造后为五~十万辆)。小汽车时速最高75kmh,经济时速50kmh,可以乘坐两人。一切均采用成熟技术,以简单、便宜、可靠、便于操作为理念——当然,外形的设计力图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也注意了美观——所以,生产成本很低,售价应该控制在800~1000元之间,预计市场前景很好。
说实在的,这东西与福特T型车的差别不大。研究人员反复研究了T型车,大量借鉴了其中理念,我们甚至可以说,是福特T型车的修改稿。只是它的外形与T型车则大不相同,更流线型,有车门、安全带等设计。笼统地讲,这就是个“甲壳虫”版的类T型车。虽然这增加了9元钱的成本,但阿庭认为值得。该车的质量不错,可靠性虽然与福特相当,但作为后来者、外国车,没有自己的特点,光靠便宜,是不行的。当然,董氏也注意了侵权问题,模棱两可之处,董氏都加以回避,真要官司打个十年八年的,什么事都耽搁了——董氏投资曾与福特打过交道,但没有合作成功。
第33章
兵工企业在满清一直是工业建设的重点,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全部——工业就是兵工。
董氏的兵工厂,毋须多说。以前说过的种种武器装备,多产自此。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兵工厂独立设置的研究中心,不仅具备独立的各种枪炮弹药的研究能力,同时与国防军合作的试验场,能够进行各种武器的研究工作。比如说,冲锋枪就不被许多人认可,只是我知道,“二战”时期,冲锋枪生产了一千多万支,几乎武装了当时所有部队的一半,所以,一力坚持大规模装备。武器研究中心就有许多人不服气,目前,正在研究一种连发步枪。
另一家大型兵工厂,则是官办企业——安庆兵工。就是原本的弹药厂,后来兼并了南京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和汉阳兵工厂,而形成的大型企业。目前,产品主要以迫击炮、仿制的毛瑟98、左轮手枪(警用)、军用手枪为主,此外,还大量生产各种不同类型口径的弹药。生产能力不错,但研发能力稍差一些儿,是除董氏之外,唯一具备高精度机械加工能力的企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董氏的技术与军政府并不是通用的。如果双方共同获得的,则双方共享,每方一份;如果某一方单独获得的,则用对方需要的,来交换。通常来说,只要一方具有,另一方获得,并不困难,只是付出多少而已。但是,具体到某些技术,则不然。一是有专利,需要付费使用;再就是垄断了,干脆就不让用。事关巨额利润,谁也不会不放在心上。举个例子,迫击炮就是安庆兵工的独家产品。安庆兵工的经营,与后来的国营企业完全不同,反而类似山西的钱庄,也有几分现代经理人制度的味道。具体地说,就是利润没有上交规定,军政府不参与经营,只是分红,一切按照制度办事,利润的高低,直接与企业每个员工的奖金挂钩,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分红挂钩。暂时经营得还不错,但是,时间长了,一定会出问题。我也知道,国营企业经营不好,这是个世界性难题。所以,这些企业,迟早是要出售的。当然,我会找个机会,卖个好价钱的。
还有,电子工业也是董氏所关注的重点行业。通讯就不用说了,众所周知。而我们更知道雷达的厉害,何况计算机、数控技术,电子工业前景是无限的。所以,董氏一向重视电子研究的投资。不仅购买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如,三极管,同时还展开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如,半导体的研究、通讯的研究、广播的研究等等。其中,最好的一个投资,大概应该算是把李·德弗雷斯特重金招入旗下。
李·德弗雷斯特,“无线电之父”、“电视始祖”和“电子管之父”,一生发明多多,极富创造力,但作为一个美国人,德弗雷斯更喜欢经商创业办公司,只是他没有经商的天赋,屡次失败。1912年,阿庭以五十万美元买下了三极管专利。稍后,以每年五万的年薪,将之招致旗下。当然,董氏还需要提供研究资金,有了好发明以后,还要有高额奖金等等条件,这就不必一一表述了。
家电行业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是阳光产业,董氏自然也不会放过。然而,此时的家电实在不多。广播还没有,电视就更不用提了。顶多是喇叭、音箱、留声机,炒勺、饭堡、电烤箱,再说,我就得把手电也算家电了。
相对而言,自行车、黄包车、倒骑驴(三轮车)的生产厂家,倒是不少。依靠董氏提供的设备,至少有五家企业,在生产上述产品。
