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美国什么主义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领导贤明,一是要求执政党贤明,自觉地将执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抓好内部治理,防止与打击*、专权,就是立党为公。二是,执政党要广络贤能,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治国理政的队伍中来。三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众呼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谓“执政为民”。

方向正确,就是国家发展方向正确,执政党的执政目标与方向正确,要有历史性、时代性、先进性。在当今中国,无疑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当今中国的发展方向,也是巨大的历史责任,不仅是执政党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气局宏伟,就是执政党要把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结合起来,人民要把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与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结合起来。要求执政党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的理念,治国理政,严于律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法治国,就是常说的,治国有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真正的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以德为先,为主,以法为辅。这有两点,一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过程,要将德治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与实施因素;二是对立法者与执法者的法律约束。

监督有效,就是监督,要求制度保障,要有权利保障,要有社会基础,要有实际成效,要全面,要有始终,要平等。

体制灵活,就是体制要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新的形势,与时俱进,要有这样的一个适应新的变化的机制。不能僵化,至于*、革命。但是,体制灵活,不是朝令夕改,要在灵活与稳定之间寻找一个一平衡点。另外,万变不离其中,一些根本的方面,是要求相当的稳定性的。比如,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

稳定为重,就是在中国,任何问题的解决,必须以社会稳定,国家稳定为前提。稳定本身,既是国家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目标。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稳定才能谈发展,稳定才能搞建设,稳定才能过好日子。

以上几点既是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些因素,也是对中国今后发展的要求。惟有持续,才能保持不败。惟有执着,才能夺取另一个胜利。

北京有理由自信,虽然还不是最好,但心中想着最好,决心做到最好,而且有做到最好、扫清障碍、克服困难的勇气。 。。

五、习惯同行吧(2…5…1)

什么叫习惯?就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惯。最重要的是心理平衡。有种习惯是心里不平衡,在情志方面是不习惯的,基于一些条件、环境、情势的习惯,这种习惯如一战后德国之于凡尔塞体系,二战后日本之于雅尔塔体系,这种习惯是不稳定的。当这些因素变化时,就会打破这种习惯。

当然习惯从来就是力、势(力量)和情、志(心理)的组合。能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心性。如果,这种平衡,不仅需要国家领导人的睿智,还需要民众的评判与配合的话,那么,就更难达成。

比如,现在的美日关系是,从历史长远来看,就是那种情志的不习惯与力、势的习惯。日本各界领导人迫于美国的力量以及外部中俄等力量而不得不维持日美安保条约,并允许美国驻军,并事实上,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和军事小伙伴。

从美国一直不放松对日本的军事监管来看,美国对日本是不放心的,与其说,驻冲绳美军是对付中俄,不如说,是在监管日本。事实上,美军也担负着这两方面作用的。他与中国传统上以恩德维系的附属关系是不同的,美国人信奉实力,力制是他们维持国家关系的重要方面。这一事实,从势与力方面,美日的互不相信,这是他们同盟关系的利益与力势胜过道义的体现。而从日本民众那里,我们更能看到这种不平衡,日本人虽不像韩国人那样随时可能将民族自卑通过激烈的行动表现出来,在其低调、踏实的下面,隐藏着一个颗不平的民族心,越是低调,越是装着不在意,越是可怕。咬人的狗不叫,日本历史上,这样对付过美国,也对付过中国。

历来美国对华关系,这种两种状态都有。长期以来,中国力量一直很薄弱,毛时代,邓时代,甚至江时代,在力量对比上,都不足以让美国不得不刮目相看。但毛时代的勇气和顽强却有效地弥补了这种不足。其实力量,从来就是物质实力与精神实力的组合。中国历史上的汤克夏,武王伐周,都是力量不足而勇气过之,综合力量胜过对方的情况下取胜的。由于中美关系由对抗为主转移到合作为主,因而邓时代与江时代在对美关系上,便少了一些勇气,让美国人习惯了基于力量上的巨大差距而形成的国家比较认知,即中国虽然不是朋友,但也不是当前的敌人,对中国,主要侧重于*与台湾方面。中国方面,也习惯了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即便这种霸主对中国并不是完全的,但在这霸主面前,无论是利益与力势,还是心志与情性,都是基本认可和习惯的。

