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则多为抗战期间从各公开机关中吸收来的和私人介绍进来的以及由士兵中提升
起来的人员。当时军统送往各地军官总队去转业的特务,前后达两万人左右,其中
重庆最多,有五千多人,西安三千左右,江西八百多人,其他各地也都是几百到一
两千。
当军统大量裁减人员时,被裁的和保留下来的都有些人不满,他们无耻地认为
自己是抗日与反共有功之臣。毛人风也有此看法,内心里也希望多保留一些人。郑
介民与毛人凤意见相反,主张多裁去一些没有多大作用的人员,以减小目标。他于
一九四六年六月初赶到重庆,召集各单位负责人讲话,说明今后军统的工作重点是
和共产党作斗争,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必须有精明强干的人才能担得起这项
任务,所以宁可少些,但要精干一些,目标越小越好。
郑介民还特别把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给蒋介石有关撤销特务机关的一段电文再
次向大家提出,并着重说明共产党早已公开提出这一要求,很得各方面的赞同。他
说,如果不能自动先行缩小编制裁减人员,不但将来组织新政府时通不过,反而会
引起很大反感,特别是增加蒋介石的麻烦。他一再要大家体念领袖苦心,顾全大局,
顺应时势,切不可因小误大。他为了使被裁的人安心起见,还提出被裁人员只算是
暂时脱离军统工作,准许他们仍保留组织关系,等将来扩大编制增加入员时有被优
先派用的权利。此后,吵吵嚷嚷的情况稍好了一些。
当时为了多安置一些人到军统掌握的公开单位去,郑介民和毛人凤一再亲自出
马找公开单位负责特务进行工作。过去戴笠在世时,凡是军统掌握着的公开机关,
人事安排几乎全由军统局人事处统一调节,主管人员不能擅自任用私人。戴笠死后,
情况变了,一些公开单位的负责人对局本部的命令大都阳奉阴违,出缺不上报而自
己找人;对派去的人不是说没有缺额安插,便推说资历不合而拒绝任用。郑、毛亲
自出马找各部门,实际上是不得已。有些大特务自己找到了较好的工作,如张国焘
活动到江西救济分署当署长,黄荣华活动到广西救济分署当署长,余乐醒活动到救
济总署上海汽车管理处当处长等,郑、毛便推荐一些人请他们帮助分别安置。由于
军统特务到处不受欢迎,许多机关一听到就想法拒绝,加上以后各地大城市不断被
解放,特务人员逃出后请求派工作的越来越多,这项转业安置工作,做了两年多也
没有彻底解决。一九四七年下半年为安置这些人,还在苏州成立了一个转业人员训
练班,收容了三千多人。
自戴笠死后军统改组成保密局起,把过去军统时期一年一度的〃四一〃大会,
从一九四七年以后改为〃三一七〃大会,用以纪念戴笠在这天死去。〃三一七大会〃
与〃四一大会〃性质完全相同,主要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性工作会议。开会的日程也
和过去一样,第一天上午公祭死去的特务,接着开工作会议。中午会餐时,照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