此外,董氏还开办了飞机厂、车辆厂(生产火车机车、车厢等)、锅炉厂(生产锅炉、蒸汽机)、电机厂(生产发电机、电动机)、电池厂、光学仪器厂、造船厂等数以百计的工矿企业。并且开办了电话公司、铁路公司(经营矿区间几条小规模的轻轨铁路)、船务公司、建筑公司等其它公司。至此,可以这么说,董氏不仅建设了一套基本完备的工业体系,还竭力把手伸到了许许多多能够挣钱的地方。
东南联省所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富裕之地,工商业比较发达。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就现代化企业来说,其资本总额的90%都在安徽,而董氏又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军政府虽然免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并以极优惠的政策鼓励投资现代工业。但是,观念的转变和投资的转移,都需要时间,其余七省短时间内,还是无法与安徽相比较;安徽的其它企业,也一样,短期内,无法与董氏相比。
苛捐杂税的免除,与免除一年农税,并降低农税的比例,都是军政府优惠政策的一部分。一方面,军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另一方面,也是军政府以民为本观念的体现。正是因为有安徽的例子在前,又广泛宣传这些优惠政策。在联省内部的大改革,以及整编吞并行为,才没有受到过多的抵制,零星的叛乱,也迅速被扑灭。叛乱也是需要有人支持的,希望普通民众士兵,支持抵制使自己过得更好的政策,是件很困难的事。
而且,税收的减免,必然导致各省财政收入的减少,有利于加强军政府对其的控制。同时,也使民众获得实惠,愿意接受,并支持军政府。当然,这也与我对各省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有关。辛亥革命是一场,知识阶层自发的行动。所以,推翻满清后,各省的政府机构变化不大。像安徽这样,几乎重新组建了一个全新政府的,绝无仅有。也就是说,前清的大部分弊端,都保留了下来。如果军政府收一块钱的税,民众只怕要交上好几块钱。于是,我干脆在新政府组建,并切实发挥作用之前,直接免除了大部分税收。反正,几个省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万,与安徽一年的税收差不多,不是很多,我咬牙忍忍,也就过去了。
地盘扩大了,问题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来。安徽的少数民族,数量很少。但湘西、福建等地区,少数民族数量就多了。对于民族政策,我并不赞成原来生活中新中国的政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一个国家里,其公民自然要比外国人,受到优待。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为国家创造财富,提供税收,我在我的国家里,自然就应该受到优待。政府的职责,就是保护其国民的利益,这是一切现代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对于不同民族,也是一样。主体民族对国家的贡献最大,不能够受到优待,至少也应该在政策上保持平等。如果地区有贫富差距,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我可以理解。但在一个国家中,政策,甚至法律向少数民族倾斜,我无法理解,也是不能接受。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也是有其切实的困难。
首先,就是互信问题。由于长期累积的恩怨,以及贪官污吏造就的矛盾,少数民族对于军政府的政策,不,是对军政府本身,并不信任。其次,是交通问题。少数民族多半居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交通很差,运输成本高,生活水平自然也就不好。
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村有”政策是自愿实施的。如果村里的多数人不同意,该政策就不实施。这不是什么好心,我的政策是为了改变国民的素质,就算被怨恨,在汉族地区也要执行。少数民族的影响则微乎其微,我自不会自找麻烦。而且,这样一来,有对比存在,军政府的威信才会更高。但是,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则是广为宣传,一体实施的。然后,军政府有修建了许多轻轨铁路和简易道路,来改善交通。以往安徽军政府修建的铁路都是重轨,公路也是标准等级公路。但一来建设成本高昂,建设周期长,而且这些地区的运输量有限,所以,军政府做此选择。对于运输量需要较大,较重要的主干线,军政府也修建了部分重轨和等级公路。