2000年以来,特别胡时代以来,中国国力在各个方面显著增强,而美国忙于反恐,深陷两场战争,国内经济日渐疲软,财政赤字,对外债务都不断加大,在布什第一任期结束后,美国发现,中国突然强大起来了,上合影响力逐步加大,中非论坛上,一来就来了四十多国国家元首,经济上,更是步步走高。真是“三日不见,已非吴下阿蒙。”这时,美国就不习惯了。于是便有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争论。如今,美国对自己都还是那么自信,在谈到中国,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国际影响力,还是文化、意识形态,虽然承认中国是大国,但还是觉得中国与美国远不如。最近看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一番言论,说什么,中国造不造航母,美国就不会改变在亚太的战略,还说什么,要中国说明快速发展军力的意图。这就是这种惯常思维,总以为,美国是世界的老大,又是亚太的老大,你中国再怎么发展,我还是老大,你还得要给我汇报汇报,别让我这老大蒙了。

说实话,中国的雄心,是中国人的都知道,按官方的说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间的说法,重回汉唐。意图还不明显?就你美国不懂?什么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什么叫重回汉唐?造几艘航母算什么?中国再发展什么厉害的武器武备,也不为过。如果美国人还不懂,那么,代替你美国,总明白了吧!而这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个雄心,有这个底气。论人口有人口,论地理,有地理,论文化有文化,论智慧,有智慧,关键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忍辱负重和在*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拼博进取的精神,让美国人不得不另眼相看。当这种另眼相看,及其产生的不安、疑虑与恐惧,与美国长期作为世界霸主而固有的自尊自大和其浮浅历史、杂牌种族而产生自卑,就会让美国人心理失衡。

五、习惯同行吧!(2…5…2)

于是对中国的复杂心理就产生了,一方面是害怕中国强大,他们也知道,中国强大起来,就不是一个区域大国,绝对是像前苏联一样的超级大国,即便美国不会被替代,但二个超级大国,对美国来说,可以接受,但滋味不好受,最好是没有。因为,这样,美国必然把现有的一些利益忍痛让给中国。这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于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主张进行遏制,如果能成功把中国遏制在区域大国的范围内,那么,美国就会稳做老大位置,也不会再经历以前美苏争霸的恶梦。于是在这种遏制思维下,在军事上,依然对中国以岛链围阻为主,以为只要锁住这条蛟龙,天下就还是美国的。事实上,这是常态思维,从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美国人这样想这样作也无可厚非。与其放龙归海,不如困龙浅滩。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以来,是美国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看看中国这三十年来,特别是2000年来的迅速发展,就知道了。所以,美国人对中国的遏制思维,无论是想法与行动,都是正常的。这一点,中国到是习惯了。

但事实上,对中国遏制,从来没有贯彻到底,即便在军事上,也留有缝隙。这是美国对中国心理的另一方面在起作用。一种是无奈,另一种是明智,更多情形是无奈之下的明智。是基于这样的判断:1)中国掘起不可阻挡;2)美国需要中国,中美合作利大于弊;3)中国是可以引导的,即便不完全服从于美国世界战略,但只要不挑战和危及美国霸权,那么就是可以容忍的。4)中美对抗,两败俱伤,即便毁了中国,美国自身也会很快挎掉。5)中国没有美国雄霸全球的优势,中国代替美国没有必然性。在这种判断下,便产生了接触政策,进一步,出现了利益攸关者,再进一步,出现了G2。这种政策,虽有种无奈,但不乏明智之举。在一个对手还没有强大到平起平坐、分庭抗礼时,适当给予,会得到更多回报,一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己方的优势地位,二可以降低分庭抗礼的巨大风险。苏美争霸的教训历历在目,在争霸中,除了霸主的尊严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外,并没有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利益,许多所谓国家利益,是因为争霸本身产生的。把中国引导成一个善良而又能带来众多实质好处的对手,远比,逼中国成为一个危险的同时造成巨大损失的对手,明智得多。虽然,美国看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时有害怕,时有自卑,但总体上,对中国替代美国并不怎么相信,对21世纪大部分时间维持霸主地位还是颇有信心;虽然中国人民与政府,对此雄心勃勃,但并没有怎么让美国格外对待,多数情况下,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过去持久苦难的一种自然反弹而已。正是这样的看法,对自己的自信,及对中国的保留,让美国对引导中国的希望越来越大,不惜用G2来引诱。说实话,当下构建G2即便成功,那么也是美国掌控70%的全球股份,而要从70%降到50%,这漫长的过程足以让美国人继续享受霸主的尊严的实利了,再说了,中国由30%上升到50%乃至更多,是不是真的,本身就存在变数。好,既然未来,是不可知的,而这不可知的,美国还占50%的机率,那么,这漫长的演变过程,就是美国的事先得利了,何乐而不为?