此外,军政府还宣传鼓励,但没有政策倾斜,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以振兴工商,改善民众生活,并开始普及教育,推广官话。
安徽的工业企业大体上,可分为几类:
一,是董氏集团。董氏集团以银行、冶金、化工、机械、电力和炼油为主业,其它还有汽车、电子、光学仪器、建材、建筑等等。董氏集团的资本额,占安徽省总资本额的七、八成之多。业务也遍及安徽的方方面面。
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在衣上,董氏没有直接投资棉纺织印染业,但前面说过了安徽的纺织机械多半来自董氏机械,董氏化工又基本垄断了染料的供应,再加之,董氏是世界合成纤维的巨头,董氏在安徽的衣上,影响很大;在住上,董氏水泥占据了安徽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马鞍山钢铁更不用多说,另外,董氏炼石还提供沥青、煤油等各种油料;在行上,太平汽车厂虽然不能占据100%的汽车市场,还有国外的汽车,以及三四家规模极小的作坊式民族企业,但起码可以说,董氏占据了99%的汽车市场,而董氏车辆厂干脆就垄断了火场机车的供应。惟有这食上,董式插手不多,只提供了机器设备,这方面主要是来福食品,以及部分原本经营粮食,现在使用机器加工的老字号商家。
'注'由于粮食的重要性,军政府也制定了最低保护价,以此价格公开收购粮食。在粮食丰收的时候,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并在适当时候抛售,保持成本,平易物价。同时,军政府以贷款的形式,支持来福公司和部分信誉好的企业,收购粮食,从而控制粮食市场价格,使之不会过分波动。但董氏并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把资金投向了更有前途的行业。具体行业都说了快两章了,就不废话了。
二,是军政府投资修建的码头、公路、铁路、电力、邮政、自来水等公共设施,从而形成的运营公司,如,铁路公司、电力公司等。
军政府连续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大大的刺激了建材业的发展。比如说,安徽军政府在安徽修建的两条铁路,毫州——颖州——六安——霍山——安庆——合肥——巢湖——芜湖,贵池——石台——徽州——宣州——芜湖——(铜陵)当涂——马鞍山——南京,共计2300公里铁路,加之,淮(北)合(肥)铁路和津浦铁路安徽段,安徽铁路超过3200公里。而新建铁路所需钢轨350吨公里,总计超过100万吨。此外,还有蒸汽机车、车厢,以及枕木等无数建材。虽然,董氏集团占了大头,可其余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有眼光的商人驱之若鹜,连袁世凯的钱袋子周学颍都在安徽建立了水泥厂,生产“马”牌水泥。
三,就是建筑业。正因为军政府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催生了大批的建筑公司。目前,最有名的有两家。一是董氏的建筑公司,无论技术、机械、还是人员、财力都是首屈一指;另一个就是张謇的淮河水利建设公司。两者都是依靠军政府的建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后来,张謇成为水利司司长,依法将其所持有的一切公司股份转给其子,以避嫌疑。有报刊讽刺称“掩耳盗铃”,其实是实在话。然,当时情况就是如此,两公司实力最强,技术最好,又都有所准备,自然两公司就占据了大头。其他十四中等公司,分享了剩余部分,并转包了部分工程,形成第二梯队。再后,就是些小公司了,承担一些住宅、简易公路等要求稍低,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
四,是其它新兴的私人企业。这些私人企业以纺织印染业、食品加工业、建材工业、采矿业为主。特点是,除采矿业以外,规模一般不大,但企业数量最多,是近年的投资热点,绝大多数企业为机器生产(可以免税)。所用机械自然多是董氏下属的机械厂出品,性能好价格便宜。食品加工业种类较多,如,面粉厂、大米厂、搾油厂、屠宰厂等,这是比较初级的,主要是由于政府采购,学校和军需所催生的。屠宰厂则是因为政府规定,不经检验检疫的牲畜,不得出售。像比较高级的罐头厂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