这样,中国的雄心与美国的这种认识,必然会有差距和冲突。当然,中国在美国面前,常能掩盖这种雄心,但这只是暂时的。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也没有持续多少时间,随着中国国际利益的增多,国力的强大,这政策也逐步产生了变化,胡时代以来,这种变化显得更迅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虽长期习惯了美国的老大地位,而且长时间,都有意无意的跟随和配合,这位世界老大,但这种长期习惯也慢慢地在发生变化,虽然离不习惯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慢慢显露出从习惯到不习惯的征兆。这在中国,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领导意志,都能明显的观察到这一点。而这一点,也是中国所追求和需要的。类似的,中国的这种日渐表露出来的不习惯,在美国,则是接触引导政策占上风,奥巴马上台,没有克林顿、布什上台时对华政策的强烈争论,虽然,奥巴马对华政策伦廓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观察家认为,基本调子是定下来了,就是接触政策,一如克林顿、布什第二任期对政策的逐步调整为接触政策占主导。这在表面上看,美国人似乎更习惯中国掘起,似乎已在给掘起的中国安排在世界的位次了,显然,是老二,而且还要保证,不能挑战老大的位置。实际上也是一种不习惯的体现,真要是习惯,就不会这么主动,这么迫切来安排中国了。

五、习惯同行吧!(2…5…3)

这两种不习惯碰在一起,中美关系会如何呢?一是中国接受美国的这种不习惯,用G2议题来说,就是中国接受美国的安排,就过早地去当老二,那中国就得立下保证,至少在美国满意的时限里,不得去挑战美国,那就意味着,中国得压抑雄心了,这种压抑必然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如果是真正压抑的雄心还好,人是心宽体胖,淡泊无忧,国家也是,可是,关键是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压抑这种雄心的,不把美国从宝座上换下来,是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因而,这种压抑与忍让,必然会积累郁闷。积得越久,爆发就会更猛烈,就像二战后日本一样,总有这些历史沉积下来的胡闷对美爆发的一天。二是中国不接受美国的这种不习惯,也拿G2议题为例,不接受,意味着不睬你,让美国自个空安排,不买你的账。这一方面让老美很生气,当然,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严重的后果,可能是,既然给你老二的位置你不坐,还想当老大,那你老二也别想了,就乖乖坐后面吧。不管美国这种判断、想法与决策能否变成现实后果,但,让美国因为担心和防范而有意识来遏制中国,这对中国而言,也不是好受的,要么就是强力突围,要么就是在老美的打压下,继续忍气吞声。三是美国接受中国的这种不习惯。我们拿中国现在想争的国际经济话语权为例。现在中国争这个话语权,即便是中国携经济实力趁美国经济危机的时侯发难,正常情况下,还是要美国点头,而且,即便成功,能争取到的话语权,也不大,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而已。如果美国为了配合G2引诱,给了中国超过日本的话语权,意思说,比中国的实际争取的,要多一些,那么同G2体系一样,面临中国过早承担责任,与雄心必须受到压抑的问题。同上面,中国接受美国的这种不习惯,是一样的情形,只能是一种短暂的平衡,但却孕育着更大的风暴。四是美国不接受中国的这种不习惯,也以争夺话语权为例,美国对中国的要求,不理不踩,或者,所给予的远不如中国的预期,那么,就会让中国很生气,后果,也是很严重的,被轻视,或者说是被敌视,是同样要积累郁闷的。明显的被看低,会很快的表现出来,所谓奔马难训,中国已怀着雄心,向前迈进,必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遇山开山,遇河架桥。那么,中国,就进一步愤发图强,一方面进一步积累实力,另一方面,在实力的基础上,另起经济炉灶,甩开美国,联合其它经济体,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这必然会导致,中美经济战争的进一步激化和恶化。

上面,两种不习惯碰在一起的四种情形,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什么结果才是最好的呢?接受一半,不接受一半。中美两国都要如此,中国接受美国的这种不习惯,接受一半,不接受一半。美国接受中国的这种不习惯,接受一半,不接受一半。实际,这样操作,主是彼此习惯。美国要习惯,中国掘起的事实,中国也要习惯,美国还是老大的现实。一方面,美国习惯了,一步一步出让权力,另一方面,中国习惯了,一步一步争取权力。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共同度过,在真正G2到来之前的不稳定阶段。为种不稳定阶段,如果彼此不习惯,那么,一是在一番激烈撕杀后,双方利益损失巨大,真正的G2提前到来;一是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国战胜美国。三是,一是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